后悬架总成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90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7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悬架总成和汽车。该后悬架总成包括主簧组、副簧组以及后吊耳。所述主簧组包括第一主簧片、前衬套和后衬套,所述第一主簧片的前端卷设形成前卷耳,后端卷设形成后卷耳,所述前衬套设置于所述前卷耳内且与所述前卷耳过盈配合,所述后衬套设置于所述后卷耳内且与所述后卷耳过盈配合;所述副簧组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簧片的上方;所述后吊耳的一端与所述后卷耳连接,所述后吊耳远离所述后卷耳的一端斜向后下方延伸且与车架连接。该后悬架总成的后吊耳前端与第一主簧片的后卷耳连接,后吊耳后端斜向下延伸且与车架连接,采用吊耳反吊安装结构,降低车辆后悬重心和货箱高度。高度。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悬架总成和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后悬架总成和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承载式车身由于其具有质量小、高度低的特点,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比非承载式车身都有很大提高,除此之外,承载式车身还有易装配的优点。
[0003]现有技术的承载式车身通常采用桥下簧的后悬架总成,如图1所示,车架1'下面设置前弹簧支架2',钢板弹簧3'的前卷耳用钢板弹簧销与前弹簧支架2'相连,形成固定铰链支点;钢板弹簧3'的后卷耳通过钢板弹簧吊耳销与后吊耳4'相连接,后吊耳4'再通过吊耳销与车架1'相连,形成可摆动铰链支点,构成吊耳正吊的安装结构。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离地间隙小,通过性差;承载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悬架总成,该后悬架总成的后吊耳前端与第一主簧片的后卷耳连接,后吊耳后端斜向下延伸且与车架连接,采用吊耳反吊安装结构,降低车辆后悬重心和货箱高度。
[0005]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悬架总成,所述后悬架总成包括主簧组、副簧组以及后吊耳。所述主簧组包括第一主簧片、前衬套和后衬套,所述第一主簧片的前端卷设形成前卷耳,后端卷设形成后卷耳,所述前衬套设置于所述前卷耳内且与所述前卷耳过盈配合,所述后衬套设置于所述后卷耳内且与所述后卷耳过盈配合;所述副簧组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簧片的上方;所述后吊耳的一端与所述后卷耳连接,所述后吊耳远离所述后卷耳的一端斜向后下方延伸且与车架连接。<br/>[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后衬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后衬套以所述第一主簧片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于所述后卷耳内。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前衬套包括第一外骨架、第一内骨架和第一橡胶体,所述第一外骨架与所述前卷耳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橡胶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外骨架和所述第一内骨架之间。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外骨架一侧的第一外端面向外周延伸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前卷耳的侧端面紧密贴合。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后衬套包括第二外骨架、第二内骨架和第二橡胶体,所述第二外骨架与所述后卷耳紧密贴合,所述第二橡胶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外骨架和所述第二内骨架之间。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外骨架一侧的第二外端面向外周延伸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后卷耳的侧端面紧密贴合。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主簧组还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于所
述第一主簧片下方的第二主簧片、第三主簧片、第四主簧片和第五主簧片,所述第一主簧片、所述第二主簧片、所述第三主簧片、所述第四主簧片和所述第五主簧片通过中心螺栓与所述副簧组固接,所述第一主簧片、所述第二主簧片和所述第三主簧片通过第一夹箍固接。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副簧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的第一副簧片和第二副簧片,所述第一副簧片和所述第二副簧片通过第二夹箍固接且通过中心螺栓固接于所述主簧组。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前述的后悬架总成、车架以及后桥总成。所述车架包括车架主体、连接于所述车架主体的前板簧支架和后吊耳支架,所述前卷耳与所述前板簧支架连接,所述后吊耳远离所述后卷耳的一端与所述后吊耳支架连接;所述后桥总成连接于所述主簧组的下方。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后悬架总成还包括板簧夹板,所述板簧夹板的一端连接所述主簧组和所述副簧组,另一端与所述后桥总成焊接成一个整体。
[0016]本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后悬架总成的后吊耳前端与第一主簧片的后卷耳连接,后吊耳后端斜向下延伸且与车架连接,采用吊耳反吊安装结构,降低车辆后悬重心和货箱高度,车架通过前衬套与前卷耳过盈配合,后吊耳通过后衬套与后卷耳过盈配合,前衬套和后衬套均为单侧带翻边的衬套,避免了车架和后吊耳在受到较大侧向力时与第一主簧片干涉导致异响。
附图说明
[0018]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0019]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示出的一种后悬架总成的搭接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后悬架总成的搭接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后悬架总成的搭接立体图。
[0022]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后悬架总成的主簧组和副簧组的分解图。
[0023]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后悬架总成的前衬套的主视图。
[0024]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图5中沿A

A线的剖视图。
[0025]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后悬架总成的后衬套的主视图。
[0026]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图7中沿B

B线的剖视图。
[0027]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8]1、主簧组;11、第一主簧片;111、前卷耳;112、后卷耳;12、前衬套;121、第一外骨架;1211、第一翻边;122、第一内骨架;1221、第一齿面;123、第一橡胶体;1231、第一凸块;13、后衬套;131、第二外骨架; 1311、第二翻边;132、第二内骨架;133、第二橡胶体;1331、第二凸块;14、第二主簧片;15、第三主簧片;16、第四主簧片;17、第五主簧片;18、第一夹箍;2、副簧组;21、第一副簧片;22、第二副簧片;23、第二夹箍; 3、后吊耳;4、垫块;5、中心螺栓;6、板簧夹板;7、后桥总成;8、车架; 81、车架主体;82、前板簧支架;83、后吊耳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0030]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 /等。
[0031]如图2至图8所示,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后悬架总成的搭接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后悬架总成的搭接立体图。图 4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后悬架总成的主簧组1和副簧组2的分解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后悬架总成的前衬套12的主视图。图6 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簧组(1),包括第一主簧片(11)、前衬套(12)和后衬套(13),所述第一主簧片(11)的前端卷设形成前卷耳(111),后端卷设形成后卷耳(112),所述前衬套(12)设置于所述前卷耳(111)内且与所述前卷耳(111)过盈配合,所述后衬套(13)设置于所述后卷耳(112)内且与所述后卷耳(112)过盈配合;副簧组(2),所述副簧组(2)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簧片(11)的上方;以及后吊耳(3),所述后吊耳(3)的一端与所述后卷耳(112)连接,所述后吊耳(3)远离所述后卷耳(112)的一端斜向后下方延伸且与车架(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衬套(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后衬套(13)以所述第一主簧片(1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于所述后卷耳(112)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衬套(12)包括第一外骨架(121)、第一内骨架(122)和第一橡胶体(123),所述第一外骨架(121)与所述前卷耳(111)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橡胶体(123)设置于所述第一外骨架(121)和所述第一内骨架(12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骨架(121)一侧的第一外端面向外周延伸有第一翻边(1211),所述第一翻边(1211)与所述前卷耳(111)的侧端面紧密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衬套(13)包括第二外骨架(131)、第二内骨架(132)和第二橡胶体(133),所述第二外骨架(131)与所述后卷耳(112)紧密贴合,所述第二橡胶体(133)设置于所述第二外骨架(131)和所述第二内骨架(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石梅莫胜隆陈金映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