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及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862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白蚁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及监测装置,所述壳体用于放置饵料,所述壳体的壳体壁上设有供白蚁取食进出的通孔;还包括有防护挡板设计,所述防护挡板遮挡地设置于土壤流入所述通孔的横向路径上,以构成所述通孔的横向遮挡结构;且所述通孔的外缘处设置有供白蚁爬入的通道。所述一种白蚁监测装置壳体可以有效避免土壤、树根、草根等其他杂质进入监测装置内部,保证饵料的干净以及装置内部的整洁。证饵料的干净以及装置内部的整洁。证饵料的干净以及装置内部的整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及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白蚁监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及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白蚁是世界五大害虫之一,据国际昆虫生理生态研究中心认定,白蚁与须舌蝇、 蜱、蚊子、粘虫并称为五大害虫。白蚁的危害极具隐蔽性,广泛性和严重性。白蚁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房屋建筑、农林、水利、通讯、交通等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如不及时防范,容易导致房屋倒塌、水利溃坝等危险事故发生,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
[0003]长期以来,预防白蚁主要采用土壤化学屏障方法,即将杀虫药剂施在土壤中,但是采用杀虫药剂会带来环境的污染,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为了实现无药物预防,设计了白蚁监测装置,即在有开孔的壳体内放置白蚁喜食的饵料条作为诱饵,并在壳体内设计监测白蚁所需的结构装置,从而来监测是否有白蚁。
[0004]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白蚁监测装置在以往使用时会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其上的供白蚁进入的孔洞为通孔结构,因此,在白蚁进入的同时,土壤、流水、草根、树根、以及一些其他的昆虫都容易进入白蚁监测装置中;这样不仅会侵占白蚁的监测空间,而且还会对饵料以及装置内部造成污染,若是污染严重的话,还会进一步影响白蚁对饵料的喜食度,严重影响监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述一种白蚁监测装置壳体采用特殊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植物、土壤等其他物质进入监测装置内部,保证饵料的干净以及装置内部的整洁。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含有所述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的监测装置,以提高整体白蚁监测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0007]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所述壳体用于放置饵料,所述壳体的壳体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通孔;还包括有防护挡板,所述防护挡板遮挡地设置于土壤流入所述通孔的横向路径上,以构成所述通孔的横向遮挡结构;且所述通孔的外缘处设置有供白蚁爬入的通道。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埋设或取出时,所述防护挡板的挡面顺应于埋设或取出的方向。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道位于所述壳体壁与所述防护挡板之间,并构成尺寸上适配白蚁进出的让位通道,所述让位通道构成所述通孔与土壤之间的隔断空间。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至少包括顶层监测部和底层监测部,且沿着所述顶层监测部至所述底层监测部的方向上,所述壳体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为阶梯型的多层结构,上层壳体的大于下层壳体的部分构成下层壳体的顶部遮挡结构。
[0012]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有遮挡盖,所述遮挡盖适配遮盖在所述顶层监测部上,以构成所述顶层监测部的顶部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盖的朝向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防护围板,所述防护围板构成所述顶层监测部上所述所述通孔的横向遮挡结构。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遮挡盖上可拆卸地装设有检修盖,所述检修盖上设有通气孔。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中设有用于饵料夹持定位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构成阶层之间的隔断结构。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导水槽,以及导水孔。
[0016]一种白蚁监测装置,采用了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通过防护挡板形成通孔的横向遮挡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土壤、流水等杂质侵蚀、流入壳体的内部,以保证壳体内部饵料的清洁。进一步地,通过设置顺应于壳体埋设或取出方向的防护挡板,可以避免土壤在竖直方向上挤压壳体结构,方便壳体从土壤中取出,方便实际操作。
[0019]2、根据白蚁监测装置安装环境,同时结合白蚁的分布特点,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为上大下小的、多层的阶梯型结构,一方面方便在土壤中取出适宜安装的安装槽,优化白蚁监测装置的安装;另一方面也可以优化对白蚁分布的监测效果。
[0020]进一步地或者更细节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装配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底部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埋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倾斜结构防护挡板的埋装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所示:壳体1、壳体壁101、通孔102、防护挡板103、通道104、顶层监测部105、底层监测部106、中间层监测部107、导水孔108、遮挡盖2、检修盖安装孔201、防护围板202、检修盖3、通气孔301、支撑架4、土壤层5、陷槽5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竖直”、“水平”、“顶”、“底”、“前”、“后”、“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描述中

ꢀ“
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0]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参考附图1至附图5,包括有用于放置饵料的壳体1,所述壳体壁101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通孔102,还包括有防护挡板103,所述防护挡板103遮挡地设置于土壤流入所述通孔102的横向路径上,以构成所述通孔102的横向遮挡结构,其中,所述土壤并不单指土壤本体,还包括细沙、草根、碎石等容易随土壤一同流入所述通孔102的物质;当白蚁监测装置埋入地面后,可以避免泥土等物质进入到外壳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装置的一体化程度,所述防护挡板103优选地连接在壳体1上,但是也可以通过外设分离的防护挡板103来实现相同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通孔102的外缘处设置有供白蚁爬入的通道104,所述通道104构成适配白蚁进出的让位通道,确切的说,所述通道104的尺寸是适配白蚁尺寸的,太小的话会造成堵塞,使白蚁不易进入;太大的话则会对土壤坑洞提出更大的尺寸要求,增大安装的难度。
[0031]作为优选,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所述壳体(1)用于放置饵料,所述壳体(1)的壳体壁(101)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通孔(1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防护挡板(103),所述防护挡板(103)遮挡地设置于土壤流入所述通孔(102)的横向路径上,以构成所述通孔(102)的横向遮挡结构;且所述通孔(102)的外缘处设置有供白蚁爬入的通道(104)。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埋设或取出时,所述防护挡板(103)的挡面顺应于埋设或取出的方向。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04)位于所述壳体壁(101)与所述防护挡板(103)之间,并构成尺寸上适配白蚁进出的让位通道,所述让位通道构成所述通孔(102)与土壤之间的隔断空间。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至少包括顶层监测部(105)和底层监测部(106),且沿着所述顶层监测部(105)至所述底层监测部(106)的方向上,所述壳体(1)的横截面逐渐减小。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蚁监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瑞邦病媒生物防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