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849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壳体,壳体两端各设有凸耳,两个壳体可通过所述凸耳端对端的连接在一起;壳体的内环面上设两条凸筋;壳体内环面上设有位于两凸筋之间的密封套槽,两个壳体端对端连接后能围出供管道插入的中央空间,两个壳体端对端连接后所述封套槽内装有用橡胶或硅胶制成的密封套;密封套包括密封套本体,密封套本体的两端各设有与密封套本体连为一体的端壁,所述端壁内边缘轴向内凸形成环唇,密封套本体上或所述环唇上连接有能插入插进所述中央空间的管道的内腔且能防止流经管道的介质与管道插入端端部接触的插接密封机构。用该连接装置对管道进行连接能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进行连接能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进行连接能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快速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的连接,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快速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涂塑复合钢管也称钢塑管,是以焊接钢管、无缝钢管为基材,内外壁涂敷环氧树脂涂层或聚乙烯涂层,是防腐、耐侵蚀、无毒、无辐射的绿色环保管材,应用于各种流体输送,尤其在饮用水的输送中被广泛使用。钢塑管出厂时。其内、外壁和端面都涂敷环氧树脂涂层或聚乙烯涂层,对于用沟槽进行整根连接时,因其端面的涂层没有破坏,只需用普通的卡箍进行连接即可。但是,施工过程不可能全部用整根钢塑管进行管道施工,很多场所要将钢塑管切断使用,切断之后会导致钢塑管端面暴露于外界,直接与传输介质(例如水)相接触,不仅造成介质对管端的侵蚀,也造成传输介质的二次污染。目前,通常的做法是,用环氧树脂或聚乙烯重新喷涂切断形成的端面或通过扩口后加内套的方式将裸露的端面进行防护。加内套之前要用扩孔设备进行扩孔,使得安装效率低、经济性差;喷涂的方式也需要专门的喷涂装置, 同样会降低安装效率和增加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管道快速连接装置;使用该装置进行连接时,对切断后的钢塑管的端面不需要做特殊的防护措施,就可避免钢塑管的端面与传输介质接触。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如下结构的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包括呈半环形的两个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各设有凸耳,两个壳体可通过所述凸耳端对端的连接在一起;所述壳体的内环面上间隔设有两条凸筋,所述凸筋径向内凸且沿壳体内环面的周向延伸;所述壳体内环面上设有位于两所述凸筋之间的密封套槽,两个壳体端对端连接后能围出供管道插入的中央空间,两个壳体端对端连接后所述封套槽内装有用橡胶或硅胶制成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包括密封套本体,密封套本体的两端各设有与密封套本体连为一体的端壁,所述端壁内边缘轴向内凸形成环唇,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密封套本体上或所述环唇上连接有能插入管道快速连接装置所连接管道的内腔且能防止流经管道的介质与管道插入端端部接触的插接密封机构。
[0005]所述插接密封机构连接在所述密封套本体上;所述插接密封机构包括连接在密封圈本体内环面上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连接有能插入所述管道内的插管,所述插管外周面上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有密封圈。
[0006]所述插接密封机构连接在所述密封套本体上;所述插接密封机构包括连接在密封圈本体内环面上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连接有能插入所述管道内的插管,所述插管的外周面上包覆有胶层,所述胶层的外周面局部外凸形成环形密封筋。
[0007]所述插接密封机构连接在所述环唇上,所述插接密封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环唇上且能插入所述管道内的插套,所述插套与所述环唇之间形成供所述管道插入的插槽。
[0008]所述密封套本体的内环面上间隔环布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端部与所述环唇和所述插套的连接部位连为一体或所述加强筋的端部能与所述环唇和所述插套的连接部位接触。
[0009]所述的两个壳体中,其中至少一个壳体上设有管道连接头,所述管道连接头的内腔通过设在所述密封套本体上的连通孔与所述密封套本体的内腔连通。
[0010]用本技术对两根管道进行连接时,插接密封机构可以插入管道内并与管道内形成密封配合,可以防止管道内的流体与管道的端面接触,不但防止了流体对管端的侵蚀,也防止了对流体造成二次污染。与现有的通过加内套或对管端重新喷涂的方式相比,使用本技术对管道进行连接能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第三种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5是图4的左视图;
[0017]图6是本技术第四种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7是本技术第五种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8是图7的左视图;
[0020]图9是本技术第六种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10是本技术第七种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11是图10的左视图;
[0023]图12是本技术第八种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13是第一种密封套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14是第二种密封套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5是第三种密封套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6是第四种密封套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7是第五种密封套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8是第六种密封套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9是第七种密封套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20是第八种密封套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参照图1和图2;第一种结构的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包括呈半环形的两个壳体,为了便于描述,将两个壳体分别称为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两端各设有凸耳3,上壳体1和下壳体2通过穿过所述凸耳3的螺栓9可端对端的连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内环面上各设有两条间隔设置的凸筋4,所述凸筋4径向内凸且沿壳体内环面的周向延伸,上壳体1的内环面上设有位于上壳体1的两条凸筋4之间的密封套槽5,下壳体2
的内环面上设有位于下壳体2的两条凸筋4之间的密封套槽5。上壳体1和下壳体2端对端连接后能围出供钢塑管插入的中央空间6,上壳体1和下壳体2端对端连接后所述封套槽内装有密封套7。参照图13,所述密封套7包括大体呈筒状的密封套本71,密封套本体71的两端各设有与密封套本体71连为一体的端壁72,所述端壁内边缘轴向内凸形成环唇73,所述密封套本体71上连接有插接密封机构;所述插接密封机构包括连接在密封圈本体71内环面上的连接片74,所述连接片74上连接有插管75,所述插管外周面上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有密封圈76。用该结构的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将两根钢塑管8进行连接时,将两根钢塑管8通过中央空间6插入管道快速连接装置,使插管75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根钢塑管8内,然后紧固螺栓9使上壳体1和下壳体2逐渐靠近,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的凸筋4就会紧紧卡入所述钢塑管8的沟槽内,从而将要两根钢塑管8紧紧连在一起;同时,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也会压迫密封套7并使其环唇73紧贴在所述钢塑管8的外周面上而实现密封,由于插管75能插入述钢塑管8的内腔且其上的密封圈76能与钢塑管8的内腔形成密封配合,因而能防止流经钢塑管内的流体(例如水)与钢塑管8插入端的端面接触,既能防止流体对钢塑管8的端面的侵蚀,又能防止钢塑管8裸露出的钢管对流体造成污染;连接片74不仅起到连接插管75的作用,还可起到对插入的钢塑管8进行定位;第一种结构的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将两根钢塑管8进行连接后的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包括呈半环形的两个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各设有凸耳,两个壳体可通过所述凸耳端对端的连接在一起;所述壳体的内环面上间隔设有两条凸筋,所述凸筋径向内凸且沿壳体内环面的周向延伸;所述壳体内环面上设有位于两所述凸筋之间的密封套槽,两个壳体端对端连接后能围出供管道插入的中央空间,两个壳体端对端连接后所述封套槽内装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包括密封套本体,密封套本体的两端各设有与密封套本体连为一体的端壁,所述端壁内边缘轴向内凸形成环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本体上或所述环唇上连接有能插入管道快速连接装置所连接管道的内腔且能防止流经管道的介质与管道插入端端部接触的插接密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密封机构连接在所述密封套本体上;所述插接密封机构包括连接在密封圈本体内环面上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连接有能插入所述管道内的插管,所述插管外周面上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有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虎潘成飞徐桂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莱德管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