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通风竖井井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280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竖井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隧道通风竖井井筒结构,包括在竖井内壁依次衬砌的一次支护层和二次支护层,二次支护层中具有将其分为两个通道的分隔层,一次支护层、二次支护层和分隔层均为混凝土浇筑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对竖井一次支护安全性低速度慢的问题。次支护安全性低速度慢的问题。次支护安全性低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通风竖井井筒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竖井施工建造
,具体的,涉及一种隧道通风竖井井筒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隧道通风竖井一次支护时往往采用锚网喷支护,这种方式速度慢成本高,并且在进行二次支护时通常会造成混凝土开裂导致砼块掉落伤人,安全性相对较差,另外此种锚网喷支护的方式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操作步骤繁琐,速度慢,提高了工期成本和员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一种隧道通风竖井井筒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竖井施工一次支护时速度慢耗费人力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包括:
[0006]在竖井内壁依次衬砌的一次支护层和二次支护层,所述二次支护层中具有将其分为两个通道的分隔层,
[0007]所述一次支护层、所述二次支护层和所述分隔层均为混凝土浇筑层。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0009]所述二次支护层的厚度与内径的比为∶140。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自动浇筑装置,所述自动浇筑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通风竖井井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竖井内壁依次衬砌的一次支护层(1)和二次支护层(2),所述一次支护层(1)和所述二次支护层(2)均为混凝土浇筑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竖井井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支护层(2)的厚度与内径的比为(9~11)∶1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竖井井筒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浇筑装置(4),所述自动浇筑装置(4)包括,中心导轨(5),设置在竖井内,所述中心导轨(5)上由上及下依次滑动设置有混凝土运输装置(6)、布料装置(7)和模板组件(8),所述模板组件(8)与竖井内壁之间形成浇筑型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竖井井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组件(8)包括,第一中心架(81),升降滑动设置在所述中心导轨(5)上,弧形模板(8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架(81)的外侧,所述弧形模板(82)滑动后靠近或远离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振刚刘彦杰王朝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