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处理部件风冷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819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处理部件风冷降温系统包括注风组件,设置在室外,入风口设置在地面之上;降温管道,一端与注风组件连通,另一端设置在地面以下;容置管道,垂直的设置在地面下,底部与降温管道连通,所述容置管道内壁设有环形凸沿;均风组件,设置在环凸沿上;装载组件,可吊装设置在容置管道内,位于均风组件正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炎热的夏季直接仅借助地下的低温环境给空气降温,使得空气温度明显低于室内,从而可以更为快速的将零部件降温,使用能源较少,较为节能减少碳排放。较为节能减少碳排放。较为节能减少碳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处理部件风冷降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处理生产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处理部件风冷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机械零部件加工过程中或加工完成后需要对零部件进行热处理,以使得零部件满足使用要求。常规的热处理包括加热、淬火、退火等。
[0003]公告号为CN106801130A名为自动风冷热处理系统的专利公开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上料机构、处理平台和自动风冷热处理机,处理平台上安装有至少一个转动辊组,上料机构将待风冷的棒料运送至转动辊组上,转动辊组通过传动链条与变频电机连接,自动风冷热处理机的吹风口位于处理平台上方。该技术方案仅仅通过室内自然空气与部件接触实现快速降温,在炎热的夏季的热处理厂房内室内温度较高,该降温设备,又把热零部件的热量再次传递到室内空气中,因此室内温度较高,散热速率不高。
[0004]公告号为CN107541595A名为一种钢板热处理炉快速降温装置的专利公开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热处理炉外壳、脚架、合页、开合铁门、旋转盘、水式冷风机、铭牌、电箱外壳、电源按钮、急停开关、大气压力表、液晶屏、进水口、水箱、转向轮、外保护框、通风口、铝合金管道,水箱嵌在外保护框左表面的下部,通风口水平固定在外保护框的正面,转向轮设于外保护框下表面的四个角并采用螺丝连接,铝合金管道竖直固定在外保护框上表面的中央,进水口嵌于水箱正面的右上角,外保护框通过铝合金管道焊接于热处理炉外壳的右表面。该技术方案在上一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使用了水式冷风机将室内自然空气降温后再使之与部件接触实现快速降温。但是依旧无法解决夏季厂房室内温度较高的问题,且单独购买水式冷风机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热处理部件风冷降温系统,在炎热的夏季直接仅借助地下的低温环境给空气降温,使得空气温度明显低于室内,从而可以更为快速的将零部件降温。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热处理部件风冷降温系统,包括,
[0008]注风组件,设置在室外,入风口设置在地面之上;
[0009]降温管道,一端与注风组件连通,另一端设置在地面以下;
[0010]容置管道,垂直的设置在地面下,底部与降温管道连通,所述容置管道内壁设有环形凸沿;
[0011]均风组件,设置在环凸沿上;
[0012]装载组件,可吊装设置在容置管道内,位于均风组件正上方。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容置管道包括,
[0014]连接管,下端与降温管道连通;
[0015]扩径管,成开口向上的喇叭状,与连接管的上端同轴无缝固接;
[0016]放置管,内径与扩径管的上端开口相同,与扩径管的上端同轴无缝固接,上端不低于地面,环形凸沿设置在放置管的内壁上,装载组件,可吊装设置在放置管内;
[0017]引导管,成开口向上的喇叭状,与放置管的上端同轴无缝固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均风组件包括,
[0019]底板,成圆形,直径与放置管内径相同,水平的放置在环形凸沿上;
[0020]均风筒,成圆柱形,直径与放置管内径相同,与放置管同轴的放置在底板上;
[0021]顶板,成圆形,直径与放置管内径相同,水平的放置在均风筒上。
[002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和顶板的结构相同,所述底板包括,
[0023]三个同心圆环,最外层的圆环与环形凸起接触;
[0024]若干放射装置的连杆,围绕圆环的圆心成均匀圆周阵列设置,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最内层的圆环的外圆柱面固接,另一端穿过中间层的圆环与最外层圆环的内圆柱面固接;所述顶板在底板上的投影重合;
[0025]所述均风筒的结构与底板的结构相同;所述均风筒在底板上的投影与底板重合。
[0026]进一步地,所述扩径管内还设有扩径件,所述扩径件包括,
[0027]成开口向上的喇叭状的内管,所述内管的梯度与扩径管的梯度相同;
[0028]若干隔板,围绕内管的轴线成均匀圆周阵列设置,所述隔板的外侧端面与扩径管的内壁接触。
[0029]进一步地,还包括封盖,所述引导管上端设有限位管;所述封盖成圆形,直径大于限位管;所述封盖的下表面设有与限位管内圆柱面匹配的限位凸起,所述封盖上表面设有吊环。
[0030]进一步地,所述装载组件包括,
[0031]吊钩;
[0032]立杆,垂直的设置,上端与吊钩固接;
[0033]若干挂杆,设置在立杆的圆柱面上,所述挂杆包括水平的支杆和向上倾斜的档杆,所述支杆与立杆的圆柱面固接;所述支杆的轴线垂直于立杆的轴线。
[0034]进一步地,所述注风组件包括,
[0035]外接管,第一端与降温管道连通;
[0036]风机,出风口与外接管第二端连通;
[0037]进风管,第一端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0038]过滤组件,设置在进风管的第二端,将进风管的第二端遮蔽。
[0039]进一步地,所述注风组件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室内和室外;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还通过单向阀与外接管的第二端连通;两个注风组件的外接管的第一端均与降温管道连通。
[0040]进一步地,所述降温管道与容置管道交界处设有温度传感器。
[004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42]注风组件可以将室外的相较于室内的低温空气强制排入降温管道内,从而形成流动的气体;室外空气经过降温管道后,与降温管道接触,由于降温管道埋入地下,地下温度低于炎热的室外空气问题,因此室外空气与降温管道热交换而降温;降温后的空气经过均风组件后,被均匀的分布在容置管道中,与装载组件结构,从而对悬挂安置在装载组件上的
零部件降温。
[0043]整个系统所用部件较少,且利用地下实现降温,系统整体功耗较低。
[0044]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0045]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0046]图1为实施例中热处理部件风冷降温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7]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8]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9]图4为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0]图5为图1中D

D剖处结构示意图。
[0051]图6为图1中E

E剖处结构示意图。
[0052]图7为图1中F

F剖处结构示意图。
[0053]图8为图1中G

G剖处结构示意图。
[0054]图中:11.外接管;12.风机;13.进风管;14.过滤组件;15.单向阀;2.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处理部件风冷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风组件,设置在室外,入风口设置在地面之上;降温管道,一端与注风组件连通,另一端设置在地面以下;容置管道,垂直的设置在地面下,底部与降温管道连通,所述容置管道内壁设有环形凸沿;均风组件,设置在环凸沿上;装载组件,可吊装设置在容置管道内,位于均风组件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部件风冷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管道包括,连接管,下端与降温管道连通;扩径管,成开口向上的喇叭状,与连接管的上端同轴无缝固接;放置管,内径与扩径管的上端开口相同,与扩径管的上端同轴无缝固接,上端不低于地面,环形凸沿设置在放置管的内壁上,装载组件,可吊装设置在放置管内;引导管,成开口向上的喇叭状,与放置管的上端同轴无缝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处理部件风冷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风组件包括,底板,成圆形,直径与放置管内径相同,水平的放置在环形凸沿上;均风筒,成圆柱形,直径与放置管内径相同,与放置管同轴的放置在底板上;顶板,成圆形,直径与放置管内径相同,水平的放置在均风筒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处理部件风冷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顶板的结构相同,所述底板包括,三个同心圆环,最外层的圆环与环形凸起接触;若干放射装置的连杆,围绕圆环的圆心成均匀圆周阵列设置,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最内层的圆环的外圆柱面固接,另一端穿过中间层的圆环与最外层圆环的内圆柱面固接;所述顶板在底板上的投影重合;所述均风筒的结构与底板的结构相同;所述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方利赵雪川沈廷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骏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