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式低温增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05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往复式低温增压泵,包括真空绝热容器、活塞泵、连接杆、曲柄连杆、蓄能元件、滑道;所述活塞泵包括活动件和固定件,所述活塞泵位于真空绝热容器内部,通过固定件与真空绝热容器内壁固定;所述连接杆一端通过曲柄连杆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与使所述连接杆沿所述滑道作直线往复运动;另一端穿过所述真空绝热容器与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蓄能元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活动件固定,使所述连接杆上行或下行时始终处于受拉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曲柄连杆、滑道实现连接杆的直线运动,配合蓄能元件的的应用,实现连接杆始终处于受拉状态,避免了其因自身细长结构受压而容易引发的失稳现象,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连接杆的直径,减少热传导量。减少热传导量。减少热传导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往复式低温增压泵


[0001]本技术涉及低温领域增压
,具体来说是一种往复式低温增压泵。

技术介绍

[0002]低温液体如液态的氦、氢、氮、天然气等通常储存在真空绝热容器中,从容器中取出低温液体使用,或者将低温液体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的时候,需要通过增压来实现。低温液体增压有两类方式,一类是通过低温液体蒸发自增压,这种方式增压能力低,受限于取出低温液体的容器承载能力,另一类是通过机械加压方式增压,增压能力与机械增压泵的型式有关,与取出低温液体的容器承载能力无关,往复式低温液体增压泵可实现100MPa增压,适用于低温液体高压增压,如加氢站中液氢的增压。
[0003]为实现快速启动,往复式低温增压泵分为低温端和高温端,低温端包括活塞、缸体、进排液阀等,浸没在低温液体中,温度与低温液体相同,停机重新启动时不需要预冷,高温端包括电机、运动转换机构等,与环境温度相同,高温端与低温端通过连接杆连接,两者的温差可达100~300℃。一方面,为减小从高温端向低温端的导热,需要将连接杆制造成细长结构,另一方面连接杆需要承受推动活塞的力,细长结构的连接杆受压易产生失稳,承载能力低。往复式低温增压泵中首先要保证连接杆的承载能力,这导致了热传导损失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在不增加连接杆直径的情况下保证连接杆的承载力。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6]一种往复式低温增压泵,包括真空绝热容器(108)、活塞泵、连接杆(107)、曲柄连杆、蓄能元件(117)、滑道(106);
[0007]所述活塞泵包括活动件和固定件,所述活塞泵位于真空绝热容器(108)内部,通过固定件与真空绝热容器(108)内壁固定;所述连接杆(107)一端通过曲柄连杆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使所述连接杆(107)沿所述滑道(106)作直线往复运动;所述连接杆(107)另一端穿过所述真空绝热容器(108)与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蓄能元件(117)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活动件固定,使所述连接杆(107)上行或下行时始终处于受拉状态。
[0008]本技术通过曲柄连杆、滑道实现连接杆的直线运动,配合蓄能元件的的应用,实现连接杆始终处于受拉状态,避免了其因自身细长结构容易引发的失稳现象,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连接杆的直径,减少热传导量。
[0009]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泵包括缸体(113)、活塞(116);所述缸体(113)与真空绝热容器(108)内壁固定,形成所述固定件,所述活塞(116)与连接杆(107)固定,形成所述活动件;所述蓄能元件(117)位于缸体(113)内,一端与缸体(113)底壁固定,另一端与活塞(116)固定,所述蓄能元件(117)始终处于拉伸状态,所述蓄能元件(117)压缩或拉伸方向与所述活
动件往复运动方向一致。
[0010]进一步的,所述缸体(113)通过固定装置(112)与真空绝热容器(108)内壁固定。
[0011]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泵包括缸体(113)、活塞(116),所述活塞(116)的活塞杆伸出缸体(113)与真空绝热容器(108)底壁固定,形成所述固定件,所述缸体(113)的顶部与连接杆(107)固定,形成所述活动件;所述蓄能元件(117)一端与真空绝热容器(108)的内壁固定,另一端与缸体(113)固定,所述蓄能元件(117)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蓄能元件(117)压缩或拉伸方向与所述活动件往复运动方向一致。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真空绝热容器(108)内壁对称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缸体(113)运动方向的第一固定座(118),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座(118)环向布置在缸体(113)的外壁;在所述缸体(113)底壁向两侧延伸出与第一固定座(118)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座(119),所述蓄能元件(1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座(118)、第二固定座(119)固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蓄能元件(117)为弹簧。
[0014]进一步的,所述缸体(113)开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排液口;所述绝缘真空容器开设有回气口、第二进液口、第二排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第一排液口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一排液口通过软管与第二排液口连接;所述回气口开设在真空绝热容器(108)的顶部,第二进液口开设在真空绝热容器(108)的底部,与外部低温液体容器连通。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万向连接头;所述连接杆(107)通过万向连接头与曲柄连杆转动固定;所述万向连接头与滑道滑动配合。
[0016]进一步的,所述曲柄连杆包括曲柄(103)、连杆(104);所述曲柄(103)一端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曲柄(103)另一端与连杆(104)的一端转动固定,连杆(104)的另一端与连接杆(107)通过所述万向连接头固定。
[0017]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本技术通过曲柄连杆、滑道实现连接杆的直线运动,配合蓄能元件的的应用,实现连接杆始终处于受拉状态,避免了其因自身细长结构容易引发的失稳现象,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连接杆的直径,减少热传导量。
[0019]本技术提供两种方案,第一种为连接杆下端固定在活塞上,缸体固定在绝热真空容器内表面上,活塞上下往复运动。活塞下部与固定在缸体底部的蓄能元件连接。当活塞运动到至上点时,蓄能元件处于拉伸状态,蓄能元件恢复将会带动活塞向下运动,此时缸体内压力下降,进液阀打开,排液阀闭合,低温液体(如液氢)进入缸体内。当活塞运动到至下点时,万向连接头也运动到其至下点,电机转轴转动将通过曲柄和连杆带动万向连接头向上运动,进而通过连接杆带动活塞向上运动,此时缸体内压力增加,进液阀闭合,排液阀打开,液氢被排出缸体,并通过排液管被采出。在活塞的整个上下往复运动中,连接杆始终处于受拉状态,避免了其因自身细长结构容易引发的失稳现象。
[0020]第二种为连接杆下端固定在缸体上,活塞固定在绝热真空容器内表面上,缸体上下往复运动。缸体与固定在绝热真空容器内表面上的蓄能元件连接。当缸体运动到至下点时,万向连接头也运动到其至下点,电机转轴转动将通过曲柄和连杆带动万向连接头向上运动,进而通过连接杆带动缸体向上运动,此时缸体内压力下降,进液阀打开,排液阀闭合,液氢进入缸体内。当缸体运动到至上点时,蓄能元件处于压缩状态,蓄能元件恢复将会带动缸体向下运动,此时缸体内压力增加,进液阀闭合,排液阀打开,液氢被排出缸体,并通过排
液管被采出。在活塞的整个上下往复运动中,连接杆始终处于受拉状态,避免了其因自身细长结构容易引发的失稳现象。
附图说明
[0021]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1中往复式低温泵的原理示意图,连接杆下端固定在活塞上,活塞上下往复运动;
[0022]图2示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往复式低温泵的原理示意图,连接杆下端固定在缸体上,缸体上下往复运动;
[0023]往复式低温增压泵101包括电机转轴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往复式低温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绝热容器(108)、活塞泵、连接杆(107)、曲柄连杆、蓄能元件(117)、滑道(106);所述活塞泵包括活动件和固定件,所述活塞泵位于真空绝热容器(108)内部,通过固定件与真空绝热容器(108)内壁固定;所述连接杆(107)一端通过曲柄连杆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使所述连接杆(107)沿所述滑道(106)作直线往复运动;所述连接杆(107)另一端穿过所述真空绝热容器(108)与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蓄能元件(117)一端与所述固定件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活动件固定,使所述连接杆(107)上行或下行时始终处于受拉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低温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泵包括缸体(113)、活塞(116);所述缸体(113)与真空绝热容器(108)内壁固定,形成所述固定件,所述活塞(116)与连接杆(107)固定,形成所述活动件;所述蓄能元件(117)位于缸体(113)内,一端与缸体(113)底壁固定,另一端与活塞(116)固定,所述蓄能元件(117)始终处于拉伸状态,所述蓄能元件(117)压缩或拉伸方向与所述活动件往复运动方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往复式低温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13)通过固定装置(112)与真空绝热容器(108)内壁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低温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泵包括缸体(113)、活塞(116),所述活塞(116)的活塞杆伸出缸体(113)与真空绝热容器(108)底壁固定,形成所述固定件,所述缸体(113)的顶部与连接杆(107)固定,形成所述活动件;所述蓄能元件(117)一端与真空绝热容器(10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祥师铜墙王坤吕继祥刘杨黄卫汪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