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782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探针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设置于第一部件,以用于与第二部件上的导电部件接触,探针结构包括:探针组件,探针组件包括收纳在第一部件内以避免被外力损伤的收纳位置和至少部分伸出至第一部件外以用于与导电部件接触的接触位置,探针组件可运动地设置,以在收纳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探针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探针结构的探针组件容易因受到外界作用力而导致内部结构损伤的问题。导致内部结构损伤的问题。导致内部结构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探针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探针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小型化的电子产品如可穿戴设备等具有体积小且重量轻的特点,如果使用传统的USB系列接口以用于充电以及数据传输时容易出现结构空间不足、破坏设计外观等问题。
[0003]目前,在以TWS耳机、手环以及指环式可穿戴设备作为代表的小微型电子产品的精密连接中,使用探针结构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具体为“产品本体上的金属触点+充电底座的探针结构”的组合的连接方式,这样能够在保证外观贴近ID的同时还有着占据空间小、充电电流大等优点。
[0004]但是,探针结构受限于自身结构,只能受到上下方向的作用力以进行轴向伸缩,其能够承受的力的方向和角度范围很小;而现有技术中是将探针结构通过注塑工艺嵌设在塑胶壳体内,并使探针结构的探针组件裸露在壳体外面,裸露在壳体外面的部分容易受到各种方向的外界作用力,这些其他方向尤其是切向的作用力极易撞伤探针结构的精密的内部结构,导致探针结构与触点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以使零部件出现功能失效并最终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针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探针结构的探针组件容易因受到外界作用力而导致内部结构损伤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探针结构,设置于第一部件,以用于与第二部件上的导电部件接触,探针结构包括:探针组件,探针组件包括收纳在第一部件内以避免被外力损伤的收纳位置和至少部分伸出至第一部件外以用于与导电部件接触的接触位置,探针组件可运动地设置,以在收纳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运动。
[0007]进一步地,探针结构包括:驱动组件,可运动地设置于第一部件,驱动组件与探针组件连接,以驱动探针组件在收纳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运动。
[0008]进一步地,第一部件包括壳体,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避让槽,其中,当探针组件处于收纳位置时,探针组件收纳在避让槽内;或者壳体内设置有与避让槽连通以用于容纳驱动组件的容纳腔,当探针组件处于收纳位置时,探针组件通过避让槽后收纳在容纳腔内;或者壳体内设置有与避让槽连通以用于容纳驱动组件的容纳腔,当探针组件处于收纳位置时,探针组件的一部分收纳在避让槽内,探针组件的另一部分收纳在容纳腔内。
[0009]进一步地,探针组件包括转动部和针体,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避让槽内,针体的一端与转动部连接,针体的另一端朝向远离转动部的方向延伸,以通过转动部的转动收回至第一部件内或伸出至第一部件外。
[0010]进一步地,避让槽和转动部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插入凸起,避让槽和转动部中的另
一个上设置有插入凹槽,插入凸起插入插入凹槽内并与插入凹槽间隙配合,以使转动部相对于避让槽转动。
[0011]进一步地,驱动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内,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一传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部件上;第二传动件,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件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连接,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端与探针组件铰接,以通过第一传动件的转动使第二传动件带动探针组件运动。
[0012]进一步地,第一传动件包括:驱动部,驱动部的第一端位于壳体外,驱动部的第二端位于容纳腔内;驱动部的第二端与壳体转动连接,以通过驱动驱动部的第一端运动来带动驱动部的第二端转动;传动部,传动部位于容纳腔内,传动部的第一端与驱动部的第二端连接,传动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凹槽,第二传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设置在凹槽内。
[0013]进一步地,驱动部的至少部分为条形杆体,条形杆体的中心线与驱动部的转动轴线呈一定夹角设置;传动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远离第二杆体的一端与条形杆体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杆体远离第一杆体的一端用于与第二传动件连接;其中,条形杆体、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中任意两个的中心线呈一定夹角设置,以共同组成第一传动件。
[0014]进一步地,驱动部包括条形杆体和位于条形杆体的第一端的凸起部,条形杆体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内;第一部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二部件的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壁面上设置有与凸起部相对应的开口部,凸起部可运动地设置在开口部处;其中,凸起部具有至少部分凸出于开口部以位于安装槽内与开口部接触的初始位置和完全位于开口部内以避让第二部件的避让位置,凸起部在初始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可运动地设置。
[0015]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位于条形杆体远离凸起部的一侧和壳体之间;凸起部在第二部件的推动下由初始位置到达避让位置以压缩弹性复位件;或者凸起部在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由避让位置回到初始位置。
[0016]进一步地,驱动部包括条形杆体和位于条形杆体的第二端的转动连接部,转动连接部和壳体中的一个上设置有轴体,转动连接部和壳体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轴孔,轴体插设在轴孔内,以使驱动部相对于壳体转动。
[0017]进一步地,探针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避让槽内的转动部和与转动部连接以随转动部转动的针体;第二传动件包括连接杆和分别设置在连接杆的两端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连接杆的中心线,第一连接轴用于与第一传动件连接,第二连接轴用于与转动部铰接以驱动转动部转动。
[0018]进一步地,探针组件包括针杆和针筒,针筒位于容纳腔内,针杆的至少部分可伸缩地设置在针筒内,以伸出至针筒外与导电部件接触或收回至针筒内以避免损伤。
[0019]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衔铁,衔铁设置在针杆靠近针筒底部的一端并与针杆固定连接;线圈和铁芯组件,线圈和铁芯组件设置在针筒底部;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位于衔铁和线圈和铁芯组件之间以将衔铁和线圈和铁芯组件连接。
[0020]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检测部件,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第二部件是否到达第一部件上的预定位置处,并将检测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探针组件连接,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接收到检测信号并向电机发送驱动指令,以控制电机驱动探针组件运动。
[002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和用于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和/或用于与可穿戴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底座,电子设备还包括:上述的探针结构,可穿戴设备和底座之间通过探针结构实现电连接;其中,可穿戴设备和底座中的一个为第一部件,可穿戴设备和底座中的另一个为第二部件。
[002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探针结构设置于第一部件,以用于与第二部件上的导电部件接触,以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电连接,探针结构包括:探针组件,探针组件包括收纳在第一部件内以避免被外力损伤的收纳位置和至少部分伸出至第一部件外以用于与导电部件接触的接触位置,探针组件可运动地设置,以在收纳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运动。这样,当第二部件需要与第一部件电连接时,探针组件的针体能够伸出至第一部件外以用于与第二部件的导电部件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探针结构,设置于第一部件(1),以用于与第二部件(2)上的导电部件(21)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结构包括:探针组件(3),所述探针组件(3)包括收纳在所述第一部件(1)内以避免被外力损伤的收纳位置和至少部分伸出至所述第一部件(1)外以用于与所述导电部件(21)接触的接触位置,所述探针组件(3)可运动地设置,以在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接触位置之间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结构包括:驱动组件(4),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1),所述驱动组件(4)与所述探针组件(3)连接,以驱动所述探针组件(3)在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接触位置之间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避让槽(12),其中,当所述探针组件(3)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探针组件(3)收纳在所述避让槽(12)内;或者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与所述避让槽(12)连通以用于容纳所述驱动组件(4)的容纳腔(11),当所述探针组件(3)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探针组件(3)通过所述避让槽(12)后收纳在所述容纳腔(11)内;或者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与所述避让槽连通以用于容纳所述驱动组件(4)的容纳腔(11),当所述探针组件(3)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探针组件(3)的一部分收纳在所述避让槽(12)内,所述探针组件(3)的另一部分收纳在所述容纳腔(1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组件(3)包括转动部(31)和针体(32),所述转动部(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避让槽(12)内,所述针体(32)的一端与所述转动部(31)连接,所述针体(3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转动部(31)的方向延伸,以通过所述转动部(31)的转动收回至所述第一部件(1)内或伸出至所述第一部件(1)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12)和所述转动部(31)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插入凸起,所述避让槽(12)和所述转动部(31)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插入凹槽,所述插入凸起插入所述插入凹槽内并与所述插入凹槽间隙配合,以使所述转动部(31)相对于所述避让槽(12)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第一传动件(41),所述第一传动件(4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1)上;第二传动件(42),第二传动件(4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41)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连接,第二传动件(42)的第二端与所述探针组件(3)铰接,以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41)的转动使所述第二传动件(42)带动所述探针组件(3)运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41)包括:驱动部(411),所述驱动部(41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0)外,所述驱动部(411)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驱动部(411)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以通过驱动所述驱动部(411)的第一端运动来带动所述驱动部(411)的第二端转动;传动部(412),所述传动部(412)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传动部(412)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部(4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传动部(412)的第二端设置有凹槽(413),所述第二传动件(42)的第一端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凹槽(41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411)的至少部分为条形杆体(4111),所述条形杆体(4111)的中心线与所述驱动部(411)的转动轴线呈一定夹角设置;所述传动部(41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杆体(4121)和第二杆体(4122),所述第一杆体(4121)远离所述第二杆体(4122)的一端与所述条形杆体(41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杆体(4122)远离所述第一杆体(4121)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传动件(42)连接;其中,所述条形杆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行葛杨曾安福刘常峰黎小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