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770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万能机上的固定机构和夹持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装配底板上的承压板,装配底板上一体设置若干承压柱,若干承压柱上端一体设置承压板,装配底板与承压板之间放置转向节,夹持机构包括:可拆卸连接在万能机上部的连接柱,连接柱底面设置装配槽,装配柱通过销钉轴连接固定夹具,固定夹具包括:上连接构件和下连接构件,上连接构件和下连接构件以铰接方式连接,下连接构件通过转动杆连接转向节。通过将转向节不同的安装位置来获取拉伸破坏极限载荷,能够得到3种失效模式,从而获取转向节结构设计的最薄弱环节,为整车碰撞过程中转向节失效风险区域提供可靠依据。提供可靠依据。提供可靠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转向节是汽车转向系统中重要的枢纽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与汽车的悬架、前车轴、转向系传动机构和制动器相连接,其功能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撑并带动前轮绕主轴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转状态下,转向节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转向节强度要求极高。转向节在汽车底盘所处的特殊位置和特定的功能使转向节的结构形状极其复杂,并且转向节的制造加工方法很多,涉及铸造、锻造、机械加工以及部分先进制造技术,加工工序复杂,方法多样;转向节作为极不规则的枝权类零件,所受到的载荷情况复杂多变,包括负载、各零件间的约束及路面传递的冲击等,这就对转向节的静强度、抗冲击性、疲劳强度、可靠性等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由此可见,汽车转向节的性能研究对于提高车辆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0003]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装置,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多是在宏观角度分析转向节失效原因,在整车发生碰撞过程中以上因素可能同时作用导致转向节断裂,并且转向节与汽车悬架、前车轴、转向系传动机构和制动器相连接,相互传递能量不均,无法从单一断裂变量来考虑,因此,急需一种较为专业的固定装置一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万能机上的固定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装配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装配底板上的承压板,所述装配底板上一体设置若干承压柱,若干所述承压柱上端一体设置所述承压板,所述装配底板与承压板之间放置转向节,所述固定机构侧面设置夹持机构。
[0006]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可拆卸连接在万能机上部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底面设置装配槽,所述装配柱通过销钉轴连接固定夹具,所述固定夹具包括:上连接构件和下连接构件,所述上连接构件和所述下连接构件以铰接方式连接,所述下连接构件通过转动杆连接转向节。
[0007]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构件上部设置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装配槽相适配。
[0008]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柱侧面等角度设置若干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所述销钉轴。
[0009]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柱侧面一体设置辅助肋板,所述辅助
肋板用于加强连接强度。
[0010]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夹具设置为斜角拉伸构件和竖直拉伸构件两种形式中的其中一种。
[0011]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装配底板上表面设置若干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用于限定所述转向节。
[0012]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节分为第一待测部和第二待测部,所述第一待测部和所述第二待测部相互连接。
[0013]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底板表面可拆卸设置竖直夹持板,所述竖直夹持板通过转动轴连接转向节。
[0014]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节上设置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转动轴相适配。
[0015]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将转向节不同的安装位置来获取拉伸破坏极限载荷,能够得到正向韧性断裂失效、剪切失效以及局部颈缩失稳失效3种失效模式,从而获取转向节结构设计的最薄弱环节,为整车碰撞过程中转向节失效风险区域提供可靠依据,避免重复验证试验,减少整车碰撞试验次数,降低试验成本并缩短整车研发周期。
[0017](2)本技术通过装配柱与装配槽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不同固定夹具的更换,在具体试验过程中,可以完成不同的试验形式,以获取更多的转向节的试验数据,使试验实验数据更可靠,另一方面,将固定夹具设置为斜角拉伸构件和竖直拉伸构件两种形式中的其中一种,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试验需求,进一步扩大固定装置整体的适用范围。
[0018](3)本技术通过将固定夹具设置为以铰接方式连接的上连接构件和下连接构件,可以保证固定夹具在拉伸转向节时,具备一定的角度调整余量,从而确保拉伸试验的顺利进行。
[0019](4)本技术通过在装配底板上表面设置的若干定位构件,当固定夹具拉伸转向节一端时,能够起到一定的限位保护作用,防止其脱落伤人,从而提高试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在连接柱侧面一体设置的辅助肋板,有效加强固定机构整体的连接强度,提高固定机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0023]具体地,110

装配底板,120

承压柱,130

承压板,140

转向节, 141

第一待测部,142

第二待测部,150

定位构件,160

辅助肋板, 210

连接柱,220

固定夹具,221

上连接构件,222

连接凸起,223
‑ꢀ
下连接构件,230

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
成。
[0025]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140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万能机上的固定机构和夹持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装配底板110以及设置在装配底板110上的承压板130,装配底板110 上一体设置若干承压柱120,若干承压柱120上端一体设置承压板130,装配底板110与承压板130之间放置转向节140,固定机构侧面设置夹持机构。
[0026]如图2所示,夹持机构包括:可拆卸连接在万能机上部的连接柱 210,连接柱210底面设置装配槽,装配柱通过销钉轴连接固定夹具 220,固定夹具220包括:上连接构件221和下连接构件223,上连接构件221和下连接构件223以铰接方式连接,下连接构件223通过转动杆230连接转向节140,转向节140分为第一待测部141和第二待测部142,第一待测部141和第二待测部142相互连接。
[0027]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通过将转向节140不同的安装位置来获取拉伸破坏极限载荷,能够得到正向韧性断裂失效、剪切失效以及局部颈缩失稳失效3种失效模式,从而获取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万能机上的固定机构和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装配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装配底板上的承压板,所述装配底板上一体设置若干承压柱,若干所述承压柱上端一体设置所述承压板,所述装配底板与承压板之间放置转向节,所述固定机构侧面设置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可拆卸连接在万能机上部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底面设置装配槽,装配柱通过销钉轴连接固定夹具,所述固定夹具包括:上连接构件和下连接构件,所述上连接构件和所述下连接构件以铰接方式连接,所述下连接构件通过转动杆连接转向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构件上部设置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装配槽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零部件破坏实验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柱侧面等角度设置若干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所述销钉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转向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朱耀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