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圈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720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光圈镜头,该大光圈镜头通过大口径的镜片来实现大光圈成像。前筒镜、中间筒与后镜筒依次沿光轴方向布设,第一镜片组与第二镜片组间隔设置,第二镜片组与第三镜片组之间设置有光阑。第一镜片组中设置有多个大直径的镜片,提高像面的亮度,也可以有效的把物面接受到的光束传入到下一个镜筒中而没有太大的偏折和损失。光阑设置在前、后镜筒的中间筒中,可以消除拦截各种杂光影响以提高画面质量。本大光圈镜头以长焦距镜头的模式来实现大光圈的,大光圈的成像可以使成像像面的亮度均匀一致,大大提高了像面的亮度和分辨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光圈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光圈镜头。

技术介绍

[0002]机器视觉镜头的应用也达到了非常普遍的地步,其主要被用来进行监视或测量方面,尤其在自动化生产中应用最广泛。对现有的这些机器视觉镜头都是些普通型的,其光圈太小,导致成像画面层次感较差及边缘图像发暗模糊。
[0003]故需要提供一种大光圈镜头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光圈镜头,该大光圈镜头通过大口径的镜片来实现大光圈成像,采用远心镜头的设计思路来提高大光圈镜头成像的像面亮度和分辨率的均匀性,提高对准精度。前筒镜、中间筒与后镜筒依次沿光轴方向布设,第一镜片组与第二镜片组间隔设置,第二镜片组与第三镜片组之间设置有光阑。第一镜片组中设置有多个大直径的镜片,提高像面的亮度,也可以有效的把物面接受到的光束传入到下一个镜筒中而没有太大的偏折和损失。光阑设置在前、后镜筒的中间筒中,可以消除拦截各种杂光影响以提高画面质量。本大光圈镜头以长焦距镜头的模式来实现大光圈的,具有长工作距和放大成像的优势。大光圈的成像可以使成像像面的亮度均匀一致,大大提高了像面的亮度和分辨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光圈太小导致成像画面层次感较差及边缘图像发暗模糊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内容为:一种大光圈镜头,其包括:
[0006]前镜筒,所述前镜筒包括前筒体与第一镜片组;所述第一镜片组设置在所述前筒体内,所述第一镜片组包括多个镜片,多个所述镜片沿光轴方向依次设置;
[0007]中间筒,所述中间筒包括中筒体、第二镜片组与光阑,所述中筒体的一端与所述前筒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镜片组设置在所述中筒体内,且所述第二镜片组与所述第一镜片组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镜片组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镜片组的直径;所述中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光阑;以及,
[0008]后镜筒,所述后镜筒包括后筒体与第三镜片组;所述后筒体的一端与所述中筒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后筒体与所述中筒体连接处,所述光阑、所述第二镜头组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光阑、所述第三镜头组之间的间距相异设置。
[0009]本技术所述的大光圈镜头中,所述第一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与第六镜片。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分别设置为单透镜,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四镜片、所述第五镜片与所述第六镜片分别组合设置为密接的胶合镜。选用多枚单镜片和双胶合镜的组合可有效的校整像差,对大光圈成像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为双凸形透镜,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为凸凹形透镜,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五镜片均设置为双凸形透镜,所述第四镜片设置为凹凸形透镜,所述
第六镜片设置为凹平形透镜,可以提高所述大光圈镜头成像的像面亮度和分辨率的均匀性,提高对准精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二镜片、所述第三镜片、所述第四镜片、所述第五镜片与所述第六镜片的中心厚度均相异设置,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五镜片的材质相同设置,节约成本。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二镜片、所述第三镜片、所述第四镜片、所述第五镜片与所述第六镜片中相邻镜片之间的距离相异设置,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镜片组包括第七镜片,所述第七镜片设置为圆柱镜结构,可以进行光程的补偿,也可以有效的吸收前端进入的大量光束,形成大光圈结构。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镜片组包括第八镜片、第九镜片、第十镜片、第十一镜片与第十二镜片;所述第八镜片设置为单透镜,所述第九镜片与所述第十镜片、所述第十一镜片与所述第十二镜片分别组合设置为密接的胶合镜。选用多枚单镜片和双胶合镜的组合可有效的校整像差,对大光圈成像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八镜片与所述第十一镜片设置为凸凹形透镜,所述第九镜片设置为双凹形透镜,所述第十镜片与第十二镜片设置为双凸形透镜,可以提高所述大光圈镜头成像的像面亮度和分辨率的均匀性,提高对准精度。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八镜片、所述第九镜片与所述第十镜片的中心厚度相同设置,所述第八镜片、所述第十一镜片与所述第十二镜片的中心厚度相异设置,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
[0018]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大光圈镜头,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光圈镜头,该大光圈镜头通过大口径的镜片来实现大光圈成像,采用远心镜头的设计思路来提高大光圈镜头成像的像面亮度和分辨率的均匀性,提高对准精度。前筒镜、中间筒与后镜筒依次沿光轴方向布设,第一镜片组与第二镜片组间隔设置,第二镜片组与第三镜片组之间设置有光阑。第一镜片组中设置有多个大直径的镜片,提高像面的亮度,也可以有效的把物面接受到的光束传入到下一个镜筒中而没有太大的偏折和损失。光阑设置在前、后镜筒的中间筒中,可以消除拦截各种杂光影响以提高画面质量。本大光圈镜头以长焦距镜头的模式来实现大光圈的,具有长工作距和放大成像的优势。大光圈的成像可以使成像像面的亮度均匀一致,大大提高了像面的亮度和分辨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光圈太小导致成像画面层次感较差及边缘图像发暗模糊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大光圈镜头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大光圈镜头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2]图3为图2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大光圈镜头的一实施例的成像质量解析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大光圈镜头的一实施例的像面亮度解析图。
[0025]图中:10.大光圈镜头,20.前盖,30.前镜筒,31.前筒体,321.第一镜片,322.第二镜片,323.第三镜片,324.第四镜片,325.第五镜片,326.第六镜片,33.第一定位框,40.中间筒,40.中筒体,421.第七镜片,43.光阑,44.第二定位框,50.后镜筒,51.后筒体,521.第八镜片,522.第九镜片,523.第十镜片,524.第十一镜片,525.第十二镜片,53.第三定位框,54.第四定位框,55.第五定位框,56.第六定位框,60.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本技术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镜筒,所述前镜筒包括前筒体与第一镜片组;所述第一镜片组设置在所述前筒体内,所述第一镜片组包括多个镜片,多个所述镜片沿光轴方向依次设置;中间筒,所述中间筒包括中筒体、第二镜片组与光阑,所述中筒体的一端与所述前筒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镜片组设置在所述中筒体内,且所述第二镜片组与所述第一镜片组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镜片组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镜片组的直径;所述中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光阑;以及,后镜筒,所述后镜筒包括后筒体与第三镜片组;所述后筒体的一端与所述中筒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后筒体与所述中筒体连接处,所述光阑、所述第二镜片组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光阑、所述第三镜片组之间的间距相异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与第六镜片;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分别设置为单透镜,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四镜片、所述第五镜片与所述第六镜片分别组合设置为密接的胶合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设置为双凸形透镜,所述第二镜片设置为凸凹形透镜,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五镜片均设置为双凸形透镜,所述第四镜片设置为凹凸形透镜,所述第六镜片设置为凹平形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惠明张维宇游盛习宇帆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视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