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柔性石墨接地线与碳凝接地电极连接的专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6976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柔性石墨接地线与碳凝接地电极连接的专用连接装置,具体涉及电极连接技术领域,包括碳凝接地电极,所述碳凝接地电极顶部设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截面设为Z形,所述下固定板后端顶部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底端贯穿下固定板并延伸至碳凝接地电极内部,所述第一螺栓与碳凝接地电极为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下固定板和上压板对柔性石墨圆线进行安装固定,进而可以避免通过石墨单丝绑扎固定中的虚接情况,可减少柔性石墨圆线与碳凝接地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从而能充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可避免因电气故障所带来的不安全隐患,整体结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确保了工程质量。确保了工程质量。确保了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柔性石墨接地线与碳凝接地电极连接的专用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极连接
,更具体地说是用于柔性石墨接地线与碳凝接地电极连接的专用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降阻材料采用非金属柔性石墨接地接地圆线,其降阻效果虽然明显,但在高土壤电阻率的环境里,由于自身接触面积较小的原因,在有限的开挖面积里不能达到降阻要求,所以辅助使用碳凝接地电极进行降阻,能够快速的达到阻值目的。因此在降阻施工中,施工方开始普遍采用该方式进行接地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目前通用方法基本都是采用石墨单丝将碳凝接地电极配套的“L”型接头与石墨接地圆线进行多层捆扎来达到电气连接的目的,而通过施工发现,该传统方法施工复杂,对个人操作技能要求极高,绑扎的力度不够,稍有不慎会造成接头与水平连接线虚接的情况出现,在当接地网遭受大电流冲击的时候,接头绑扎部分温度升高,造成过温损坏,导致故障电流泄放不畅,从而对被保护设备带来潜在危险,所以我们需要用于柔性石墨接地线与碳凝接地电极连接的专用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用于柔性石墨接地线与碳凝接地电极连接的专用连接装置,通过下固定板和上压板对柔性石墨圆线进行安装固定,进而可以避免通过石墨单丝绑扎固定中的虚接情况,可减少柔性石墨圆线与碳凝接地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从而能充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可避免因电气故障所带来的不安全隐患,整体结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确保了工程质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出现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柔性石墨接地线与碳凝接地电极连接的专用连接装置,包括碳凝接地电极,所述碳凝接地电极顶部设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截面设为Z形,所述下固定板后端顶部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底端贯穿下固定板并延伸至碳凝接地电极内部,所述第一螺栓与碳凝接地电极为螺纹连接,所述下固定板前端顶部设有上压板,所述上压板截面设为Ω形,所述上压板前后两端底部均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底端与碳凝接地电极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二螺栓顶端依次贯穿下固定板和并延伸至上压板顶部,所述第二螺栓顶端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上压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设有柔性石墨圆线。
[000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固定板外部套设有框体,所述框体前端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顶部设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底端贯穿第一安装板并延伸至碳凝接地电极内部,所述第三螺栓与碳凝接地电极为螺纹连接,所述框体两侧顶部均贯穿开设有下开口,通过框体的设置,可以对下固定板进行防护,避免下固定板受外界撞击而发生形变。
[000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压板顶端外部套设有活动壳体,所述活动壳体
截面设为冂形,所述活动壳体位于框体顶部,所述活动壳体两侧底部均开设有上开口,所述上开口与下开口的位置上下相对应,所述柔性石墨圆线位于上开口和下开口之间,通过上开口和下开口的设置,便于柔性石墨圆线的运行。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框体前端底部设有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底部设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框体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通过第四螺栓连接,通过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设置,可以对框体和活动壳体进行固定,提高两者之间的稳定性和连接强度。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框体后侧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两侧均固定设有挡板,两个挡板之间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两端均通过转轴分别与两个挡板相靠近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前端与活动壳体后侧固定连接,通过活动连接的活动板,可以对活动壳体进行操作,使活动壳体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对上压板和下固定板进行操作。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后侧底部固定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顶部设有第五螺栓,所述第五螺栓底端贯穿第二安装板并延伸至碳凝接地电极内部,所述第五螺栓与碳凝接地电极为螺纹连接,通过第二安装板和第五螺栓的配合,便于对支撑板进行固定,进而可以提高支撑板的稳定性。
[00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1]1、本技术通过下固定板和上压板对柔性石墨圆线进行安装固定,进而可以避免通过石墨单丝绑扎固定中的虚接情况,可减少柔性石墨圆线与碳凝接地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从而能充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可避免因电气故障所带来的不安全隐患,整体结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确保了工程质量;
[0012]2、本技术通过活动连接的活动板,可以对活动壳体进行操作,使其进行转动,进而便于用户对上压板和下固定板进行操作,同时借助活动壳体和框体的设置,可以对下固定板和上压板进行防护,避免外界的碰撞对下固定板和上压板造成损坏,并且借助通过第四螺栓连接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对活动壳体和框体进行固定,避免活动壳体和框体之间发生晃动,进而可以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整体结构提高了本技术的防护力度,避免上压板和下固定板受外界撞击而发生形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上压板和下固定板侧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活动壳体和框体展开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活动壳体和框体爆炸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框体俯视图。
[0018]附图标记为:1、碳凝接地电极;2、下固定板;3、第一螺栓;4、上压板;5、第二螺栓;6、第一螺母;7、柔性石墨圆线;8、框体;9、第一安装板;10、第三螺栓;11、下开口;12、活动壳体;13、上开口;14、第一定位板;15、第二定位板;16、第四螺栓;17、支撑板;18、挡板;19、活动板;20、第二安装板;21、第五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参照说明书附图1

5,该实施例的用于柔性石墨接地线与碳凝接地电极连接的专用连接装置,包括碳凝接地电极1,所述碳凝接地电极1顶部设有下固定板2,所述下固定板2截面设为Z形,所述下固定板2后端顶部设有第一螺栓3,所述第一螺栓3底端贯穿下固定板2并延伸至碳凝接地电极1内部,所述第一螺栓3与碳凝接地电极1为螺纹连接,所述下固定板2前端顶部设有上压板4,所述上压板4截面设为Ω形,所述上压板4前后两端底部均设有第二螺栓5,所述第二螺栓5底端与碳凝接地电极1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二螺栓5顶端依次贯穿下固定板2和并延伸至上压板4顶部,所述第二螺栓5顶端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6,所述上压板与下固定板2之间设有柔性石墨圆线7。
[0021]实施场景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柔性石墨接地线与碳凝接地电极连接的专用连接装置,包括碳凝接地电极(1),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凝接地电极(1)顶部设有下固定板(2),所述下固定板(2)截面设为Z形,所述下固定板(2)后端顶部设有第一螺栓(3),所述第一螺栓(3)底端贯穿下固定板(2)并延伸至碳凝接地电极(1)内部,所述第一螺栓(3)与碳凝接地电极(1)为螺纹连接,所述下固定板(2)前端顶部设有上压板(4),所述上压板(4)截面设为Ω形,所述上压板(4)前后两端底部均设有第二螺栓(5),所述第二螺栓(5)底端与碳凝接地电极(1)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二螺栓(5)顶端依次贯穿下固定板(2)和并延伸至上压板(4)顶部,所述第二螺栓(5)顶端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6),所述上压板(4)与下固定板(2)之间设有柔性石墨圆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柔性石墨接地线与碳凝接地电极连接的专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2)外部套设有框体(8),所述框体(8)前端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安装板(9),所述第一安装板(9)顶部设有第三螺栓(10),所述第三螺栓(10)底端贯穿第一安装板(9)并延伸至碳凝接地电极(1)内部,所述第三螺栓(10)与碳凝接地电极(1)为螺纹连接,所述框体(8)两侧顶部均贯穿开设有下开口(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柔性石墨接地线与碳凝接地电极连接的专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4)顶端外部套设有活动壳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良军雷鸣张伟伟郑婴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雷克石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