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组件和级联型变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94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功率组件以及级联型变频器,所述功率组件包括支架、功率板和控制板,功率板和控制板均设置于支架上,功率板包括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并排设置,第一功率板上设置有第一整流逆变单元,第二功率板上设置有第二整流逆变单元,控制板与第一整流逆变单元和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功率组件将两套整流逆变单元合二为一,两套整流逆变单元共用一块控制板,在满足相同的输出功率需求时,一项功率组件可以实现两项独立功率组件的功能,明显降低了功率组件的体积,与此同时,通过对级联型变频器内部设备摆放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使得变频器整体体积明显减小。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组件和级联型变频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功率组件和级联型变频器。

技术介绍

[0002]级联型高压变频器是通过级联功率单元,利用移相整流单元串联多电平输出技术来实现变频的高压变频器,通过每相单元的串联可以大幅降低单元功率器件的耐压要求,并减小输入电流的谐波,很好地解决了高压大功率负载场合的电动机调速问题,并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因此,在高压领域,级联型变频器占有很大的应用份额。
[0003]现有级联型高压变频器大多采用独立单元串联,即每个单元都包含一套完整的整流逆变单元,级联级数较多,设备体积大,并且容量越大体积就越大,大体积会给生产、运输、调试、维护等各方面带来不便,与此同时,成本也会有所增加,级联型变频器经过多年的发展,日益完善,但其体积难以进一步缩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功率组件和级联型变频器,旨在减小级联型变频器的体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
[0006]支架;
[0007]功率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功率板包括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所述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功率板上设置有第一整流逆变单元,所述第二功率板上设置有第二整流逆变单元;
[0008]控制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电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相邻且并排设置。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均包括功率模块和电容组,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的电容组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的电容组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的功率模块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的功率模块并排设置在两个电容组之间。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的功率模块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的功率模块沿两电容组的排布方向排布;
[0012]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还均包括继电器,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的继电器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的继电器在所述功率板上沿两电容组的排布方向排布,且各自邻近一功率模块设置。
[0013]可选地,所述功率组件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贴设于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的功率模块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的功率模块上。
[0014]可选地,所述支架具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0015]所述功率板设于所述支架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侧板对应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和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的位置分别具有穿设孔,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和第二整流逆变单元分别穿设于对应的穿设孔中;
[0016]所述散热器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侧贴设于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的功率模块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的功率模块上。
[0017]可选地,所述穿设孔包括供所述功率模块穿设的第一子穿孔和供所述电容组穿设的第二子穿孔。
[0018]本技术提出一种级联型变频器,该级联型变频器包括:
[0019]柜体、如上所述的功率组件、控制柜和变压器;其中,所述柜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柜体具有沿所述第一侧壁至第二侧壁的方向上分布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控制柜、功率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变压器安装于所述第二空间。
[0020]可选地,所述柜体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具有沿所述第三侧壁至第四侧壁的方向上分布的第三空间和第四空间;其中,
[0021]所述功率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空间,所述第四空间包括控制柜容纳空间和预留空间,所述控制柜设置于所述控制柜容纳空间;或者,
[0022]所述功率组件设置于所述第四空间,所上述第三空间包括控制柜容纳空间和预留空间,所述控制柜设置于所述控制柜容纳空间。
[0023]可选地,还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安装于所述柜体表面。
[002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功率组件以及级联型变频器,所述功率组件包括支架、功率板和控制板,功率板和控制板均设置于支架上,功率板包括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并排设置,第一功率板上设置有第一整流逆变单元,第二功率板上设置有第二整流逆变单元,控制板与第一整流逆变单元和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电连接;本技术所提出的功率组件将两套整流逆变单元合二为一,两套整流逆变单元共用一块控制板,在满足相同的输出功率需求时,一项功率组件可以实现两项独立功率组件的功能,明显降低了功率组件的体积,与此同时,通过对级联型变频器内部设备摆放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使得变频器整体体积明显减小。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中功率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中功率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中功率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中功率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中级联型变频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中级联型变频器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技术第一整流逆变单元与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的电路图。
[0033]附图标号说明:
[0034]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支架110第一侧板200安装座300侧盖板400(a)第一整流逆变单元400(b)第二整流逆变单元410电容组420功率模块430继电器500散热器600功率板610第一功率板620第二功率板700控制板1000级联型变频器1100柜体1110第一空间1111第三空间1112第四空间1112(a)控制柜容纳腔1112(b)预留空间1120第二空间1200散热风机1300变压器10整流电路20中间电容环节30逆变电路
ꢀꢀ
[0035]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功率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功率板包括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所述第一功率板和第二功率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功率板上设置有第一整流逆变单元,所述第二功率板上设置有第二整流逆变单元;控制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相邻且并排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均包括功率模块和电容组,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的电容组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的电容组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的功率模块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的功率模块并排设置在两个电容组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的功率模块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的功率模块沿两电容组的排布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还均包括继电器,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的继电器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的继电器在所述功率板上沿两电容组的排布方向排布,且各自邻近一功率模块设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组件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贴设于所述第一整流逆变单元的功率模块和所述第二整流逆变单元的功率模块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士伟武宗祥刘洋李振平牛永刚谢仁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