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高稳定性锚杆支护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锚杆支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高稳定性锚杆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高稳定性锚杆支护结构是一种指在边坡、岩土深基坑等地表工程及隧道、采场等地下硝室施工中采用的加固支护结构。
[000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570807U的中国专利,其包括基坑、设置于基坑边坡内的锚固墙以及若干倾斜设置于锚固墙和基坑之间的锚杆,锚杆锚固于锚固墙上,锚杆为空心管,且锚杆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锚杆滑动连接的支杆,锚杆内滑动连接有推动支杆向外滑移的推杆,推杆与支杆抵触连接;沿锚杆内壁滑移推杆,推杆的端部与支杆抵触,使支杆与外界的土层接触并嵌于土层中,可增大锚杆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使锚杆稳定的安装于锚固墙和基坑之间,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
[0004]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为了进一步稳固锚杆,需要先将推杆嵌入锚杆中,从而使支杆插入土层中,然后将推杆取出,再将水泥浆通入锚杆中对锚杆进行进一步稳固,此过程操作繁琐,故有待改善。 >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高稳定性锚杆支护结构,包括锚杆(1)和土层(5),所述锚杆(1)设置为中空型且所述锚杆(1)插设至所述土层(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1)的平端部固定设置有垫板(2),所述锚杆(1)的外侧壁开设有若干放置孔(13),所述放置孔(13)内插设有锥杆(131),所述锥杆(131)的平端部与所述放置孔(13)的孔底之间连接有将所述锥杆(131)向所述土层(5)处推动的第一弹簧(132),所述垫板(2)与所述锚杆(1)之间设置有抵接组件(3);当所述锚杆(1)未插入或不完全插入所述土层(5)时,所述抵接组件(3)与所述锥杆(131)相抵接;当所述锚杆(1)完全插入所述土层(5)时,所述抵接组件(3)与所述锥杆(131)分离,所述锥杆(131)插设至所述土层(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高稳定性锚杆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组件(3)包括顶板(31)、挡板(32)和第二弹簧(33),所述锚杆(1)的平端部的端壁开设有第一环孔(12),所述垫板(2)的底壁开设有第二环孔(21),所述第一环孔(12)与所述第二环孔(21)相连通,所述挡板(32)包括第一环板(321)和第二环板(322),所述第一环板(321)与所述第二环板(3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板(321)插设至所述第一环孔(12)内,所述第二环板(322)插设至所述第二环孔(21)内,所述第二弹簧(33)连接于所述第二环板(322)的顶壁与所述第二环孔(21)的顶壁之间,所述顶板(31)与所述第二环板(322)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板(321)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若干穿设孔(3211),所述穿设孔(3211)的直径与所述放置孔(13)的直径一致;当所述锚杆(1)为插入或不完全插入所述土层(5)时,所述第一环板(321)的侧壁与所述锥杆(131)相抵接;当所述锚杆(1)完全插入所述土层(5)时,所述穿设孔(32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延吉,崔延广,董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岩基地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