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舱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40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舱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动力舱包括:舱室;发动机,设置在舱室内,并具有流通冷却液的冷却液流路;散热器,设在舱室内,并与发动机的冷却液流路连通;通风口,设在舱室上且用于引入与散热器换热的空气或排出与散热器换热后的空气;降噪单元,设在通风口上,降噪单元包括第一格栅、与第一格栅沿舱室的壁的厚度方向层叠布置且与第一格栅间距可调的第二格栅以及将第一格栅朝第二格栅推压的第一弹性部件,第一格栅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第一风口和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风口之间的第一实体部,第二格栅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第二风口和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风口之间的第二实体部,第二风口在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与第一实体部在平面内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以使第二风口的出风将第一格栅朝远离第二格栅的方向驱动。格栅的方向驱动。格栅的方向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舱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舱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工程机械噪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都设立了国家标准来予以限定。工程机械发动机舱内部噪声的成分复杂,噪声是由空气动力、机械传动和液压噪声等多种噪声成分共同组成的,噪声在动力舱内部经壁面多次反射干涉后形成混响声场进一步提高了整机噪声。
[0003]冷却风扇作为动力舱内部最主要噪声源之一,同时对工程机械噪声和散热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风扇噪声是由风扇叶片周期性的激扰空气形成的涡流噪声,这种周期性的压力脉动由一个稳态的基频以及一系列的谐波分量组成。风扇的风量、噪声频率和风扇的转速直接成正比,风扇转速越高,风扇的噪声频率、声压级以及冷却风量越大。
[0004]动力舱机罩是工程机械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外观,散热,隔离、吸收动力舱内部噪声的作用。为了冷却系统,动力舱机罩上开了一些风口,这些风口直接将动力舱内部的噪声传播出去,风口是噪声传播的一个主要路径,风口面积越大,动力舱机罩隔声效果越弱。
[0005]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由穿孔板状材料和其背部的空腔组成,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的消声频率与穿孔板的穿孔率、背部空腔厚度有关,背部空腔厚度越小,消声频率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动力舱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以改善动力舱机罩开口面积与吸隔声性能之间的矛盾的问题。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舱,动力舱包括:
[0008]舱室;
[0009]发动机,设置在舱室内,并具有流通冷却液的冷却液流路;
[0010]散热器,设在舱室内,并与发动机的冷却液流路连通;
[0011]通风口,设在舱室上且用于引入与散热器换热的空气或排出与散热器换热后的空气;以及
[0012]降噪单元,设在通风口上,降噪单元包括第一格栅、与第一格栅沿舱室的壁的厚度方向层叠布置且与第一格栅间距可调的第二格栅以及将第一格栅朝第二格栅推压的第一弹性部件,第一格栅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第一风口和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风口之间的第一实体部,第二格栅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第二风口和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风口之间的第二实体部,第二风口在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与第一实体部在平面内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以使第二风口的出风将第一格栅朝远离第二格栅的方向驱动。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舱还包括设在第一格栅的远离第二格栅的一侧的第三格栅,第三格栅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三风口和位于相邻两个第三风口之间的第三实体部,
第三实体部和第一实体部在平面内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动力舱还包括第一遮挡部件,第一遮挡部件绕第一实体部的边缘延伸以与第一实体部和第三实体部围成第一腔室,第一实体部上设置有与第一腔室相通的多个第一通孔,以形成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件包括柔性部件,柔性部件的一端与第一实体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实体部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风口与第一风口在平面内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设在第一格栅和第三格栅之间,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与第一格栅抵接,另一端与第三格栅抵接。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
[0018]第二格栅、第一格栅和第三格栅沿通风口内的空气流通方向由上游至下游依次布置;或
[0019]第二格栅、第一格栅和第三格栅沿通风口内的空气流动方向由下游至上游依次布置。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
[0021]第一格栅安装在通风口内,并被配置成相对于舱室可沿厚度方向滑动,以调整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之间的间距;和/或
[0022]第三格栅固定地安装在通风口内。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动力舱还包括设在第二格栅的远离第一格栅的一侧的第四格栅,第四格栅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四风口和位于相邻的两个第四风口之间的第四实体部,第四实体部与第二实体部在平面内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
[0025]第四风口和第二风口在平面内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和/或
[0026]第一风口和第二实体部在平面内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
[0028]第二格栅安装在通风口内,并被配置成相对于舱室可沿厚度方向滑动,以调整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之间的间距;和/或
[0029]第四格栅固定地安装在通风口内。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动力舱还包括将第二格栅朝第一格栅推压的第二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设在第二格栅和第四格栅之间。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动力舱还包括绕第二实体部的边缘延伸以与第二实体部和第四实体部围成第二腔室的第二遮挡部件,第四实体部上设有与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二通孔,以形成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遮挡部件包括立设在第二格栅和第四格栅之间的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板状部件,
[0033]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板状部件分别固定地连接在第二实体部的两侧,第四实体部位于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板状部件之间,并可与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板状部件相对地沿厚度方向滑动;或
[0034]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板状部件分别固定地连接在第四实体部的两侧,第二实体部位于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板状部件之间,并可与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板状部件相对地沿厚
度方向滑动。
[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
[0036]第四格栅、第二格栅和第一格栅沿通风口内的空气流通方向由上游至下游依次布置;或
[0037]第四格栅、第二格栅和第一格栅沿通风口内的空气流通方向由下游至上游依次布置。
[003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工程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动力舱。
[0039]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空气沿由第二格栅朝第一格栅流动的过程中,经过第二风口的空气向第一实体部施加压力,在该压力大于第一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后,第一格栅向远离第二格栅的方向移动,以在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之间形成流通口,且该流通口的开度随着空气向第一实体部施加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空气向第一实体部施加的压力与驱动空气流经散热器的风扇的转速正相关,风扇的噪声频率与风扇的转速正相关,因此,本实施例的降噪单元能够实现根据风扇的转速调整流通口的开度,在保证吸隔音作用的前提下能够保证空气顺畅地流动,改善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隔音部件影响空气流动进而影响动力舱散热的问题。
[0040]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室(20);发动机(60),设置在所述舱室(20)内,并具有流通冷却液的冷却液流路;散热器(40),设在所述舱室(20)内,并与所述发动机(60)的所述冷却液流路连通;通风口(30),设在所述舱室(20)上且用于引入与所述散热器(40)换热的空气或排出与所述散热器(40)换热后的空气;以及降噪单元(10),设在所述通风口(30)上,所述降噪单元(10)包括第一格栅(2)、与所述第一格栅(2)沿所述舱室(20)的壁的厚度方向层叠布置且与所述第一格栅(2)间距可调的第二格栅(3)以及将所述第一格栅(2)朝所述第二格栅(3)推压的第一弹性部件(8),所述第一格栅(2)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第一风口(21)和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风口(21)之间的第一实体部(22),所述第二格栅(3)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第二风口(31)和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风口(31)之间的第二实体部(32),所述第二风口(31)在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实体部(22)在所述平面内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以使所述第二风口(31)的出风将所述第一格栅(2)朝远离所述第二格栅(3)的方向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格栅(2)的远离所述第二格栅(3)的一侧的第三格栅(1),所述第三格栅(1)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三风口(11)和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三风口(11)之间的第三实体部(12),所述第三实体部(12)和所述第一实体部(22)在所述平面内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所述车辆动力舱还包括第一遮挡部件(7),所述第一遮挡部件(7)绕所述第一实体部(22)的边缘延伸以与所述第一实体部(22)和所述第三实体部(12)围成第一腔室(5),所述第一实体部(2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5)相通的多个第一通孔(23),以形成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部件(7)包括柔性部件,所述柔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实体部(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实体部(1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口(11)与所述第一风口(21)在所述平面内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8)设在所述第一格栅(2)和所述第三格栅(1)之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格栅(2)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格栅抵接,以将所述第一格栅(2)朝所述第二格栅(3)推压。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格栅(3)、所述第一格栅(2)和所述第三格栅(1)沿所述通风口(30)内的空气流通方向由上游至下游依次布置;或所述第二格栅(3)、所述第一格栅(2)和所述第三格栅(1)沿所述通风口(30)内的空气流动方向由下游至上游依次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2)安装在所述通风口(30)内,并被配置成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庄超吴闯李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