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方法及其脱钙方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623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脱钙反应液采用模拟移动床进行脱钙,所述模拟移动床包括依次连接的水顶酸区、离子交换区、淋洗区、再生区、反洗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系统及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方法,树脂利用率高、树脂用量小、钙离子去除率高、酸与水消耗少。水消耗少。水消耗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方法及其脱钙方法、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方法及其脱钙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异维生素C钠,又称异VC钠、D

异抗坏血酸钠,是一种食品保鲜、助色、抗氧、防腐剂。异维生素C钠的生产工艺主要如下:以葡萄糖作为原料进行发酵,加入碳酸钙生产二酮基葡萄糖酸钙,发酵完成后加入硫酸,将二酮基葡萄糖酸钙转化成二酮基葡萄糖酸,二酮基葡萄糖酸经甲醇酯化,再用甲醇钠转化即可得到异维生素C钠。
[0003]在将二酮基葡萄糖酸钙转化成二酮基葡萄糖酸的过程中,钙离子和硫酸根将会结合生产沉淀物硫酸钙,该沉淀物可用板框过滤去除,但滤液中仍会有不少游离的钙离子,如果不去除将会导致后续工序的蒸发器严重结垢。去除钙离子的方法目前都是采用离子交换法,传统工艺脱钙采用的是普通床两级离交,但该工艺存在树脂利用率低、树脂用量大、钙离子易泄露、酸与水消耗高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方法及其脱钙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异维生素C钠制备工艺中脱钙的树脂利用率低、树脂用量大、钙离子易泄露、酸与水消耗高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将待脱钙反应液采用模拟移动床进行脱钙,所述模拟移动床包括依次连接的水顶酸区、离子交换区、淋洗区、再生区、反洗区
[0008]优选地,所述水顶酸区采用多个树脂柱串联而成;所述淋洗区采用多个树脂柱串联而成;所述再生区采用多个树脂柱串联而成;所述离子交换区为多级离子交换,各级离子交换区依次串联。
[0009]优选地,所述离子交换区为三级离子交换,包括依次串联的一次离子交换区、二次离子交换区、三次离子交换区;
[0010]所述一次离子交换区、所述二次离子交换区、所述三次离子交换区均由多个树脂柱并联而成。
[0011]优选地,所述水顶酸区、离子交换区、淋洗区、再生区、反洗区的树脂柱之和大于或等于17;其中,所述一次离子交换区、所述二次离子交换区的树脂柱的数量为n,所述三次离子交换区的树脂柱的数量为n+1。一、二次离子交换区的离子交换树脂柱的数量设置为相同,数量根据物料钙离子含量、过料流量、离交柱装填树脂量设计。第三次离子交换区为最后一级交换区,多设置一根离子交换树脂柱,即为n+1个,这样设置可保证脱钙效果,避免钙离子泄漏至最终出料。
[0012]优选地,所述水顶酸区采用三柱串联的方式;所述水顶酸区采用的三个串联的树脂柱均为所述一次离子交换区在失效后依次切出的树脂柱;和/或,
[0013]所述离子交换区采用强酸阳离子树脂,具体地,采用粒径为0.45

1.25mm的大孔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或,
[0014]所述淋洗区采用三柱串联的方式;所述淋洗区采用的三个串联的树脂柱为所述再生区依次切出的再生后的树脂柱;和/或,
[0015]所述再生区采用三柱串联的方式;所述再生区采用的三个串联的树脂柱均为所述反洗区依次切出的反洗后的树脂柱;和/或,
[0016]所述反洗区采用单柱反洗的方式;所述反洗区采用的一个树脂柱为所述水顶酸区顶料后切出的树脂柱。
[0017]优选地,所述水顶酸区采用顺流进水的方式,从所述水顶酸区的第一个树脂柱的顶部进水,依次串至第二个树脂柱、第三个树脂柱,由第三个树脂柱的底部排出低单位料液;
[0018]所述淋洗区采用脱盐水顺流方式,从所述淋洗区的第一个树脂柱的顶部进水,依次串至第二个树脂柱、第三个树脂柱,由第三个树脂柱的底部排出脱盐后的料液;
[0019]所述再生区采用顺流的方式,从所述再生区的第一个树脂柱进入酸液,依次串至第二个树脂柱、第三个树脂柱,由第三个树脂柱的底部排出再生后的料液;其中,所述酸液由浓度30%的盐酸与所述淋洗区排出的脱盐后的料液混合而成,所述酸液的盐酸浓度为4.5

5.0%;
[0020]所述反洗区采用逆流进水的方式,从树脂柱的底部进水,反洗后的液体由树脂柱的顶部排出。
[0021]优选地,所述水顶酸区的进水流量为2

3倍树脂体积/小时,并使所述水顶酸区的第一个树脂柱的底部出口处的料液中,物料的浓度为0;
[0022]所述淋洗区的进水流量为6

8倍树脂体积/小时,并使所述淋洗区的第一个树脂柱的底部出口处的料液pH为3.5

4.0;
[0023]所述再生区的进酸流量为1

1.5倍树脂体积/小时,并使所述再生区的第三个树脂柱的底部出口处的料液pH小于2.0;
[0024]所述反洗区的进水流量为8

10倍树脂体积/小时,并使所述反洗区的树脂柱的顶部出口处的液体澄清。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系统,用于实现所述的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方法。
[0026]优选地,所述的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水顶酸区、离子交换区、淋洗区、再生区、反洗区;其中,在所述水顶酸区的进水口处设有水顶料进水阀;在所述离子交换区的一次离子交换区的进料口处设有一次进料阀,二次离子交换区的进料口处设有设有二次进料阀,三次离子交换区的进料口处设有三次进料阀;在所述淋洗区的进水口处设有淋洗阀;在所述再生区的进酸口处设有进酸阀;在所述反洗区的排出口处设有反洗出阀;
[0027]在所述水顶酸区的排出口处设有淡酸出阀;在所述一次离子交换区的排出口处设有一次出料阀;在所述二次离子交换区的排出口处设有二次出料阀;在三次离子交换区的
排出口处设有三次出料阀;在所述淋洗区的排出口处设有排污阀;在所述再生区的排出口处设有排出阀;在所述反洗区的进水口处设有反洗进阀;
[0028]串联的每个树脂柱的底部出口处还设有串柱阀,所述串柱阀位于每个功能区的排出口处的阀门与树脂柱的底部出口之间。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方法,采用所述的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方法进行脱钙。
[0030]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1](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方法,采用模拟移动床连续离子交换技术,在水顶酸区、离子交换区、淋洗区、再生区、反洗区中采用并串结合多级串联的方式,实现了系统自动、连续运行。本专利技术的脱钙方法,相对于普通床单根树脂柱直径小,树脂装填量少,树脂利用率高,树脂节约量达40%;酸、水消耗低,串柱再生区可节省再生剂盐酸用量50%、串柱水顶酸区和串柱淋洗区可节约用水消耗约30%,同时,相对于普通床离子交换区可减少污水排放50%以上。
[0032](2)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方法,所述离子交换区为三级离子交换,可保证高出料钙离子去除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待脱钙反应液采用模拟移动床进行脱钙,所述模拟移动床包括依次连接的水顶酸区、离子交换区、淋洗区、再生区、反洗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顶酸区采用多个树脂柱串联而成;所述淋洗区采用多个树脂柱串联而成;所述再生区采用多个树脂柱串联而成;所述离子交换区为多级离子交换,各级离子交换区依次串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交换区为三级离子交换,包括依次串联的一次离子交换区、二次离子交换区、三次离子交换区;所述一次离子交换区、所述二次离子交换区、所述三次离子交换区均由多个树脂柱并联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顶酸区、离子交换区、淋洗区、再生区、反洗区的树脂柱之和大于或等于17;其中,所述一次离子交换区、所述二次离子交换区的树脂柱的数量相同,均为n个;所述三次离子交换区的树脂柱的数量为n+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顶酸区采用三柱串联的方式;所述水顶酸区采用的三个串联的树脂柱均为所述一次离子交换区在失效后依次切出的树脂柱;和/或,所述离子交换区采用粒径为0.45

1.25mm的大孔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或,所述淋洗区采用三柱串联的方式;所述淋洗区采用的三个串联的树脂柱为所述再生区依次切出的再生后的树脂柱;和/或,所述再生区采用三柱串联的方式;所述再生区采用的三个串联的树脂柱均为所述反洗区依次切出的反洗后的树脂柱;和/或,所述反洗区采用单柱反洗的方式;所述反洗区采用的一个树脂柱为所述水顶酸区顶料后切出的树脂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备异维生素C钠的脱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顶酸区采用顺流进水的方式,从所述水顶酸区的第一个树脂柱的顶部进水,依次串至第二个树脂柱、第三个树脂柱,由第三个树脂柱的底部排出低单位料液;所述淋洗区采用脱盐水顺流方式,从所述淋洗区的第一个树脂柱的顶部进水,依次串至第二个树脂柱、第三个树脂柱,由第三个树脂柱的底部排出脱盐后的料液;所述再生区采用顺流的方式,从所述再生区的第一个树脂柱进入酸液,依次串至第二个树脂柱、第三个树脂柱,由第三个树脂柱的底部排出再生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惕唐海静王博达高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欧尚元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