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钻孔埋入式传感器安装固定与回收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6034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7
一种钻孔埋入式传感器安装固定与回收一体化装置,整体采用圆形杆柱结构,分为传感器安置段、锚固段及握持调控段;传感器安置段、锚固段及握持调控段顺序分布,传感器安置段与锚固段之间、锚固段与握持调控段之间均通过段间衔接板固定连接;传感器安置段用于安装传感器;锚固段用于与钻孔孔壁锚固配合;握持调控段用于控制锚固段与钻孔孔壁的锚固和分离,且握持调控段还作为手部握持手柄;锚固段数量至少为一个,锚固段数量为多个时,相邻锚固段之间均通过段间衔接板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摒弃了传统胶粘固定方式,采用机械式固定方式实现传感器在钻孔内的安装固定,在任意角度钻孔内满足传感器的安装固定,不受重力影响,传感器使用结束后可实现回收。结束后可实现回收。结束后可实现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孔埋入式传感器安装固定与回收一体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矿业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钻孔埋入式传感器安装固定与回收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岩土、矿业工程主要指的是一些边坡、隧道及矿山等建设工程,在进行隧道或矿山的建设时,工程扰动等外界因素可能导致隧道或矿山产生变形位移甚至坍塌,因此需要对相关部位进行实时微震监测,此时就需要在岩壁内钻孔并将传感器固定其中,以满足实时微震监测需要。然而,在安装钻孔埋入式传感器时,传统方式下都是利用粘性材料来固定传感器的,一旦钻孔与水平面具有夹角,导致传感器受重力作用影响较严重,粘性材料的固定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粘结不牢,极易造成传感器的脱落,降低数据采集的准确度。此外,对于已经粘结固定在钻孔内的传感器来说,无法实现传感器的回收,使用后只能遗弃在钻孔内,从而增加了监测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钻孔埋入式传感器安装固定与回收一体化装置,摒弃了传统的胶粘固定方式,采用机械式固定方式实现传感器在钻孔内的固定安装,能够在任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孔埋入式传感器安装固定与回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体采用圆形杆柱结构,分为传感器安置段、锚固段及握持调控段;所述传感器安置段、锚固段及握持调控段顺序分布,传感器安置段与锚固段之间、锚固段与握持调控段之间均通过段间衔接板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安置段用于安装传感器;所述锚固段用于与钻孔孔壁锚固配合;所述握持调控段用于控制锚固段与钻孔孔壁的锚固和分离,且握持调控段还作为手部握持手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埋入式传感器安装固定与回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段数量至少为一个,当锚固段数量为多个时,相邻锚固段之间均通过段间衔接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钻孔埋入式传感器安装固定与回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安置段包括传感器限位套筒及传感器轴向限位挡板;所述传感器限位套筒的顶端筒口作为传感器的插入口,所述传感器轴向限位挡板固定设置在传感器限位套筒的中下部内侧,在传感器轴向限位挡板下方的传感器限位套筒的开设有传感器的数据线穿线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钻孔埋入式传感器安装固定与回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段包括锚固支撑筒、传力杆、传力台及锚钉;所述锚固支撑筒的顶端筒口通过段间衔接板与传感器限位套筒的底端筒口同轴固连在一起;所述传力台采用倒圆锥台结构,传力台的大径端与传感器限位套筒一侧的段间衔接板正对,且在传力台与段间衔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传力杆的上端与传力台的小径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锚固支撑筒的筒壁上开设有锚钉穿出孔,所述锚钉位于锚钉穿出孔内;在所述传力台的圆锥面上设置有导向滑槽,在导向滑槽内设有导向滑块,所述锚钉的内端铰接在导向滑块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钻孔埋入式传感器安装固定与回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槽数量若干,若干导向滑槽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高煬古旭升王述红贾蓬焦诗卉丁显坤刘长宇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