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洞型油藏的在线酸化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开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缝洞型油藏的在线酸化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碳酸盐岩油藏为重要的油藏类型,其中蕴含全球约60%以上的油气资源,而缝洞型油藏在碳酸盐岩油藏中的比例超过30%。国外许多大型油气田如美国德克萨斯州西部的帕克特油田和耶茨油田、墨西哥州东部的黄金港油田以及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曼、叙利亚等国大部分油田都由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组成。国内近些年也相继在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渤海湾盆地的深埋藏碳酸盐岩油藏的勘探开发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塔里木盆地发现超亿吨级的塔河油田,其主力油藏是下奧陶统鹰山组碳酸盐缝洞型油藏。可见,当前的碳酸盐缝洞型油藏的研究备受人们的关注。
[0003]缝洞型油藏是受构造
‑
岩溶旋回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控制,由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的复合型油气藏。其具有独立的油气系统和不规则的形态,表现出叠合连片含油不均匀富集的特征。基于缝洞型油藏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流体分布特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缝洞型油藏的在线酸化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升降机构和酸化调节结构;所述底板(1)顶部竖直设有支撑块(2),所述底板(1)与支撑块(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2)前侧开有第一滑动槽(3),所述第一滑动槽(3)竖直设置;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21)、第一滑动块(4)和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螺纹杆(21)竖直设于第一滑动槽(3)内部,所述第一螺纹杆(21)与支撑块(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4)设于第一滑动槽(3)内,所述第一螺纹杆(21)穿过第一滑动块(4),且所述第一滑动块(4)与第一螺纹杆(2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1)上端穿过支撑块(2),且所述第一螺纹杆(21)的上端与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1)固定设于支撑块(2)顶部;所述第一滑动块(4)的前面与第一连接块(5)的后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5)与底板(1)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块(5)的底面固定设有第二连接块(6),且所述第二连接块(6)与第一连接块(5)垂直;所述第二连接块(6)的下侧面固定设有第三连接块(7),所述第三连接块(7)与第一连接块(5)平行设置;还包括底部贯穿于第一连接块(5),且固定设于第一连接块(5)上端面的搅拌箱(14);所述搅拌箱(14)顶部分别固定设有酸进口(15)与进水口(16),所述酸进口(15)与进水口(16)分别与搅拌箱(14)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块(7)的上端面固定设有水泵(9);所述水泵(9)上端面竖直设有第一导管(18),所述第一导管(18)下端与水泵(9)上端面固定连接,且第一导管(18)的下端与水泵(9)的水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导管(18)的上端与搅拌箱(14)的下端面连通;所述水泵(9)的下端面固定设有第二导管(19),所述第二导管(19)的上端与水泵(9)的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导管(19)贯穿第三连接块(7),且所述第二导管(19)与第三连接块(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管(19)的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酸液喷口(25);所述酸化调节结构包括酸化箱(10)、多个隔板(28)、第二转动杆(26)、多个搅拌杆(27)、多个固定块(29)和多个出酸口(30);所述酸化箱(10)固定设于底板(1)顶部;所述多个隔板(28)、第二转动杆(26)和多个搅拌杆(27)设于酸化箱(10)内;所述多个隔板(28)与酸化箱(10)固定连接,所述多个隔板(28)平行于酸化箱(10)底部,且相邻两个隔板(28)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转动杆(26)竖直设于酸化箱(10)内,所述第二转动杆(26)的上端贯穿于酸化箱(10),且所述第二转动杆(26)与酸化箱(10)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26)贯穿于多个隔板(28),且所述第二转动杆(26)与多个隔板(28)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26)上固定套设有多个搅拌杆(27);所述酸化箱(10)左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29),所述多个固定块(29)上端开有多个竖直的导管通孔,所述导管通孔与第二导管(19)配合,且所述多个固定块(29)分别与第二
技术研发人员:孙致学,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爱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