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选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209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根据缝洞型油藏已有的单井测井资料、地震数据资料以及相关施工生产资料在地质建模软件中构建缝洞三维地质模型,建立井周酸压裂缝类型评判标准,即将酸压裂缝需沟通溶洞的距离分为短距离连通裂缝、中等距离连通裂缝和长距离连通裂缝三种类型,所述短距离连通裂缝,酸压主裂缝的扩展方向指向溶洞,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为胶凝酸体系;中等距离连通裂缝,酸压主裂缝的扩展方向不指向溶洞,地层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与溶洞方向偏差小,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为综合应用胶凝酸、高粘缓速酸体系;长距离连通裂缝,酸压主裂缝的扩展方向不指向溶洞,地层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与溶洞方向偏差大,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为综合应用高粘缓速酸、温控反应酸体系,从而形成一种基于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选择方法,为缝洞型油藏的高效开发设计提供依据。开发设计提供依据。开发设计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选择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缝洞型油藏的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选择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碳酸盐岩油藏资源丰富,主要以缝洞型为主。复杂缝洞型碳酸盐油藏的开采是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天然裂缝、溶蚀孔洞发育,缝洞储集空间分布随机且基质岩体致密,基于其缝、洞伴生发育且岩石与酸反应的特性,提出了“循缝找洞”的增产技术思想,以此思想为指导的储层改造工艺措施已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实施,逐步形成了与此油藏地质特征匹配的工程酸化、酸压方案体系,充分利用井筒周围天然裂缝,通过连通的天然裂缝沟通溶洞储集体,最终实现油井的井筒与溶洞的沟通。循缝找洞的酸压增产技术,改变了常规酸压技术仅能沟通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溶洞的局限,目前没有有效的方法根据循缝沟通的实施过程,合理选择酸液体系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选择方法,根据缝洞与井眼的位置关系,确定不同位置溶洞在设计的沟通路径下,优化并实现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br/>[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缝找洞酸液体系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缝洞型油藏储层已有的单井测井资料、地震数据资料以及相关施工生产资料在地质建模软件中构建缝洞三维地质模型;步骤二,根据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确定需要沟通的溶洞储集体位置,并分析井周天然裂缝分布情况,确定需要酸液进行酸蚀处理的天然裂缝;步骤三,根据缝洞储集体离井眼的距离,将需酸压裂缝沟通的溶洞分为短距离沟通、中等距离沟通和长距离沟通三种情况,所述短距离沟通溶洞,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采用胶凝酸体系;中等距离沟通溶洞,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采用高粘缓速酸体系;长距离沟通溶洞,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为温控反应酸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缝找洞酸液体系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短距离沟通溶洞,酸压裂缝与溶洞连通的距离小于30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缝找洞酸液体系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中等距离沟通溶洞,酸压裂缝与溶洞连通的距离介于30米~80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缝找洞酸液体系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长距离沟通溶洞,酸压裂缝与溶洞连通的距离大于80米。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洋刘志远罗攀登张俊江方裕燕赵兵应海玲马清杰张泽兰何晓波侯帆安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