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马鱼梯度溶解氧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585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斑马鱼梯度溶解氧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实验装置技术领域。该斑马鱼梯度溶解氧实验装置,通过微流控芯片、蠕动泵等之间的设置,通过其内部浓度梯度形成器嵌入微流控芯片中,在两个注入口注入不同溶解氧浓度的液体,能同时产生具有梯度的多个溶解氧浓度,能够便于在不同溶解氧浓度的状态下,对斑马鱼细胞、胚胎、幼体进行观测、实验,且由于其体积小、便于在显微镜下观测生物的生长状态的特性,节省了实验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实验数值的精确性,同时通过硅胶垫内部开设的通孔以及微流控芯片的透明特性,能够便于对微流控芯片中斑马鱼细胞、胚胎、幼体的生长状态通过显微镜随时观察。通过显微镜随时观察。通过显微镜随时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斑马鱼梯度溶解氧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装置
,具体为一种斑马鱼梯度溶解氧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当溶解氧低于(5

6mg/L)时,就会导致低氧;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缺氧会对水生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如发育迟缓、畸形、内分泌紊乱、神经毒性甚至死亡;为了研究缺氧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常利用缺氧室、缺氧工作站和缺氧水族箱等装置。
[0003]现有的装置通常每次只能提供一种低氧环境,而且成本高,体积大,无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的生长状态;提升了实验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实验效果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斑马鱼梯度溶解氧实验装置,解决了难以提供多种溶解氧浓度环境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斑马鱼梯度溶解氧实验装置,包括试验台,所述试验台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蠕动泵,所述试验台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培养组件,所述培养组件包含有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固定安装在试验台的顶面中部,所述试验台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气瓶、且内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液体瓶,两个所述气瓶与两个液体瓶之间固定安装有连通管、且通过连通管相互连通,两个所述液体瓶与蠕动泵之间通过两段连通管相互连通,所述蠕动泵与微流控芯片之间通过两段连通管相互连通,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培养室,所述微流控芯片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上盖板。
[0006]优选的,所述上盖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固定栓、且分别通过若干个固定栓的配合固定安装在微流控芯片的顶面。
[0007]优选的,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液体出口,若干个所述液体出口的开设的高度相同、且分别与若干个培养室相互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蠕动泵与若干个培养室之间分别通过对应的连通管以及微流控芯片之间配合相互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上盖板与微流控芯片之间固定安装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0010]优选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开设位置以及开设大小分别与微流控芯片内部开设的若干个培养室相互对应。
[0011]优选的,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内部嵌入有浓度梯度形成器、且浓度梯度形成器的两个注入口分别与对应的连通管固定连接。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斑马鱼梯度溶解氧实验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
益效果:
[0014](1)、该斑马鱼梯度溶解氧实验装置,通过微流控芯片、蠕动泵等之间的设置,通过其内部浓度梯度形成器嵌入微流控芯片中,在两个注入口注入不同溶解氧浓度的液体,能同时产生具有梯度的多个溶解氧浓度,能够便于在不同溶解氧浓度的状态下,对斑马鱼细胞、胚胎、幼体进行观测、实验,且由于其体积小、便于在显微镜下观测生物的生长状态的特性,节省了实验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实验数值的精确性。
[0015](2)、该斑马鱼梯度溶解氧实验装置,通过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作为细胞培养的介质,能够便于细胞后期的种殖以及后期分析,同时通过硅胶垫内部开设的通孔以及微流控芯片的透明特性,能够便于对微流控芯片中斑马鱼细胞、胚胎、幼体的生长状态通过显微镜随时观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微流控芯片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微流控芯片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试验台;2、气瓶;3、液体瓶;4、蠕动泵;5、连通管;6、微流控芯片;601、培养室;602、液体出口;7、上盖板;701、固定栓;8、硅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斑马鱼梯度溶解氧实验装置,包括试验台1,试验台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蠕动泵4,试验台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培养组件,培养组件包含有微流控芯片6,微流控芯片6固定安装在试验台1的顶面中部,试验台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气瓶2、且内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液体瓶3,两个气瓶2与两个液体瓶3之间固定安装有连通管5、且通过连通管5相互连通,两个液体瓶3与蠕动泵4之间通过两段连通管5相互连通,蠕动泵4与微流控芯片6之间通过两段连通管5相互连通,微流控芯片6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培养室601,微流控芯片6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上盖板7,上盖板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固定栓701、且分别通过若干个固定栓701的配合固定安装在微流控芯片6的顶面,微流控芯片6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液体出口602,若干个液体出口602的开设的高度相同、且分别与若干个培养室601相互连通,蠕动泵4与若干个培养室601之间分别通过对应的连通管5以及微流控芯片6之间配合相互连通,上盖板7与微流控芯片6之间固定安装有硅胶垫8,硅胶垫8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通孔的开设位置以及开设大小分别与微流控芯片6内部开设的若干个培养室601相互对应,微流控芯片6的内部嵌入有浓度梯度形成器、且浓度梯度形成器的两个注入口分别与对应的连通管5固定连接,微流控芯片6由3D打印技术进行制作的,其内部形成圣诞树网络结构浓度梯度结构,通过注入不同溶解氧浓度的液体,能同时产生具有梯度的多个溶解氧浓度。
[0022]使用时,首先将两个气瓶2中分别通入氮气以及空气,然后同时开启气瓶2使其内部的氮气以及空气通过连通管5分别通入对应的液体瓶3内部,一个液体瓶3内的溶液能够通过氮气的通入形成低氧溶液,另一个液体瓶3通过通入的空气形成常氧溶液,待液体中气体达到平衡,开启蠕动泵4,通过蠕动泵4的开启,能够通过对应的连通管5将两种液体以相同的速度注入微流控芯片6内部,两种不同溶解氧浓度的液体流经微流控芯片6中的浓度梯度形成器后形成多个溶解氧浓度,到达若干个培养室601内部,对于的液体经过对应的液体出口602排出,然后将待实验的斑马鱼细胞、胚胎、幼体,分别放入若干个培养室601内部,放入的同时在其底部垫上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然后通过固定栓701将硅胶垫8以及上盖板7固定至微流控芯片6的顶面保持密封即可。
[0023]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斑马鱼梯度溶解氧实验装置,包括试验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台(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蠕动泵(4),所述试验台(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培养组件;所述培养组件包含有微流控芯片(6),所述微流控芯片(6)固定安装在试验台(1)的顶面中部,所述试验台(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气瓶(2)、且内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液体瓶(3),两个所述气瓶(2)与两个液体瓶(3)之间固定安装有连通管(5)、且通过连通管(5)相互连通,两个所述液体瓶(3)与蠕动泵(4)之间通过两段连通管(5)相互连通,所述蠕动泵(4)与微流控芯片(6)之间通过两段连通管(5)相互连通,所述微流控芯片(6)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培养室(601),所述微流控芯片(6)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上盖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马鱼梯度溶解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固定栓(701)、且分别通过若干个固定栓(701)的配合固定安装在微流控芯片(6)的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萍付龙文陈令新李博伟满名叁吴学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