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离子螯合剂在制备用于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吞噬能力的制剂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85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钙离子螯合剂在制备用于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吞噬能力的制剂中的应用。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得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水平,明确了钙离子螯合剂能使内皮细胞膜黏度下降,提高内皮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促进其对纳米药物的吞噬,即能显著提高纳米药物利用度。高纳米药物利用度。高纳米药物利用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钙离子螯合剂在制备用于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吞噬能力的制剂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
,具体涉及一种钙离子螯合剂在制备用于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吞噬能力的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血管血流扰动的特定区域,比如血管分支狭窄和弯曲等形成反向流,震荡流,湍流等区域。在血管腔内,内皮细胞与血流直接接触,具有感知血流切应力变化的能力。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处的扰动流区域由于流场改变导致细胞碎片、纳米物质、细菌等堆积于靠近血管内壁的区域,并且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不依赖于特定蛋白受体的吞噬作用去吞噬这些物质。目前,有关内皮细胞吞噬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还处于研究阶段。
[0003]目前,没有相关文献报道对于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吞噬或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吞噬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钙离子螯合剂在制备用于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吞噬能力的制剂中的应用。
[0005]进一步,所述钙离子螯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及其衍生物、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及其衍生物、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

N

四乙酸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混合。
[0006]进一步,钙离子螯合剂也可在其他钙环境的内皮细胞起到相同的作用。
[0007]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钙离子螯合剂在制备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制剂中的应用。
[0008]进一步,所述钙离子螯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及其衍生物、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及其衍生物、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

N

四乙酸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混合。
[0009]具体地,当纳米药物进入血管后会经内皮进行给药,内皮细胞吞噬是异常切应力促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因此,深入探讨在低振荡流情况下,内皮细胞吞噬对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及临床策略。用钙离子螯合剂将内皮细胞周围或者内皮细胞中的钙部分去除或者完全去除,有效提高内皮细胞对纳米药物的吞噬能力。
[0010]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钙离子螯合剂在制备用于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对药物吸收的制剂中的应用。
[0011]进一步,所述钙离子螯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及其衍生物、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
四乙酸及其衍生物、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

N

四乙酸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混合。
[0012]进一步,所述药物包括胞外囊泡,外泌体,人工囊泡,有机纳米药物颗粒,无机纳米药物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0013]具体地,钙离子螯合剂快速螯合掉血管内皮的钙离子后,同时纳米药物或者是生物囊泡药物,内皮细胞的吞噬急剧增加。
[0014]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钙离子螯合剂的浓度选择0.5

1.5mM,优选为1mM。更优选地,所述钙离子螯合剂与所述药物的质量比为0.5

1:0.5

1。
[0015]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将钙离子螯合剂给药于C57BL/6小鼠,检测发现当钙离子螯合剂将内皮细胞内钙离子耗竭后,即在钙缺乏环境下,内皮细胞的吞噬红细胞胞外囊泡RBCEVs增强,明确了钙螯合剂能通过减少胞内钙使内皮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加,从而促进内皮细胞吞噬RBCEVs,并进一步提高红细胞胞外囊泡RBCEVs利用度。
[0016]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提高内皮给药药物利用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皮给药药物与钙离子螯合剂联合使用,所述内皮给药药物包括:胞外囊泡,外泌体,人工囊泡,有机纳米药物颗粒或无机纳米药物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0017]进一步,所述钙离子螯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及其衍生物、乙二醇双(2

氨基乙醚)四乙酸及其衍生物、1,2双(2

氨基苯氧基)乙烷N,N,N

N

四乙酸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混合。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
[0018]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得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水平,明确了钙离子螯合剂能使内皮细胞膜黏度下降,提高内皮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促进其对纳米药物的吞噬,即能显著提高纳米药物利用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钙离子螯合剂和氯化钙分别对内皮细胞吞噬RBCEVs的影响en face染色情况(比例尺=20μm)。
[0020]图2为钙离子螯合剂和氯化钙分别对内皮细胞吞噬RBCEVs的影响数据统计情况(n=5,*为P<0.05或***为P<0.001)。
[0021]图3为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氯化钙和钙螯合剂对左颈动脉LCA和右颈动脉RCA内皮细胞吞噬RBCEVs的影响en face染色情况(比例尺=10μm)。
[0022]图4为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氯化钙和钙螯合剂对左颈动脉LCA和右颈动脉RCA内皮细胞吞噬RBCEVs的影响数据统计情况(n=5,**为P<0.01或***为P<0.001)。
[0023]图5为钙离子处理下不同细胞粘度((n=3,*为P<0.05或**为P<0.01,***P<0.001)。
[0024]图6为钙离子螯合剂处理下不同细胞粘度(n=3,*为P<0.05或**为P<0.01,***为P<0.001)。
[0025]图7为不同浓度BAPTAAM对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n=3)。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所举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但并不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仅局限于所举实施例。所以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实施方案进行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实施例1细胞实验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细胞培养基均为普通培养基,不额外加入钙离子或钙离子螯合剂。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内皮细胞接种于细胞孔板里,待细胞长满后,先用钙离子螯合剂预处理细胞30分钟,然后用新鲜细胞培养基洗涤细胞至少3次,BAPTA

AM处理细胞时需先溶于10%DMSO,然后再溶于90%的生理盐水(含20%SBE

β

CD);氯化钙处理细胞的浓度为10μg/mL。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用氯化钙和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分别处理内皮细胞,氯化钙抑制了内皮细胞吞噬红细胞胞外囊泡RBCEVs,而BAPTAAM促进了内皮细胞对红细胞胞外囊泡的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钙离子螯合剂在制备用于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吞噬能力的制剂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钙离子螯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及其衍生物、乙二醇双(2

氨基乙醚)四乙酸及其衍生物、1,2双(2

氨基苯氧基)乙烷N,N,N

N

四乙酸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混合。3.钙离子螯合剂在制备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制剂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钙离子螯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及其衍生物、乙二醇双(2

氨基乙醚)四乙酸及其衍生物、1,2双(2

氨基苯氧基)乙烷N,N,N

N

四乙酸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混合。5.钙离子螯合剂在制备用于促进内皮细胞对药物吸收的制剂中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钙离子螯合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及其衍生物、乙二醇双(2

氨基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学覃弦兰华林邱菊辉田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疗器械质量检验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