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直径搅拌桩施工的双向搅拌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511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大直径搅拌桩施工的双向搅拌钻具,包括双框架双向搅拌钻具,所述双框架双向搅拌钻具由内置双框架双向搅拌钻具或外置双框架双向搅拌钻具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适用于各类软硬土地层,可实施大直径、大深度及复杂地层中的搅拌桩施工;2、解决了传统搅拌桩钻机施工时固化土沿钻具与钻杆周侧间隙向上排出的技术难题;3、根除了单向旋转搅拌桩钻机在黏性土地层施工中成团抱钻的无法解决的顽疾;4、各类土体与固化剂整体搅拌均匀、拌合充分,可形成高强度的固化土体;5、在固化土达到同等整体强度条件下,可以节约大量的固化剂材料;6、确保深层搅拌桩的品质优良、工程安全、工期缩短、成本下降。成本下降。成本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直径搅拌桩施工的双向搅拌钻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施工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直径搅拌桩施工的双向搅拌钻具。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地基处理工程
中的一种主要工法,单向旋转搅拌的深层搅拌桩技术,已于上世纪60年代起应用于工程建筑领域,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及港口工程等领域。深层搅拌桩工程技术采用单轴或多轴搅拌钻机将水泥等固化剂输入地下,通过与软硬土体进行搅拌混合,使固化剂与土体之间产生一系列的物理与化学反应,生成强度高,水稳定性好,防渗性能强的桩体、墙体、块体。从而有效解决了复合地基承载力、搅拌桩承载力、劲芯复合桩承载力、SMW工法桩承载力、隔水墙抗渗力以及污染土、有毒物质填埋场的封隔墙与封隔层等实际工程问题。
[0003]由于深层搅拌桩工程技术具有钻机装备简单、施工高效、成本低廉等优点,已经在土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但是,在应用单向旋转搅拌的搅拌桩施工钻具与工艺时,经常产生土体搅拌不均匀、固化土沿钻具与钻杆周边间隙向上排出、在黏性土体施工中成团抱钻、固化土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直径搅拌桩施工的双向搅拌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框架双向搅拌钻具,所述双框架双向搅拌钻具由内置双框架双向搅拌钻具或外置双框架双向搅拌钻具构成,所述内置双框架双向搅拌钻具包括第一中心轴(100)及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心轴(100)外周侧并径向等均分隔的外凸U型内框架(101)和外框架(102),所述第一中心轴(100)至少设有两个材料输送通道,且所述第一中心轴(100)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外管(103)、第一内管(104)、第一中心管(105);所述外框架(10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外管(103)上,所述内框架(10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内管(104)上,且所述外框架(102)位于所述内框架(101)的外侧,并均沿所述第一中心轴(100)径向分布;所述内框架(101)上设有第一搅拌翼板(200),所述外框架(102)上设有第二搅拌翼板(300),所述内框架(101)内部的第一外管(103)的外周侧安装有第三横向搅拌翼板(400),所述第一搅拌翼板(200)与所述第二搅拌翼板(300)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搅拌翼板(200)与所述第三横向搅拌翼板(400)呈间隔设置;所述外置双框架双向搅拌钻具包括第二中心轴(1)及安装在所述第二中心轴(1)外周侧并径向等均分隔的外凸U型上框架(2)和下框架(3),所述第二中心轴(1)至少设有两个材料输送通道,且所述第二中心轴(1)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二外管(11)、第二内管(12)、第二中心管(13);所述上框架(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外管(11)上,所述下框架(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内管(12)上,所述第二内管(12)上安装有轴套组件,且所述轴套组件分别与所述上框架(2)和所述下框架(3)连接;所述上框架(2)位于所述下框架(3)的上方,并均沿所述第二中心轴(1)轴向分布;所述上框架(2)上设有第三搅拌翼板(21),所述下框架(3)上设有第四搅拌翼板(31),所述第二内管(12)及所述轴套组件的外周侧安装有第五横向搅拌翼板(14),所述第三搅拌翼板(21)和所述第四搅拌翼板(31)分别与所述第五横向搅拌翼板(14)呈间隔设置;所述内置双框架双向搅拌钻具和所述外置双框架双向搅拌钻具的中心轴的下端均安装有前导钻头,中心轴的上端均安装有用于将搅拌钻具与内外主动钻杆(902)固定连接的连接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直径搅拌桩施工的双向搅拌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02)上端与所述第一外管(103)的外侧壁通过第一固定环套(106)固定连接,所述外框架(102)下端与所述第一内管(104)的外侧壁通过第一环形限位支撑轴承轴套(107)转动连接,并可实现外框架(102)随动于所述第一外管(103)旋转;所述内框架(101)上端与所述第一外管(103)的外侧壁通过第二环形限位支撑轴承轴套(108)转动连接,所述内框架(101)下端与所述第一内管(104)的外侧壁通过第二固定环套(109)固定连接,并可实现内框架(101)随动于所述第一内管(104)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直径搅拌桩施工的双向搅拌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管(105)设有第一材料输送通道(105

1),所述第一中心管(105)与所述第一内管(104)之间的环状间隙形成第二材料输送通道(105

2),所述第一内管(104)与所述第一外管(103)之间的环状间隙形成第三材料输送通道(105

3);所述第一中心管(105)底部连接的横向注浆管(110)上设有第一喷注口(105

4)并位于前导钻头旋转方向的后部,所述第一喷注口(105

4)与所述第一材料输送通道(105

1)连通;所述第一内管(104)的下端设有第二喷注口(105

5),所述第二喷注口(105

5)与所述第二材料输送通道(105

2)连通;所述第二搅拌翼板(300)为内置空心管状且设有第三喷注口(105

6)并位于所述第二搅拌翼板(300)的内侧或外侧,所述第三喷注口(105

6)与所述第三材料输送通道(105

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大直径搅拌桩施工的双向搅拌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材料输送通道(105

3)内设有引流防堵口组件(700),所述引流防堵口组件(700)位于所述第二搅拌翼板(300)所设横向通道(303)的进口处,所述引流防堵口组件(700)包括密封轴承(701)和托举底座(702),所述托举底座(702)固定在所述第三材料输送通道(105

3)内,所述密封轴承(701)安装在所述托举底座(702)上并与所述第三材料输送通道(105

3)内壁密封,且所述密封轴承(701)的上端面与所述横向通道(303)的进口处的下端壁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大直径搅拌桩施工的双向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钟陈天雄张楚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坤德创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