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切割吻合器荧光引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46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胸腔镜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切割吻合器荧光引导器,包括扁管部、定位空腔、移形部和圆管部,所述扁管部的顶部设置有移形部,所述移形部的顶部连接有圆管部,所述扁管部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定位空腔,所述圆管部的顶端固定有荧光端头,所述荧光端头的顶端呈球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采用带有荧光端头的引导器可协助医生在直视下判断引导器在隧道出口的位置以及荧光端头前方是否为血管或气管,使得引导器引导切割吻合器砧板通过隧道时更加安全。砧板通过隧道时更加安全。砧板通过隧道时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胸腔镜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切割吻合器荧光引导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胸腔镜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切割吻合器荧光引导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胸外科微创化的发展,胸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已成为胸外科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术器材,特别适用于肺气管、血管的横断和缝合。目前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将吻合器砧板穿过目标血管或气管与组织间的隧道后进行切割缝合。但复杂手术中由于角度和空间的限制,很难将砧板顺利地穿过目标血管或气管与组织间的隧道。为解决以上问题市面上已有直线切割缝合器引导装置的应用,具体来说是将其固定于吻合器砧板后在其引导下协助砧板穿过目标血管或气管与组织间的隧道。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医生仍无法预测引导器在隧道中的出口位置,尤其是隧道出口处仍有组织覆盖的情况下,只能凭借手感或经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引导器前方仍有血管或气管阻挡,继续使得引导器往隧道出口方向推进就会造成出血或气管破损。因此,设计一种胸腔镜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切割吻合器荧光引导器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胸腔镜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切割吻合器荧光引导器,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采用带有荧光端头的引导器可协助医生在直视下判断引导器在隧道出口的位置以及荧光端头前方是否为血管或气管,使得引导器引导切割吻合器砧板通过隧道时更加安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胸腔镜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切割吻合器荧光引导器,包括扁管部、定位空腔、移形部和圆管部,所述扁管部的顶部设置有移形部,所述移形部的顶部连接有圆管部,所述扁管部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定位空腔,所述圆管部的顶端固定有荧光端头,所述荧光端头的顶端呈球形。
[0005]优选的,所述圆管部的顶端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荧光端头底端的定位柱旋接固定在定位孔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扁管部、移形部和圆管部一体式成型。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8]1、采用带有荧光端头的引导器可协助医生在直视下判断引导器在隧道出口的位置以及荧光端头前方是否为血管或气管,使得引导器引导切割吻合器砧板通过隧道时更加安全;
[0009]2、荧光端头在手术室无影灯下或手术室日光灯下照射便可发出荧光并持续发出荧光数分钟,不会增加手术操作复杂程度,另外荧光为冷光源,使用过程中不会对血管以及周围组织造成热损伤;
[0010]3、荧光端头采用定位柱旋接在定位孔的内部,安装拆卸方便,可分装,运输方便。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是本技术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荧光端头安装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标号:1、扁管部;2、定位空腔;3、移形部;4、圆管部;5、荧光端头;6、定位柱;7、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实施例一
[0017]由图1给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胸腔镜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切割吻合器荧光引导器,包括扁管部1、定位空腔2、移形部3和圆管部4,扁管部1的顶部设置有移形部3,移形部3的顶部连接有圆管部4,扁管部1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定位空腔2,圆管部4的顶端固定有荧光端头5,荧光端头5的顶端呈球形,使用前将引导器置于手术室无影灯下或手术室日光灯下数分钟,当荧光端头5有自发荧光后将扁管部1底部的定位空腔2套接在砧板上,手术时,充分游离需要切割闭合的组织,分离出隧道,将圆管部4及顶端的荧光端头5置于隧道的插入缝合器的一侧,在荧光端头5临近出口的时候可以观察到荧光端头5的位置,判断穿过的层次是否正确,另外荧光也会穿透仍挡在荧光端头5前面的组织,医生可以肉眼判断这些组织中是否有血管或气管壁,如果确定没有血管或气管的阻挡便可以继续用力将引导器和砧板穿过隧道,采用带有荧光端头5的引导器可协助医生在直视下判断引导器在隧道出口的位置以及荧光端头5前方是否为血管或气管,使得引导器引导切割吻合器砧板通过隧道时更加安全,荧光端头5可以采用发出绿色荧光的荧光端头5,在手术过程中更加容易辨别;
[0018]荧光端头5在手术室无影灯下或手术室日光灯下照射便可发出荧光并持续发出荧光数分钟,不会增加手术操作复杂程度,另外荧光为冷光源,使用过程中不会对血管以及周围组织造成热损伤。
[0019]优选的,扁管部1、移形部3和圆管部4一体式成型。
[0020]实施例二
[0021]参照图2,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圆管部4的顶端开设有定位孔7,荧光端头5底端的定位柱6旋接固定在定位孔7的内部,荧光端头5采用定位柱6旋接在定位孔7的内部,安装拆卸方便,可分装,运输方便。
[002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胸腔镜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切割吻合器荧光引导器,包括扁管部(1)、定位空腔(2)、移形部(3)和圆管部(4),所述扁管部(1)的顶部设置有移形部(3),所述移形部(3)的顶部连接有圆管部(4),所述扁管部(1)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定位空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部(4)的顶端固定有荧光端头(5),所述荧光端头(5)的顶端呈球形。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宓嘉辉周健管添王振帆姜冠潮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