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筋网笼及其固定机构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5395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筋网笼及其固定机构和方法,包括上钢筋框、下钢筋框以及连接上钢筋框和下钢筋框的若干竖直钢筋,上钢筋框的内侧设有若干上折弯钢筋,下钢筋框的内侧设有若干下折弯钢筋,上折弯钢筋的折弯处和下折弯钢筋的折弯处相对应,且上折弯钢筋的折弯方向与下折弯钢筋的折弯方向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钢筋整体焊接成折弯钢筋网笼替代钢筋网片与塑料卡扣的组合模式,不使用塑料卡扣,成本得到一定的降低,同时因为没了塑料卡扣的残留,加气混凝土板材的强度提升,并采用齿轮齿条啮合传递动力实现钢钎夹紧的固定机构替代人工手动固定网片与塑料卡扣,可实现无人化操作,减少重复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筋网笼及其固定机构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筋网笼及其固定机构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加气混凝土是以硅质材料(砂、粉煤灰及含硅尾矿等)和钙质材料(石灰、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铝粉),通过配料、搅拌、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的轻质多孔硅酸盐制品。是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防火性能良好、可钉、可锯、可刨和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新型建筑材料,并广泛使用于高层框架结构建筑中,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
[0003]但是由于目前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机构原因,其中钢筋网片的固定抓取这一工序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不仅劳动强度大,且劳动效率低。且由于目前工艺使用了大量的塑料卡扣用于固定钢筋网片,在混凝土固化后残留其中,进而使之制成混凝土板后经常出现强度不均的问题,导致制备的板材质量一致性较差,不能完全满足市场使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采用钢筋整体焊接成折弯钢筋网笼替代钢筋网片与塑料卡扣的组合模式,不使用塑料卡扣,成本得到一定的降低,同时因为没了塑料卡扣的残留,加气混凝土板材的强度会有极大的提升,并采用齿轮齿条啮合传递动力实现钢钎夹紧的固定机构替代人工手动固定网片与塑料卡扣,固定工序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大大的减少了重复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筋网笼及其固定机构和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筋网笼,包括上钢筋框、下钢筋框以及连接上钢筋框和下钢筋框的若干竖直钢筋,所述上钢筋框的内侧设有若干上折弯钢筋,所述下钢筋框的内侧设有若干下折弯钢筋,所述上折弯钢筋的折弯处和下折弯钢筋的折弯处相对应,且上折弯钢筋的折弯方向与下折弯钢筋的折弯方向相反。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钢筋整体焊接成折弯钢筋网笼替代钢筋网片与塑料卡扣的组合模式,不使用塑料卡扣,成本得到一定的降低,同时因为没了塑料卡扣的残留,加气混凝土板材的强度会有极大的提升。
[0007]优选地,所述上折弯钢筋的折弯处形成上折弯凹槽,所述下折弯钢筋的折弯处形成下折弯凹槽,所述上折弯凹槽的尺寸大于下折弯凹槽的尺寸。
[0008]该种结构进一步方便上、下折弯凹槽与钢钎之间的配合。
[0009]优选地,所述竖直钢筋的数量为六根,两边各三根,所述上折弯钢筋和下折弯钢筋的数量均为两根,两个上折弯凹槽的开口背向设置,两个下折弯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
[0010]该种结构保证其整体强度。
[0011]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筋网笼的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的至少两块安装板、安装在每块安装板上的若干齿轮和带动若干齿轮转动的齿条以及用于固定折弯钢筋网笼的若干钢钎,所述钢钎安装在齿轮底部,钢钎和齿轮一一对应,且每根钢钎对应一个上折弯凹槽和一个下折弯凹槽,所述齿条在安装板上往复移动带动齿轮正反旋转,带动钢钎正反旋转固定或者松开折弯钢筋网笼。
[0012]本专利技术采用齿轮齿条啮合传递动力实现钢钎夹紧的固定机构替代人工手动固定网片与塑料卡扣,固定工序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大大的减少了重复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0013]优选地,所述钢钎的直径与上折弯凹槽的尺寸相匹配,且钢钎的底部设有配合下折弯凹槽的卡钩。
[0014]优选地,所述钢钎的顶部设有用于连接齿轮的齿轮连接头和配合安装板的限位圈。
[0015]优选地,所述齿条上设有配合六轴机器人的机器人抓取位和作为手动动力源的肘夹,所述肘夹通过一肘夹连接块连接在齿条的一端。
[0016]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配合齿条的油压缓冲器和配合肘夹的肘夹安装架,所述油压缓冲器位于安装板的中部一侧,所述肘夹安装架位于安装板的一端。
[0017]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筋网笼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搬运机构将折弯钢筋网笼送到固定机构的下方,提升机构将折弯钢筋网笼向上提升,固定机构通过自动或者手动动力源驱动齿条动作,使齿条与齿轮啮合传递力量至钢钎,带动钢钎旋转,使得钢钎底部的卡钩与下折弯凹槽卡紧,从而完成对折弯钢筋网笼的固定。
[0018]优选地,其中固定机构通过安装板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一对钢钎用于固定一个折弯钢筋网笼。
[0019]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由于采用钢筋整体焊接成折弯钢筋网笼替代钢筋网片与塑料卡扣的组合模式,不使用塑料卡扣,成本得到一定的降低,同时因为没了塑料卡扣的残留,加气混凝土板材的强度会有极大的提升,并采用齿轮齿条啮合传递动力实现钢钎夹紧的固定机构替代人工手动固定网片与塑料卡扣,固定工序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大大的减少了重复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折弯钢筋网笼和固定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固定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钢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折弯钢筋网笼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带圈钢筋网片和固定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带圈钢筋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折弯钢筋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支撑框架,2.固定机构,21.安装板,22.齿条,23.齿轮,24.油压缓冲器,25.肘夹,26.钢钎,27.肘夹连接块,28.肘夹安装架,29.卡钩,210.齿轮连接头,211.限位圈,212.机器人抓取位,3.折弯钢筋网笼,31.上钢筋框,32.下钢筋框,33.竖直钢筋,34.上折弯
钢筋,35.下折弯钢筋,36.上折弯凹槽,37.下折弯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

4所示,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筋网笼,包括上钢筋框31、下钢筋框32以及连接上钢筋框31和下钢筋框32的六根竖直钢筋33,上钢筋框31的内侧设有两根上折弯钢筋34,下钢筋框32的内侧设有两根下折弯钢筋35,上折弯钢筋34的折弯处和下折弯钢筋35的折弯处相对应,且上折弯钢筋34的折弯方向与下折弯钢筋35的折弯方向相反。上折弯钢筋34的折弯处形成上折弯凹槽36,下折弯钢筋35的折弯处形成下折弯凹槽37,上折弯凹槽36的尺寸大于下折弯凹槽37的尺寸。竖直钢筋两边各三根,两个上折弯凹槽的开口背向设置,两个下折弯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
[0031]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筋网笼的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框架1上的两块安装板21、安装在每块安装板上的三个齿轮23和带动三个齿轮23转动的齿条22以及用于固定折弯钢筋网笼的六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筋网笼,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钢筋框、下钢筋框以及连接上钢筋框和下钢筋框的若干竖直钢筋,所述上钢筋框的内侧设有若干上折弯钢筋,所述下钢筋框的内侧设有若干下折弯钢筋,所述上折弯钢筋的折弯处和下折弯钢筋的折弯处相对应,且上折弯钢筋的折弯方向与下折弯钢筋的折弯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筋网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折弯钢筋的折弯处形成上折弯凹槽,所述下折弯钢筋的折弯处形成下折弯凹槽,所述上折弯凹槽的尺寸大于下折弯凹槽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筋网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钢筋的数量为六根,两边各三根,所述上折弯钢筋和下折弯钢筋的数量均为两根,两个上折弯凹槽的开口背向设置,两个下折弯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4.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筋网笼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的至少两块安装板、安装在每块安装板上的若干齿轮和带动若干齿轮转动的齿条以及用于固定折弯钢筋网笼的若干钢钎,所述钢钎安装在齿轮底部,钢钎和齿轮一一对应,且每根钢钎对应一个上折弯凹槽和一个下折弯凹槽,所述齿条在安装板上往复移动带动齿轮正反旋转,带动钢钎正反旋转固定或者松开折弯钢筋网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加气混凝土板材的折弯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飞刘公致徐飞雷蔡梦良汪翔蔡胜峰胡本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珩嘉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