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22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8
本申请属于自动化线设备配套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包括培养皿托架、透明壳盖;培养皿托架包括内侧的支撑部以及外侧的连接部,透明壳盖可拆卸地扣接在培养皿托架后侧,包括:环形壳体、连接壳体、容纳壳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适配各类型的通用培养皿结构,以便于其能够直接转移至自动划线培养设备上进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材料转移或者重新培养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装置在操作过程中除了安装和取出时需要打开操作外,可以在划线培养过程中保持全程封闭状态,有力保证了材料划线培养时的抗污染能力。有力保证了材料划线培养时的抗污染能力。有力保证了材料划线培养时的抗污染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


[0001]本申请属于自动化线设备配套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为提高划线培养的效率,实现非接触式的高效,安全的划线培养操作,人们开发了多种具有自动划线培养功能的设备,但目前大多数划线培养设备只是单纯采用机械操作代替人工操作,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依然需要使用能够固定和安装在设备上的专用培养皿来进行操作,同时在进行划线操作时也依然需要打开培养皿进行操作,存在材料被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简化划线培养操作,使得各类传统培养皿也能够装配在自动划线培养设备上使用,且可以用于实现非接触式全密闭划线操作的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包括培养皿托架1、透明壳盖2;
[0006]培养皿托架1包括内侧的支撑部1a以及外侧的连接部1b,支撑部1a中心设有与培养皿9尺寸匹配的固定槽1c;连接部1b包括位于支撑部1a前侧的导向部1d以及位于支撑部1a后侧的容纳部1e;
[0007]导向部1d上端面与固定槽1c开口边缘齐平,容纳部1e上设置有容纳腔1f,固定槽1c的槽壁向容纳腔1f一侧倾斜延伸形成导向斜面1g;
[0008]透明壳盖2可拆卸地扣接在培养皿托架1后侧,包括:与支撑部1a对应的的环形壳体2a、与导向部1d相对应连接壳体2b、与容纳部1e对应的容纳壳体2c;
[0009]连接壳体2b前侧设置有划线操作口2d,划线操作口2d内侧设置有翻板2e,翻板2e通过扭力弹簧压紧在划线操作口2d上;
[0010]环形壳体2a朝向划线操作口2d的一侧设有引入口2f,环形壳体2a靠近容纳腔1f的一侧设置有导出口2g。
[0011]本申请用于适配常见的各类通用培养皿使用,以使其能够在自动化线过程中配合自动化设备完成操作,基于该结构可以在固定并支撑培养皿的同时,在培养皿外部形成封闭结构,保证内部材料的隔离,装置前侧采用活动翻板结构,通过磁力吸引转移装置,可以在不打开装置的情况下,在装置外部利用磁性吸附移动接种环以完成划线和接种操作,同时后侧设置容纳结构以保存划线头,其中划线头为申请人早期专利中提供的一种设置有可被磁铁吸附的吸引部如铁磁结构或者永磁体等,以在壳体外部进行拖动其移动的划线头,划线头可以直接内置在壳体内或者从划线操作口转移至壳体内部,这样在不需要打开壳盖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划线。
[0012]对前述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培养皿托架1为壳体结构,包括环绕支撑部1a与连接部1b的下壳壁1j以及底部壳壁1k;
[0013]支撑部由底部壳壁1k以及位于底部壳壁1k上侧的环形壳壁1m构成,底部壳壁1k的中心设置有操作窗口1h;
[0014]导向部1d由底部壳壁1k前侧结构向上凸起后形成,容纳部1e由底部壳壁1k以及下壳壁1j围成,容纳腔1f由底部壳壁1k以及由底部壳壁1k向上延伸形成的肋板围成;
[0015]透明壳盖2包括形状与下壳壁1j匹配的上壳壁2h以及顶部壳壁2j;
[0016]环形壳体2a由上壳壁2h以及上壳壁2h内侧的四个弧形壳壁2k构成;引入口2f和导出口2g由前后两个弧形壳壁之间的间隙构成;
[0017]顶部壳壁2j下端面前侧设有自前向后延伸并连接弧形壳壁与下壳壁1j的前导向肋板2m,两个前导向肋板2m围成连接划线操作口2d和引入口2f的导向通道;
[0018]顶部壳壁2j下端面后设有自前向后延伸并连接弧形壳壁与下壳壁1j的后导向肋板2n,容纳壳体2c由两个后导向肋板2n、顶部壳壁2j和下壳壁1j构成。
[0019]采用壳体结构能够简化结构设计,减轻装置总质量,为便于观察培养划线状况,实际实施时,壳体结构一般采用透明的玻璃或者塑料材质制作,采用壳体结构能够简化生产制造工艺,同时提高内部结构的可视性。
[0020]对前述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导向通道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扭力弹簧的连接轴2p,扭力弹簧抵住翻板2e以使其向外摆动并压紧划线操作口2d。
[0021]使用扭力弹簧压紧翻板可以使壳体整体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隔离封闭状态,保证内部材料的安全和纯净。
[0022]对前述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下壳壁1j的后侧设置有横向连接轴1p,上壳壁2h的后侧设有可卡接在横向连接轴1p上的U形卡口2q。
[0023]采用可拆卸的卡接结构,便于上下壳体之间的连接,便于操作使用,且可以直接拆卸壳盖部分,以便于进行其他操作。
[0024]对前述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顶部壳壁2j截面呈类U形结构,自前向后包括:位于导向通道上侧的水平导向段6a、与水平导向段6a后侧连接且向下倾斜的倾斜导向段6b、与倾斜导向段6b后侧连接且位于环形壳壁1m上侧的水平划线段6c。
[0025]采用分段结构,便于将在壳体外部调整划线头与培养皿内材料顶部的高度距离,以便于划线和接种操作。
[0026]对前述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顶部壳壁2j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压紧培养皿9的挤压翅片2r。
[0027]挤压翅片2r能够压紧培养皿,防止培养皿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晃动,保证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0028]对前述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划线操作口2d从上壳壁2h前侧挖出,划线操作口2d的上下缘均设置有连接孔2s,翻板2e上下侧设有短轴以可插入连接孔2s中。连接孔结构便于翻板的安装和固定,简化结构设计。
[0029]对前述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连接壳体2b的前侧设置有下磁体安装位2t,下磁体安装位2t处安装有磁铁,透明壳盖2前侧对应位置设置有上磁体安装位,上磁体安装位内设置有可以吸附到磁铁上的磁体或磁性金属件。基于该结构,能够更好的保证连接壳体和透明壳盖紧密扣接,防止意外打开。
[0030]对前述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或者优选实施方案,容纳腔1f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接种环的磁铁。磁铁能够将完成划线或接种之后的接种环吸附固定在容纳腔内,防止其随意移动。
[0031]其有益效果在于:
[0032]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可以适配各类型的通用培养皿结构,以便于其能够直接转移至自动划线培养设备上进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材料转移或者重新培养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装置在操作过程中除了安装和取出时需要打开操作外,可以在划线培养过程中保持全程封闭状态,有力保证了材料划线培养时的抗污染能力。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的主视图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皿托架(1)、透明壳盖(2);培养皿托架(1)包括内侧的支撑部(1a)以及外侧的连接部(1b),支撑部(1a)中心设有与培养皿(9)尺寸匹配的固定槽(1c);连接部(1b)包括位于支撑部(1a)前侧的导向部(1d)以及位于支撑部(1a)后侧的容纳部(1e);导向部(1d)上端面与固定槽(1c)开口边缘齐平,容纳部(1e)上设置有容纳腔(1f),固定槽(1c)槽壁向容纳腔(1f)的一侧倾斜延伸形成导向斜面(1g);透明壳盖(2)可拆卸地扣接在培养皿托架(1)后侧,包括:与支撑部(1a)对应的的环形壳体(2a)、与导向部(1d)相对应连接壳体(2b)、与容纳部(1e)对应的容纳壳体(2c);连接壳体(2b)前侧设置有划线操作口(2d),划线操作口(2d)内侧设置有翻板(2e),翻板(2e)通过扭力弹簧压紧在划线操作口(2d)上;环形壳体(2a)朝向划线操作口(2d)的一侧设有引入口(2f),环形壳体(2a)靠近容纳腔(1f)的一侧设置有导出口(2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划线培养设备培养皿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培养皿托架(1)为壳体结构,包括环绕支撑部(1a)与连接部(1b)的下壳壁(1j)以及底部壳壁(1k);支撑部由底部壳壁(1k)以及位于底部壳壁(1k)上侧的环形壳壁(1m)构成,底部壳壁(1k)的中心设置有操作窗口(1h);导向部(1d)由底部壳壁(1k)前侧结构向上凸起后形成,容纳部(1e)由底部壳壁(1k)以及下壳壁(1j)围成,容纳腔(1f)由底部壳壁(1k)以及由底部壳壁(1k)向上延伸形成的肋板围成;透明壳盖(2)包括形状与下壳壁(1j)匹配的上壳壁(2h)以及顶部壳壁(2j);环形壳体(2a)由上壳壁(2h)以及上壳壁(2h)内侧的四个弧形壳壁(2k)构成;引入口(2f)和导出口(2g)由前后两个弧形壳壁之间的间隙构成;顶部壳壁(2j)下端面前侧设有自前向后延伸并连接弧形壳壁与下壳壁(1j)的前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军彭瑶刘伟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旭德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