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铁一体化中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097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铁一体化中框,其包括一体成型的铁框和胶框,所述铁框包括基板和由基板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胶框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一凸块,所述胶框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并通过所述第一凸块嵌入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胶块靠近所述侧壁的一侧与所述侧壁的内侧的距离为B,其中B≥0.3mm,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宽度为D,其中D≥0.8mm,所述胶块的宽度为C,其中C≥1.8mm。基板和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倒圆角,B≥0.3mm,以避免倒圆角影响胶框成型;D≥0.8mm,以使胶框与铁框更好拉合在一起;C≥1.8mm,以便于胶框成型。以便于胶框成型。以便于胶框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铁一体化中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胶铁一体化中框。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车载背光模组中,中铁框的结构为了避免玻璃接触到铁框,往往需要在中铁框的四个边角位置贴附胶架或硅胶,通过胶架或硅胶形成玻璃限位,避免玻璃与中铁框直接接触而发生破损等情况的发生,但是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生产效率较低,在组装时还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贴附胶架或硅胶操作,且工作人员在贴附胶架或硅胶时,难以避免地会存在偏差,使得贴附后的尺寸准确性较低,有时还会造成无法装配而进行返工,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胶铁一体化中框,由于胶框与铁框一体成型,使得玻璃可以直接与胶框接触而不与铁框直接接触,从而避免破损的情况发生,且无需工作人员人工贴附胶架或硅胶,大幅提高了装配效率,避免人为偏差,提高产品的精度和良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基板和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倒圆角,B≥0.3mm,以避免倒圆角影响胶框成型;D≥0.8mm,以使胶框与铁框更好拉合在一起;C≥1.8mm,以便于胶框成型。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胶铁一体化中框,其包括一体成型的铁框和胶框,所述铁框包括基板和由基板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胶框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一凸块,所述胶框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并通过所述第一凸块嵌入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胶框靠近所述侧壁的一侧与所述侧壁的内侧的距离为B,其中B≥0.3mm,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宽度为D,其中D≥0.8mm,所述胶框的宽度为C,其中C≥1.8mm。
[0006]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胶框朝侧壁一侧向外和向下延伸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覆盖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延伸部于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固定孔处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嵌入所述第二固定孔内。
[0007]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延伸部的底部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的距离和所述胶框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与所述侧壁的内侧的距离均为E,所述E≥1.8mm。
[0008]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胶框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边设置有台阶。
[0009]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胶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台阶的距离为H,所述H≥0.4mm。
[0010]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延伸部的侧边开设有掏料槽。
[0011]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台阶上设置有缓冲垫。
[0012]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垫为泡棉。
[0013]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缓冲垫的上表面设置有弱粘性胶水,所述缓冲垫的下表面设置有强粘性胶水。
[0014]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强粘性胶水与所述弱粘性胶水的初粘力比值为2:1至50:1。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由于胶框与铁框一体成型,使得玻璃可以直接与胶框接触而不与铁框直接接触,从而避免破损的情况发生,且无需工作人员人工贴附胶架或硅胶,大幅提高了装配效率,避免人为偏差,提高产品的精度和良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基板和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倒圆角,B≥0.3mm,以避免倒圆角影响胶框成型;D≥0.8mm,以使胶框与铁框更好拉合在一起;C≥1.8mm,以便于胶框成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胶铁一体化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铁框与胶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胶铁一体化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铁框与胶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三种胶铁一体化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第四种胶铁一体化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五种胶铁一体化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第六种胶铁一体化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实施例1
[0030]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胶铁一体化中框,其包括一体成型的铁框1和胶框2,所述铁框1包括基板11和由基板11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12,所述基板11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3,所述胶框2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3相对应的第一凸块21,所述胶框2设置于所述基板11的上表面并通过所述第一凸块21嵌入所述第一固定孔13内,所述胶框2靠近所述侧壁12的一侧与所述侧壁12的内侧的距离为B,其中B≥0.3mm,所述第一固定孔13的宽度为D,其中D≥0.8mm,所述胶框2的宽度为C,其中C≥1.8mm。由于胶框2与铁框1一体成型,使得玻璃可以直接与胶框2接触而不与铁框1直接接触,从而避免破损的情况发生,且无需工作人员人工贴附胶架或硅胶,大幅提高了装配效率,避免人为偏差,提高产品的精度和良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基板11和侧壁12的连接处设置有倒圆角,B≥0.3mm,以避免倒圆角影响胶框2成型;D≥0.8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铁一体化中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体成型的铁框和胶框,所述铁框包括基板和由基板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胶框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一凸块,所述胶框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并通过所述第一凸块嵌入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胶框靠近所述侧壁的一侧与所述侧壁的内侧的距离为B,其中B≥0.3mm,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宽度为D,其中D≥0.8mm,所述胶框的宽度为C,其中C≥1.8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铁一体化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胶框朝侧壁一侧向外和向下延伸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覆盖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延伸部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处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嵌入所述第二固定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铁一体化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底部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的距离和所述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纯通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