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置物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04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6
一种摩托车置物架结构,包括一车壳以及一折叠式置物架。折叠式置物架枢接该车壳,其中,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一第一空间姿态时,该折叠式置物架收折于该车壳之上,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一第二空间姿态时,该折叠式置物架适于容置一物件。容置一物件。容置一物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置物架结构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置物架结构,特别有关于一种适用于摩托车的置物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速克达摩托车的前内板处一般设置有置物空间,以供使用者置放物品。此置物空间通常为开放空间,因此容易发生积水或灰尘累积等卫生问题。若舍弃此置物空间,又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因此,有需要提供可解决上述卫生问题的置物架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摩托车置物架结构,包括一车壳以及一折叠式置物架。折叠式置物架枢接该车壳,其中,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一第一空间姿态时,该折叠式置物架收折于该车壳之上,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一第二空间姿态时,该折叠式置物架适于容置一物件。
[0004]在一实施例中,该摩托车置物架结构更包括一连结件,该连结件设于该车壳,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二空间姿态时,该折叠式置物架连接该连结件。
[0005]在一实施例中,该折叠式置物架包括一第一部件以及一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枢接该车壳,该第二部件枢接该第一部件,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一空间姿态时,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彼此折叠,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二空间姿态时,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构成一容置空间,且该第二部件连接该连结件。
[0006]在一实施例中,该摩托车置物架结构更包括一锁头,其中,该车壳包括一饰盖以及一饰板,该饰盖连接该饰板,该锁头设于该饰盖之上,该第一部件枢接该饰盖,该连结件设于该饰板之上。
[0007]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部件呈环状,该第二部件大致呈L形并具有一部件开口,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一空间姿态时,该第一部件位于该饰盖之上并环绕该锁头,该锁头并穿过该第二部件的该部件开口,该第一部件被夹设于该第二部件与该饰盖之间。
[0008]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部件包括一第一段部以及一第二段部,该第一段部枢接该第一部件,该第二段部连接该第一段部,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一空间姿态时,该第一部件重叠该第一段部,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二空间姿态时,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段部彼此相对应,该第一段部与该车壳彼此相对应。
[0009]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部件包括至少一部件卡合部,该饰盖包括至少一饰盖卡合部,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一空间姿态时,该部件卡合部卡合该饰盖卡合部。
[0010]在一实施例中,该连结件包括一挂钩,该第二部件包括一部件连接部,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二空间姿态时,该挂钩卡合该部件连接部。
[0011]在一实施例中,该折叠式置物架更包括一第一枢轴以及一第二枢轴,该车壳包括一第一止挡部,该第一部件包括一第二止挡部,该第一部件通过该第一枢轴枢接该车壳,该
第二部件通过该第二枢轴枢接该第一部件,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二空间姿态时,该第一止挡部抵接该第一部件,该第二止挡部抵接该第二部件。
[0012]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部件包括一第一推顶曲面以及一第二推顶曲面,该车壳更包括一第一弹片,该第二部件包括一第二弹片,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一空间姿态与该第二空间姿态之间时,该第一推顶曲面推顶该第一弹片,该第二推顶曲面推顶该第二弹片,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一空间姿态或该第二空间姿态之间时,该第一推顶曲面未推顶该第一弹片,该第二推顶曲面未推顶该第二弹片。
[0013]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摩托车置物架结构,由于折叠式置物架可以于收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因此可提供置物功能,也可避免积水或灰尘累积等卫生问题。此外,由于不受到现有置物空间设计的拘束,车壳(包括前内板)的造型设计亦可更为灵活多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外型。
[0015]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摩托车置物架结构,其中,折叠式置物架处于第一空间姿态。
[0016]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摩托车置物架结构,其中,折叠式置物架处于第二空间姿态。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摩托车置物架结构,其中,物件被置于折叠式置物架。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式置物架的展开/收折过程。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式置物架的细部结构。
[00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式置物架的细部结构。
[002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式置物架的截面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3]1:置物架
[0024]11:第一部件
[0025]111:第一推顶曲面
[0026]112:第二推顶曲面
[0027]115:第二止挡部
[0028]12:第二部件
[0029]121:第一段部
[0030]122:第二段部
[0031]124:第二弹片
[0032]126:支撑肋
[0033]127:部件连接部
[0034]128:部件卡合部
[0035]129:部件开口
[0036]131:第一枢轴
[0037]132:第二枢轴
[0038]2:连结件
[0039]27:挂钩
[0040]3:车壳
[0041]31:饰盖
[0042]318:饰盖卡合部
[0043]32:饰板
[0044]34:第一弹片
[0045]35:第一止挡部
[0046]39:锁头
[0047]S:置物空间
[0048]M:摩托车
[0049]91:龙头
[0050]92:前轮
[0051]93:后轮
[0052]94:座垫
[0053]95:动力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5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摩托车M的外型,包括龙头91、前轮92、后轮93、座垫94、动力系统95等元件。
[0055]摩托车M包含前段、中段以及后段等等部分。摩托车M的前段设有龙头91、前轮92、方向灯以及钥匙孔等元件。摩托车M的中段设有动力系统95、座垫94及脚架等元件。摩托车M的后段设有尾灯、后轮93、挡泥板等元件。
[0056]龙头91用以控制摩托车M的行进方向,龙头91上可装设有机能零件,包括仪表、开关、后照镜等单元。龙头91也具有把手(包含加油握把)以及手刹车,使用者可通过把手操控龙头91的转向,通过加油握把调整动力系统95的节气门角度以控制动力输出,并通过手刹车将摩托车M减速。龙头91上也可装设有主灯,主灯为摩托车M提供主要光线照明。
[0057]龙头91与前轮92通过龙头旋转轴连动,以此通过旋转龙头91可控制前轮92的角度,从而控制摩托车M的行进方向。
[0058]动力系统95连接并驱动后轮93,以此为摩托车M提供动力,使摩托车M前进。
[0059]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摩托车置物架结构,其中,折叠式置物架处于第一空间姿态。图2B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置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壳;一折叠式置物架,枢接该车壳,其中,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一第一空间姿态时,该折叠式置物架收折于该车壳之上,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一第二空间姿态时,该折叠式置物架适于容置一物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置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折叠式置物架包括一第一部件以及一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枢接该车壳,该第二部件枢接该第一部件,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一空间姿态时,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彼此折叠,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二空间姿态时,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构成一容置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置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锁头,其中,该车壳包括一饰盖以及一饰板,该饰盖连接该饰板,该锁头设于该饰盖之上,该第一部件枢接该饰盖。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置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件呈环状,该第二部件大致呈L形并具有一部件开口,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一空间姿态时,该第一部件位于该饰盖之上并环绕该锁头,该锁头并穿过该第二部件的该部件开口,该第一部件被夹设于该第二部件与该饰盖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置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件包括一第一段部以及一第二段部,该第一段部枢接该第一部件,该第二段部连接该第一段部,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一空间姿态时,该第一部件重叠该第一段部,当该折叠式置物架处于该第二空间姿态时,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段部彼此相对应,该第一段部与该车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忠儒庄泽铭陈泊琮陈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