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重误差反馈矩阵设计的极低速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4890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感应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多重误差反馈矩阵设计的极低速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升方法。其包括计算磁链误差步骤、对磁链误差进行加权步骤、建立感应电机全阶观测模型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考虑了转速误差和定、转子电阻误差,从而观测了磁链误差,并将其引入反馈矩阵中,然后,通过反馈矩阵取值,将误差矢量系数矩阵行列式向Y轴负方向移动,从而满足了稳定性必要条件det|A5|<0,以实现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在低速发电区稳定运行,同时提高反馈矩阵对参数的鲁棒性。提高反馈矩阵对参数的鲁棒性。提高反馈矩阵对参数的鲁棒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重误差反馈矩阵设计的极低速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感应电机
,具体地说,涉及基于多重误差反馈矩阵设计的极低速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位置传感器感应电机矢量控制方法具有硬件复杂度低、低成本、小尺寸,高抗干扰能力,高可靠性、维护要求低等优点,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青睐;无位置传感器感应电机矢量控制转子位置观测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方法是信号注入,通过采样注入信号引起的响应,提取出电机转子位置信息;另一种方法是模型法,即利用电机模型计算出转子转速,相对信号注入法这种方法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定子电流频率极低时,这种方法无法估计出转子转速,系统不能稳定运行;全阶观测器作为模型法的一种,在带发电负载在极低速运行条件下,基于此方法的转速辨识方法也存在一个不稳定的区域。
[0003]目前,针对基于全阶观测器的无位置传感器感应电机矢量控制极低速时的不稳定问题的研究主要有虚拟信号注入法、转速自适应率修正法和反馈矩阵等;基于劳氏定律等稳定性定理设计的反馈矩阵,使得系统的零极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重误差反馈矩阵设计的极低速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法步骤:S1、计算磁链误差;S2、对磁链误差进行加权;S3、建立感应电机全阶观测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重误差反馈矩阵设计的极低速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磁链误差计算步骤如下:S1.1、构建感应电机数学模型和全阶观测器误差矢量;S1.2、对全阶观测器误差矢量进行拉式变换,以得到电流误差;S1.3、根据电流误差计算出磁链误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重误差反馈矩阵设计的极低速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感应电机数学模型表达式如下:其中,i
ss
为定子电流;为转子磁链;为电机输入电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重误差反馈矩阵设计的极低速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全阶观测器误差矢量的表达式为:其中,ΔA
11


bΔR
s

L
m
ΔR
r
/(υL
r
);ΔA
12
=ΔR
r
/(υL
r
)

Δω
r
J/υ;ΔA
21
=L
m
ΔR
r
/L
r
;ΔA
22


ΔR
r
/L
r
+Δω
r
J。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重误差反馈矩阵设计的极低速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2中全阶观测器误差矢量拉式变换后的表达式为:并利用拉式变换后的全阶观测器误差矢量得到电流误差表达式:e
i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泳罗成王勃张贤德张爱珍张之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汉德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