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室内电缆沟送风除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79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变电站室内电缆沟送风除湿结构,包括电缆沟,所述电缆沟的顶端通过固定结构连接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上设有多个送风孔,所述电缆沟的底端通过固定结构连接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上设有多个抽风孔,所述抽风孔的内部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回风管的内部设有多个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抵触于敲打结构,所述电缆沟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连接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贯穿于盖板且延伸至电缆沟的内部;通过过滤网能够有效的防止电缆沟内部的灰尘进入到回风管的内部,保证了抽风机内部的清洁,通过驱动结构配合敲打结构能够实现在抽风时对过滤网进行敲打,有效的避免了过滤网的堵塞。避免了过滤网的堵塞。避免了过滤网的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站室内电缆沟送风除湿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网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室内电缆沟送风除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室内电缆沟由于电缆沟相对密封且无固定的通风措施,电缆和其内的电力设备由于受潮引起的绝缘破坏、过热和放电故障,占事故总量的大部分。现有的室内电缆沟主要是通过抽风机定期将电缆沟内部潮湿空气抽出,但是这种方式很难有效的将电缆沟内潮气完全消除,同时无法及时对变电站室内电缆沟进行通风除湿除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变电站室内电缆沟送风除湿结构,通过在电缆沟的顶端安装送风管道,在电缆沟的底端安装回风管道,且沿电缆沟走向延伸布置,送、回风管底部和侧部均开有若干小孔,以保证电缆沟除湿效果。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变电站室内电缆沟送风除湿结构,包括电缆沟,所述电缆沟的顶端通过固定结构连接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上设有多个送风孔,所述电缆沟的底端通过固定结构连接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上设有多个抽风孔,所述抽风孔的内部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回风管的内部设有多个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抵触于敲打结构,所述电缆沟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连接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贯穿于盖板且延伸至电缆沟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底座,所述电缆沟上通过多个螺栓连接有多个底座,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底座上连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送风管与回风管上均抵触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环上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抵触于第一固定环。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呈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环呈半圆形结构,所述底座呈形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挡板,所述回风管上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抵触于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抵触于敲打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挡板与回风管之间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挡板之间连接有第二扭力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杆与回风管之间连接有第二扭力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挡板截面的一端呈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截面的一端呈半圆形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敲打结构包括敲打杆,所述回风管上滑动连接有多个敲打杆,所述敲打杆抵触于过滤网,所述敲打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第二连接杆之间抵触。
[0013]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敲打杆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敲打杆与回风管之间连
接有第二复位弹簧。
[0014]优选的,所述滑块上设有凹槽,所述滑块截面一端的宽度小于另一端的宽度。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所述的变电站室内电缆沟送风除湿结构,电缆沟的顶端通过固定结构连接有送风管,送风管上设有多个送风孔,电缆沟的底端通过固定结构连接有回风管,回风管上设有多个抽风孔,抽风孔的内部连接有过滤网a,回风管的内部设有多个驱动结构,驱动结构抵触于敲打结构,电缆沟的顶端设有盖板,盖板上连接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贯穿于盖板且延伸至电缆沟的内部,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电缆沟内部的湿度超过了正常范围时,通过抽风机连接回风管,送风机连接送风管,通过抽风机配合回风管和多个抽风孔实现对电缆沟内部的潮湿的空气进行抽出,且通过送风机配合送风管和送风孔将干燥的空气送入电缆沟的内部,进而实现了电缆沟内部潮湿空气的抽出且保证了电缆沟内部气压的恒定。
[0017](2)本技术所述的变电站室内电缆沟送风除湿结构,在抽风的过程中通过过滤网能够有效的防止电缆沟内部的灰尘进入到回风管的内部,进而通过回风管进入到抽风机的内部,保证了抽风机内部的清洁,通过驱动结构配合敲打结构能够实现在抽风时对过滤网进行敲打,有效的避免了过滤网的堵塞,提高了过滤网过滤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的回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5为图3所示的C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所示:1、电缆沟,2、盖板,3、固定结构,31、底座,32、第一固定环,33、旋钮,34、连接套,35、丝杆,36、第二固定环,4、送风管,5、送风孔,6、回风管,7、抽风孔,8、驱动结构,81、挡板,82、第一连接杆,83、第二连接杆,84、第一扭力弹簧,85、第二扭力弹簧,9、敲打结构,91、敲打杆,92、滑块,93、第一复位弹簧,94、第二复位弹簧, 9a、过滤网,9b、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变电站室内电缆沟送风除湿结构,包括电缆沟1,所述电缆沟1的顶端通过固定结构3连接有送风管4,所述送风管4上设有多个送风孔5,所述电缆沟1的底端通过固定结构3连接有回风管6,所述回风管6上设有多个抽风孔7,所述抽风孔7的内部连接有过滤网9a,所述回风管6的内部设有多个驱动结构8,所述驱动结构8 抵触于敲打结构9,所述电缆沟1的顶端设有盖板2,所述盖板2上连接有湿度传感器9b,
所述湿度传感器9b贯穿于盖板2且延伸至电缆沟1的内部。
[0026]请参阅图1

5所示,固定结构3包括底座31,所述电缆沟1上通过多个螺栓连接有多个底座31,所述底座3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环32,所述底座31上连接有第二固定环36,所述送风管4与回风管6上均抵触有第一固定环32和第二固定环36,所述第二固定环36上转动连接有丝杆35,所述丝杆35螺纹连接有连接套34,所述连接套34连接有旋钮33,所述旋钮33抵触于第一固定环32,因此能够实现送风管4与回风管6的固定。第一固定环32呈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环36呈半圆形结构,所述底座 31呈T形结构,因此能够使送风管4和回风管6固定的更加的稳固。
[0027]请参阅图1

5所示,驱动结构8包括挡板81,所述回风管6上转动连接有挡板81,所述挡板81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2,所述第一连接杆82 抵触于第二连接杆83,所述第二连接杆83抵触于敲打结构9,所述挡板81 与回风管6之间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84,所述第二连接杆83与回风管6之间连接有第二扭力弹簧85,所述挡板81截面的一端呈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室内电缆沟送风除湿结构,包括电缆沟(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沟(1)的顶端通过固定结构(3)连接有送风管(4),所述送风管(4)上设有多个送风孔(5),所述电缆沟(1)的底端通过固定结构(3)连接有回风管(6),所述回风管(6)上设有多个抽风孔(7),所述抽风孔(7)的内部连接有过滤网(9a),所述回风管(6)的内部设有多个驱动结构(8),所述驱动结构(8)抵触于敲打结构(9),所述电缆沟(1)的顶端设有盖板(2),所述盖板(2)上连接有湿度传感器(9b),所述湿度传感器(9b)贯穿于盖板(2)且延伸至电缆沟(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室内电缆沟送风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3)包括底座(31),所述电缆沟(1)上通过多个螺栓连接有多个底座(31),所述底座(3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环(32),所述底座(31)上连接有第二固定环(36),所述送风管(4)与回风管(6)上均抵触有第一固定环(32)和第二固定环(3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室内电缆沟送风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环(36)上转动连接有丝杆(35),所述丝杆(35)螺纹连接有连接套(34),所述连接套(34)连接有旋钮(33),所述旋钮(33)抵触于第一固定环(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室内电缆沟送风除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32)呈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环(36)呈半圆形结构,所述底座(31)呈T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祥武赵勇肖碧波申腾金昊黄正丹沈婧赵渐进陈敏捷丁傲吴建新谈孟生
申请(专利权)人:孝感科先电力工程咨询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