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吉富专利>正文

一种改良的深静脉隧道式PICC用隧道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78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的深静脉隧道式PICC用隧道针,涉及PICC隧道针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隧道针主体,隧道针主体的一端固定有便于避免握持不稳的弧形防滑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隧道针主体和弧形防滑手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便于握持,避免握持装置时打滑,有利于皮下隧道的建立,提高了PICC置管术的普及率和临床价值,通过刺入尖端,使得建立皮下隧道时,通过装置尖端刺入皮下组织,其小于隧道针尾部的直径,减小了创伤面,降低了穿刺部位感染的几率,有利于病人的恢复,通过第一隧道针体和第二隧道针体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弧形隧道的建立避免了因夹角过小导致导管折弯影响输液滴速,保证输液更加顺畅。保证输液更加顺畅。保证输液更加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的深静脉隧道式PICC用隧道针


[0001]本技术属于PICC隧道针
,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的深静脉隧道式PICC用隧道针。

技术介绍

[0002]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做为一种安全、方便的静脉通路,已在临床广泛的应用,尤其对于需要化疗或输注高渗性、刺激性液体的患者来说,PICC更是首选的方式,但是由于一些限制条件,如上臂预置管静脉管径过小、血管解剖位置不佳、双侧乳腺癌、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因素,导致许多患者只能进行深静脉置管,但置入后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风险过高,而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0003]深静脉隧道式PICC是指经颈内静脉、股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种新技术,与常规PICC的区别是:导管的体外部分通过隧道针建立一个皮下隧道,使血管穿刺点与导管出口有一定的距离,并将导管出口转移到更适宜、更有利的位置,具备了降低感染和形成血栓的风险、避免血管和神经损伤、防止脱管、提高患者舒适度等优点,但是,现有装置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0004]第一,医护人员佩戴无菌橡胶手套时,会接触生理盐水,减小了手与物体间的摩擦力,在拿细圆柱形的隧道针刺入皮下组织时,容易打滑,不利于皮下隧道的建立;
[0005]第二,利用装置尾部的圆钝端刺入皮下组织,创伤面较大,且圆柱形的隧道针不易握持,刺入时阻力较大;
[0006]第三、隧道针在穿过皮下层的时候,需要使隧道针与皮肤平行,否则会刺入皮下深层,损伤临近血管、神经。直型圆柱结构的隧道针一旦与皮肤平行,手握隧道针就会变成手指捏住隧道针,这样用力就会很吃力,不便于调节隧道针的方向,有时会出现血管进入隧道式夹角过小而使导管折弯,影响输液滴速;
[0007]以上几点导致在做隧道式PICC的时候,用时增加,时间延长意味着病人发生感染的几率就大,基于上述问题,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使用方便,省力省时的隧道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深静脉隧道式PICC用隧道针,以解决现有的问题:现有装置在使用时,不易握持、阻力较大,容易打滑,容易刺入皮下深层,损伤临近血管和神经,不便于调节隧道针的方向,影响输液滴速。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本技术为一种改良的深静脉隧道式PICC用隧道针,包括隧道针主体,所述隧道针主体的一端固定有便于避免握持不稳的弧形防滑手柄。
[0011]进一步的,所述隧道针主体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置有刺入尖端、导管连接段、第一隧道针体和第二隧道针体,且所述刺入尖端远离弧形防滑手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刺入尖端远离弧形防滑手柄的一端为圆钝形。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隧道针体和第二隧道针体的水平夹角为15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刺入尖端、导管连接段和第一隧道针体组合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为50mm。
[0015]进一步的,所述隧道针主体的水平投影长度为170mm。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隧道针主体和弧形防滑手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便于握持,避免握持装置时打滑,有利于皮下隧道的建立,提高了PICC置管术的普及率和临床价值。
[0018]2、本技术通过刺入尖端,使得建立皮下隧道时,通过装置尖端刺入皮下组织,其小于隧道针尾部的直径,减小了创伤面,降低了穿刺部位感染的几率,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0019]3、本技术通过第一隧道针体和第二隧道针体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弧形隧道的建立避免了因夹角过小导致导管折弯影响输液滴速,保证输液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内部的结构左视图。
[00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6]1、隧道针主体;2、弧形防滑手柄;3、刺入尖端;4、导管连接段;5、第一隧道针体;6、第二隧道针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改良的深静脉隧道式PICC用隧道针。
[0029]请参阅图1

4所示:
[0030]本技术包括隧道针主体1,隧道针主体1的一端固定有便于避免握持不稳的弧形防滑手柄2;
[0031]隧道针主体1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置有刺入尖端3、导管连接段4、第一隧道针体5和第二隧道针体6,且刺入尖端3远离弧形防滑手柄2;
[0032]刺入尖端3远离弧形防滑手柄2的一端为圆钝形,便于避免刺入皮下组织时损伤临
近的血管和神经;
[0033]第一隧道针体5和第二隧道针体6的水平夹角为15度,便于握持隧道针时可以很好的用力对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
[0034]优选的,刺入尖端3、导管连接段4和第一隧道针体5组合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为50mm;
[0035]优选的,隧道针主体1的水平投影长度为170mm。
[0036]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0037]对于需要做隧道的置管病人,在颈部或腹股沟穿刺点至预出口处做皮下麻醉,用手术刀在预出口处戳一小口,握住弧形防滑手柄2,并使得弧形防滑手柄2与皮肤呈垂直状态,将刺入尖端3自切口处插入,将折弯部分沿皮下组织向导管穿刺点穿行4

5cm,放平弧形防滑手柄2,使得弧形防滑手柄2与皮肤水平,使刺入尖端3朝向导管穿刺点切口推进并钻出皮肤,将导管套接于导管连接段4外侧后,从皮下隧道退出,将导管牵引出预出口,将导管连接段4和导管分离,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检查导管完整性,拉平导管并修剪包扎。
[00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深静脉隧道式PICC用隧道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针主体(1),所述隧道针主体(1)的一端固定有便于避免握持不稳的弧形防滑手柄(2);所述隧道针主体(1)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置有刺入尖端(3)、导管连接段(4)、第一隧道针体(5)和第二隧道针体(6),且所述刺入尖端(3)远离弧形防滑手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深静脉隧道式PICC用隧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刺入尖端(3)远离弧形防滑手柄(2)的一端为圆钝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吉富
申请(专利权)人:王吉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