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空调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空调器的应用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其中,很多空调器需要极高温或极低温的恶劣环境中使用。
[0003]目前,大多使用提高压缩机频率或压缩机补气増焓等方式提高空调器在恶劣环境中的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然而这样的方式容易使压缩机运行负荷增大导致压缩机无法稳定运行,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提高空调器在恶劣环境中换热能力同时提高压缩机运行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室内换热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接的流向调节模块和与所述流向调节模块连接的半导体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接的流向调节模块和与所述流向调节模块连接的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当所述环境温度达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并控制所述流向调节模块运行,以使所述空调器中循环流动的冷媒依次经过目标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其中,所述目标端为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的放热端和吸热端中与所述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对应的换热状态匹配的一端,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空调器当前运行模式下需提高换热量时所述环境温度所需达到的条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向调节模块包括第一支路、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吸热端与所述第一支路换热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并联,所述控制所述流向调节模块运行,以使所述空调器中循环流动的冷媒依次经过目标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空调器当前处于所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开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向调节模块包括第二支路、第三控制阀以及第四控制阀,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的放热端与所述第二支路换热连接,所述第三控制阀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所述第四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三控制阀并联,所述控制所述流向调节模块运行,以使所述空调器中循环流动的冷媒依次经过目标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空调器当前处于所述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开启,控制所述第四控制阀关闭,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开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向调节模块包括第二支路、第三控制阀以及第四控制阀,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的放热端与所述第二支路换热连接,所述第三控制阀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所述第四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三控制阀并联,所述控制所述流向调节模块运行,以使所述空调器中循环流动的冷媒依次经过目标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空调器当前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四控制阀开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向调节模块包括第一支路、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吸热端与所述第一支路换热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并联,所述控制所述流向调节模块运行,以使所述空调器中循环流动的冷媒依次经过目标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的步骤包括:当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所述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开启,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关闭,并控制所述第四控制阀开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空调器所在环境的环境温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当所述环境温度未达到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流向调节模块运行,以使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未经过所述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