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446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海洋环境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圈、前筒、后筒及后端盖;压圈与前筒之间设置光学玻璃窗片,前筒内部设置荧光探头;荧光探头上开设入射通道和探测通道,入射通道内设置入射单元,入射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光源汇聚透镜和光源,探测通道内设置探测单元,探测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荧光收集透镜、滤光片和荧光探测器;后筒内部设置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后端盖上开设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连接器,连接器伸入后筒内部与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连接,光源的中心波长为目标物质的荧光激发波长,滤光片的中心波长为目标物质的激发荧光的中心波长,实现整个检测装置的小型化设计,操作简便,使用便携。使用便携。使用便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环境监测领域,涉及一种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害藻华是近海最突出的生态灾害之一,近几年大规模有害藻华不断出现,藻华表现出多样化、小型化和有害化的演变趋势,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海洋中叶绿素a含量是评价海水水质、营养化程度的重要参数,能够反应海水的藻类和浮游植物等生产者的数量,通常用其代表海水中藻类和浮游植物的含量。因此,使用仪器测量海水中的叶绿素浓度可以用于海洋生态研究与有害藻华监测和预警等方面。
[0003]通过荧光法检测海水中叶绿素a浓度的方式,由于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及精度高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然而,现有针对叶绿素a浓度的检测装置,普遍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圈(1)、前筒(2)、后筒(3)以及后端盖(4);压圈(1)与前筒(2)之间设置光学玻璃窗片(5),前筒(2)内部设置荧光探头(7);荧光探头(7)上开设入射通道和探测通道,入射通道内设置入射单元,入射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光源汇聚透镜(16)和光源(15),探测通道内设置探测单元,探测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荧光收集透镜(17)、滤光片(18)和荧光探测器(19);后筒(3)内部设置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12),后端盖(4)上开设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连接器(14),连接器(14)一端伸入后筒(3)内部与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12)连接;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12)与荧光探测器(19)均连接,用于根据荧光探测器(19)探测的目标物质的荧光信号,输出目标物质的浓度;其中,光源(15)的中心波长为目标物质的荧光激发波长,滤光片(18)的中心波长为目标物质的激发荧光的中心波长;其中,沿前筒(2)至后筒(3)的方向上,入射通道向探测通道方向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入射通道、入射单元、探测通道、探测单元和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12)定义为一组探测组,当目标物质包括n种时,设置n组与n种目标物质一一对应的探测组,n≥1;且各探测组内的入射单元的光源(15)的中心波长为该探测组对应的目标物质的荧光激发波长,各探测组内的探测单元的滤光片(18)的中心波长为该探测组对应的目标物质的激发荧光的中心波长,各探测组内的目标物质浓度检测电路(12)用于根据该探测组内荧光探测器(19)探测的该探测组对应的目标物质的荧光信号,输出该探测组对应的目标物质的浓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中目标物质浓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质包括(2)种,分别为叶绿素a和示踪剂罗丹明B;其中,与叶绿素a对应的探测组内的光源(15)的中心波长为470nm;与叶绿素a对应的探测组内的滤光片(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郑雪飞元光薛庆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