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外周动脉腔内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445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外周动脉腔内加压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装置包括蠕动泵、血管鞘和喷射导管和连接管路,蠕动泵的输入口连通输入管路一端,输出口连通输出管路一端;血管鞘包括主管、设于主管一端的第一接头和设于接头一侧的侧管,侧管连通输入管路另一端;喷射导管包括连通的第二接头和管体,第二接头连通输出管路。喷射导管插入血管鞘内,经皮肤穿刺置入动脉血管内,蠕动泵能够将血管鞘远端侧外部的血液经主管和管体之间、侧管、输入管路吸入蠕动泵,加压后经输出管路、喷射导管冲击血管闭塞病变部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血管鞘引患者自体血液,经过蠕动泵加压后通过喷射导管传送至并冲击弥漫性闭塞病变部位,以达到改善肢体缺血症状目的。缺血症状目的。缺血症状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外周动脉腔内加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人体外周动脉腔内加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体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尤其是膝关节以下的中小动脉弥漫性闭塞病变,可导致足部严重缺血坏死和截肢。目前对此类病变常采用支架置入等血管介入手术,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血管鞘引患者自体血液,经过蠕动泵加压后通过喷射导管传送至并冲击弥漫性闭塞病变部位,以达到改善肢体缺血症状目的的人体外周动脉腔内加压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人体外周动脉腔内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包括:蠕动泵,其输入口连通输入管路一端,其输出口连通输出管路一端;血管鞘,其包括主管、设于所述主管一端的第一接头和设于接头一侧的侧管,主管、侧管均连通所述第一接头,所述侧管连通所述输入管路另一端;喷射导管,所述喷射导管包括连通的第二接头和管体,所述管体外径小于所述血管鞘的主管内径,所述第二接头连通所述输出管路;所述喷射导管的第二接头位于所述血管鞘的第一接头外侧,所述管体的端部位于所述血管鞘主管外侧、中小动脉的弥漫性闭塞病变部位时,所述血管鞘远端能够密闭连接所述管体,所述蠕动泵能够将所述血管鞘远端侧外部的血液经主管和管体之间、侧管、输入管路吸入所述蠕动泵,加压后经输出管路、喷射导管冲击弥漫性闭塞病变部位。
[0005]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头的通孔直径与所述主管内径相适应,所述第一接头包括:接头,其通孔包括其远端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有内螺纹;旋塞,其包括同轴线的安装段和连接段,其中,所述安装段远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头的通孔同轴线的圆槽,所述圆槽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圆槽内由近及远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圈和压环,所述压环内径与所述第一接头的通孔内径相适应,所述压环外壁设有与所述圆槽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段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段外壁的远端设有沿其圆周方向的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圈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接头的通孔内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壁间隔设有数道沿其圆周方向的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同轴线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外径与所述圆槽直径相适应,所述第二段外径与所述第一接头的通孔内径相适应。
[0007]进一步,所述连接段由远端至近端依次包括圆筒段和锥头段,所述圆筒段设有外螺纹,所述锥头段由远端至近端直径逐渐减小,所述锥头段设有数道沿其长度方向的锁止
槽;所述安装孔由远端至近端依次包括圆筒孔和锥形孔,所述圆筒孔设有与所述圆筒段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锥形孔的锥度与所述锥头段的锥度相适应。
[0008]进一步,所述输出管路设有用于过滤血液的过滤器,所述输出管路包括第三管和第四管,所述第三管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蠕动泵的输出口和所述过滤器的输入口,所述第四管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过滤器的输出口和所述喷射导管的第二接头。
[0009]进一步,所述输入管路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输出管路设有用于过滤血液的过滤器,所述输出管路包括第三管和第四管;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管两端分别连通血管鞘的侧管和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道和所述蠕动泵的输入口,所述第三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蠕动泵的输出口和所述过滤器的输入口,所述第四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过滤器的输出口和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喷射导管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通道和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通道均用于连通注射装置。
[0010]进一步,所述血管鞘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其一侧面设有第一粘接层;第一离型纸,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一粘接层外侧;第一卡接座,对应所述血管鞘的第一接头位置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另一侧面,所述第一卡接座用于卡接所述血管鞘的第一接头;第二卡接座,对应所述血管鞘的侧管位置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另一侧面,所述第二卡接座用于卡接所述血管鞘的侧管。
[0011]进一步,所述输入管路/或输出管路设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固定板,其一侧面设有第二粘接层;第二离型纸,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二粘接层外侧;第三卡接座,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另一侧面,所述第三卡接座用于卡接所述输入管路或所述输出管路。
[0012]进一步,所述喷射导管的管体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蠕动泵设有报警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报警器和所述蠕动泵的控制器信号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主管的近端侧设有侧孔。
[001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外周动脉腔内加压装置中,患者自体血液通过血管鞘的主管和喷射导管的管体之间、侧管、输入管路被吸入蠕动泵,经过蠕动泵加压后通过输出管路、喷射导管传送至动脉腔内,可对弥漫性闭塞病变部位施以持续脉冲式加压冲击,以克服血管弥漫性闭塞病变,有助于固有动脉的通畅和侧支动脉的再生,增加有效供血,改善肢体缺血症状。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人体外周动脉腔内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人体外周动脉腔内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拆卸旋塞后的的血管鞘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血管鞘的旋塞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蠕动泵;11、报警器;2、输入管路;21、第一管;22、第二管; 3、输出管路;31、第三管;32、第四管;4、血管鞘;41、主管;411、第一金属标记;42、第一接头;421、接头;422、安装孔;4221、圆筒孔;4222、锥形孔;423、旋塞;424、安装段;425、连接段;4251、圆筒段;4252、锥头段;4253、锁止槽;426、圆槽;427、密封圈槽;428、拨杆;43、侧管;44、第一密封圈;441、凹槽;442、第一段;443、第二段;45、压环;46、第二密封圈;47、侧孔;5、喷射导管;51、第二接头;52、管体;521、第二金属标记;53、刻度线;6、过滤器;71、第二三通阀;72、第一三通阀;8、第一固定件;81、第一固定板;82、第一离型纸;83、第一卡接座;84、第二卡接座;9、第二固定件;91、第二固定板;92、第二离型纸;93、第三卡接座;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体外周动脉腔内加压装置,如图1、图2所示,加压装置包括蠕动泵1、血管鞘4和喷射导管5,其中,蠕动泵1的输入口连通输入管路2一端,其输出口连通输出管路3一端,血管鞘4包括主管41、设于主管41一端的第一接头42和设于接头421一侧的侧管43,主管41、侧管43均连通第一接头42,侧管43连通输入管路2另一端;喷射导管5包括连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外周动脉腔内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包括:蠕动泵,其输入口连通输入管路一端,其输出口连通输出管路一端;血管鞘,其包括主管、设于所述主管一端的第一接头和设于接头一侧的侧管,主管、侧管均连通所述第一接头,所述侧管连通所述输入管路另一端;喷射导管,所述喷射导管包括连通的第二接头和管体,所述管体外径小于所述血管鞘的主管内径,所述第二接头连通所述输出管路;所述喷射导管的第二接头位于所述血管鞘的第一接头外侧,所述管体的端部位于所述血管鞘主管外侧、中小动脉的弥漫性闭塞病变部位时,所述血管鞘远端能够密闭连接所述管体,所述蠕动泵能够将所述血管鞘远端侧外部的血液经主管和管体之间、侧管、输入管路吸入所述蠕动泵,加压后经输出管路、喷射导管冲击弥漫性闭塞病变部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外周动脉腔内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的通孔直径与所述主管内径相适应,所述第一接头包括:接头,其通孔包括其远端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有内螺纹;旋塞,其包括同轴线的安装段和连接段,其中,所述安装段远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头的通孔同轴线的圆槽,所述圆槽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圆槽内由近及远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圈和压环,所述压环内径与所述第一接头的通孔内径相适应,所述压环外壁设有与所述圆槽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段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段外壁的远端设有沿其圆周方向的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外周动脉腔内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接头的通孔内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壁间隔设有数道沿其圆周方向的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同轴线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外径与所述圆槽直径相适应,所述第二段外径与所述第一接头的通孔内径相适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外周动脉腔内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由远端至近端依次包括圆筒段和锥头段,所述圆筒段设有外螺纹,所述锥头段由远端至近端直径逐渐减小,所述锥头段设有数道沿其长度方向的锁止槽;所述安装孔由远端至近端依次包括圆筒孔和锥形孔,所述圆筒孔设有与所述圆筒段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锥形孔的锥度与所述锥头段的锥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