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针起针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311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灸针起针夹,涉及针灸工具技术领域,包括针夹主体,还包含:夹紧机构、第一防护套和第二防护套,第一防护套的侧面内壁与夹紧机构的侧面活动连接,第二防护套的侧面内壁与夹紧机构的侧面活动连接,夹紧机构的侧面与针夹主体的侧面活动连接,针夹主体包括第一握柄,第一握柄的侧面通过销活动连接有第二握柄,第一握柄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的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二连接块,安装杆的侧面靠近时底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夹紧机构包括第二夹板。本技术提供了方便对针灸针进行夹取分离,同时降低对针灸针造成损伤的一种针灸针起针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针灸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针灸针起针夹


技术介绍

1、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起源于古代的砭石,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过程中使用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为避免针灸过程中针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会使用起针夹对针进行拔取;

2、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950168u的一种针灸持针器,种针灸持针器,包括两片对称设置的夹片,两片夹片的一侧活动连接在一起,两片夹片形成夹持针灸针的夹持机构;两片夹片内侧面上设有容置针灸针的针槽,所述针槽呈弧形,所述针槽内设有防滑垫,所述针槽的上端部设有防滑齿;其中一夹片的外侧面设有计数器。本技术工作原理:将针灸针放入夹持机构内,针灸针藏在夹片的针槽内,针槽可以防止针灸针左右偏移,确保施针位置的准确;合拢两片夹片将针灸针夹持,在防滑垫和防滑齿的作用下,针灸针不容易掉落,医生能够手持持针器对患者进行施针;医生对患者每施一针,可以通过计数器记录,施完针后,医生可以通过计数器查看施针的数量,杜绝漏拔针的情况出现。p>

3、采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针起针夹,包括针夹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夹紧机构(2)、第一防护套(3)和第二防护套(4),所述第一防护套(3)的侧面内壁与夹紧机构(2)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套(4)的侧面内壁与夹紧机构(2)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夹紧机构(2)的侧面与针夹主体(1)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针夹主体(1)包括第一握柄(101),所述第一握柄(101)的侧面通过销活动连接有第二握柄(102),所述第一握柄(10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杆(108),所述安装杆(108)的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二连接块(107),所述安装杆(108)的侧面靠近时底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06),所述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针起针夹,包括针夹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夹紧机构(2)、第一防护套(3)和第二防护套(4),所述第一防护套(3)的侧面内壁与夹紧机构(2)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套(4)的侧面内壁与夹紧机构(2)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夹紧机构(2)的侧面与针夹主体(1)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针夹主体(1)包括第一握柄(101),所述第一握柄(101)的侧面通过销活动连接有第二握柄(102),所述第一握柄(10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杆(108),所述安装杆(108)的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二连接块(107),所述安装杆(108)的侧面靠近时底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06),所述夹紧机构(2)包括第二夹板(202),所述第二夹板(202)的顶端与第一连接块(106)的底端通过第一螺纹钉(203)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10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109),所述第一安装块(109)的侧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安装块(207),所述第二安装块(20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201),所述第一安装块(109)的侧面与第二安装块(207)的侧面通过第二螺纹钉(208)固定,所述第二握柄(102)的侧面开设有通孔(103),所述通孔(103)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05),所述连接杆(105)的底端通过万向球头与第一夹板(201)的侧面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针起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板(202)和第一夹板(201)均为弧形板结构,所述第一夹板(201)的侧面通过销活动连接有拉力弹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军峰王茸秦文秀王锋李澎郭爽郭晓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