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模装配式双层整体吊升电梯井施工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44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梯井浇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附模装配式双层整体吊升电梯井施工工法,包括操作平台安装、吊装操作平台至上一层、安装水平防护、梯井混凝土浇筑、安装支撑结构、吊离拆除操作平台、封顶、清理井壁、拆除水平防护,本发明专利技术工序简单,内模固定拆卸迅速,节约施工时间,而且操作平台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梯井,极大节约成本。极大节约成本。极大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附模装配式双层整体吊升电梯井施工工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井浇筑
,具体涉及附模装配式双层整体吊升电梯井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电梯井的浇筑传统的做法是在井内搭设落地或者悬挑满堂脚手架并在其上铺设平台作为电梯井施工的操作平台,在平台上进行钢筋、模板、混凝土等分项工程作业,电梯井内模采用木模板,井筒内模板加固采用钢管和顶托十字交叉水平支撑于模板背楞主梁上,外模通过对拉螺杆与内模固定,施工工序包括满堂架搭设、平台铺设、钢筋绑扎、内外模组装、井筒内模板加固、浇筑混凝土、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施工下一层电梯井需要重复以上步骤。此方法工序繁杂,循环时间长,井筒内十字交叉水平加固支撑多、安拆施工困难,整体性差,同时每层电梯井的操作平台均需要重新搭设,耗费时间和材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操作平台大小固定,不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梯井,工程施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附模装配式双层整体吊升电梯井施工工法,工序简单,内模固定拆卸迅速,节约施工时间,而且操作平台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梯井,极大节约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附模装配式双层整体吊升电梯井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操作平台安装
[0007]操作平台包括八个平台基本单元件、若干连接件和四个支架基本单元件,所述平台基本单元件包括一个方形架,所述方形架正面与左侧面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支架,所述方形架正面与左侧面相交处的上侧设有第二连接支架,四个所述平台基本单元件的第一连接支架与连接件螺栓连接,形成施工平台,用于为工作人员施工提供站立操作的平台,所述支架基本单元件包括立柱,所述立柱正面与左侧面均匀分布有第三连接支架,四个所述支架基本单元件的第三连接支架与连接件螺栓连接构成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下两端立柱均螺栓连接连接件,并通过连接件螺栓固定连接施工平台,从而形成双层施工平台,在双层施工平台中,上方的施工平台用于浇筑和钢筋工程时施工人员站立,而下侧的施工平台则为工作人员实施测量放线、钢筋工程、预埋套筒、模板支设和模板拆除提供站立平台,立柱向外两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电动缸,所述电动缸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字模,操作平台至下而上组装,通过电动缸伸缩控制一字模的移动,使一字模可以伸出或收进双层施工平台,从而通过电动缸动作实现一字模的快速安装和拆卸,通过平台基本单元件、连接件和支架基本单元件安装组成操作平台,结构稳固安装方便;
[0008]S2:吊装操作平台至上一层
[0009]将操作平台吊至待施工的楼层,操作平台缓慢放置在支撑结构上侧并调整好位
置,防止掉落,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对称固定在已施工电梯井壁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限位支座,所述限位支座内部可拆卸转动连接有支撑牛角,限位支座的开口为U型槽,使支撑牛角仅能围绕限位支座向上转动,所述支撑牛角伸出限位支座,所述施工平台的宽度尺寸大于两个相对称的支撑牛角之间的宽度尺寸,且所述施工平台的宽度尺寸小于两个相对称的限位支座之间的宽度尺寸,这样当操作平台向上吊装移动时,支撑牛角被施工平台边缘抬起围绕限位支座向上转动,待操作平台完全通过相应的支撑结构后,支撑牛角在重力的作用下复位与限位支座抵接,此时将操作平台缓缓吊在支撑牛角上,使支撑结构托举住操作平台;
[0010]S3:安装水平防护
[0011]所述安装水平防护包括拆除支撑牛角、搭设安全平网和搭设硬质防护;
[0012]拆除支撑牛角:在操作平台吊升至上一作业层后,拆除前一作业层支撑结构的支撑牛角,拆除支撑牛角后的限位支座设置钢管,钢管放置在限位支座的U型槽内,不仅结构稳定而且可以将钢管快速的固定,节约施工时间;在每层作业层交替设置安全平网和硬质防护,防止上层物品坠落,有效保护施工人员安全;
[0013]搭设安全平网:在限位支座的钢管上搭设横向钢管,形成一个矩形的框架;在矩形的框架中挂设安全平网;
[0014]搭设硬质防护:在限位支座的钢管上搭设横向钢管作为次梁,次梁上侧铺设木模板;
[0015]S4:电梯井混凝土浇筑
[0016]电梯井混凝土浇筑包括测量放线、钢筋工程、预埋套筒、模板支设、砼浇筑和模板拆除;
[0017]测量放线:测量内模和外模预设位置,并弹好墨线标记;
[0018]钢筋工程:绑扎固定电梯井内的钢筋;
[0019]预埋套筒:将金属套筒尾端与钢筋焊接,金属套筒另一端部与内模内壁齐平,并且将金属套筒前端密封,防止混凝土进入其中;
[0020]模板支设:将电动缸通电使操作平台四周一字模推出,相邻两个一字模之间通过L形模螺栓连接,形成内模,并由电动缸抵接支撑,节约安装内膜支撑结构的时间,增加效率,内模与外模配合形成电梯井内腔;
[0021]砼浇筑:向电梯井内腔内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
[0022]模板拆除:待浇筑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拆除外模和内模,拆除内模时,先拆除L形模,再控制电动缸将一字模收缩回操作平台内,这样整个操作平台不需要进行其他拆卸,即可直接吊升至下一个施工平台使用。
[0023]S5:安装支撑结构
[0024]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的下侧施工平台内施工,通过预埋的金属套筒固定当前作业层的安装板,并安装好支撑结构。若需要继续向上一作业层电梯井进行浇筑施工,则重复开始S2步骤,已施工至电梯井顶层,则进行S6步骤;
[0025]S6:吊离拆除操作平台
[0026]吊离操作平台,并将操作平台拆卸为一字模、电动缸、平台基本单元件、连接件和支架基本单元件等待下次使用,通过拆分为平台基本单元件、连接件和支架基本单元件不
仅结构体积变小便于运输,而且当有零部件损坏时,可以直接更换零部件,节约材料成本;
[0027]S7:封顶
[0028]将在屋顶层处安装的支撑结构搭设工字钢,用于搭设满堂架支撑电梯机房层楼板底模,然后在其上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完成电梯井封顶施工。
[0029]S8:清理井壁
[0030]电梯井封顶完成后,及时从上到下清理井侧壁,以满足安装施工电梯平整度和垂直度要求。
[0031]S9:拆除水平防护
[0032]在电梯安装前从上到下逐层拆除电梯井内水平防护。
[0033]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件为空心管,所述连接件设有若干螺栓通孔,所述连接件通过螺栓通孔与平台基本单元件和支架基本单元件螺栓连接固定。
[0034]进一步限定,所述方形架、第一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连接件、立柱和第三连接支架均为方形管。
[0035]进一步限定,步骤S3:安装水平防护中,在限位支座的钢管上搭设横向钢管,形成一个矩形的框架,矩形的框架还包括矩管封闭框,所述矩管封闭框与横向钢管、钢管固定连接,且所述矩管封闭框与电梯井内壁距离尺寸小于25mm,所述安全平网与矩管封闭框固定连接。
[0036]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模装配式双层整体吊升电梯井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操作平台安装操作平台包括八个平台基本单元件(11)、若干连接件(12)和四个支架基本单元件(13),所述平台基本单元件(11)包括一个方形架(111),所述方形架(111)正面与左侧面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支架(112),所述方形架(111)正面与左侧面相交处的上侧设有第二连接支架(113),四个所述平台基本单元件(11)的第一连接支架(112)与连接件(12)螺栓连接,形成施工平台,所述支架基本单元件(13)包括立柱(131),所述立柱(131)正面与左侧面均匀分布有第三连接支架(132),四个所述支架基本单元件(13)的第三连接支架(132)与连接件(12)螺栓连接构成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下两端立柱(131)均螺栓连接连接件(12),并通过连接件(12)螺栓固定连接施工平台,从而形成双层施工平台,立柱(131)向外两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电动缸(2),所述电动缸(2)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字模(31);S2:吊装操作平台至上一层将操作平台吊至待施工的楼层,操作平台缓慢放置在支撑结构(4)上侧并调整好位置,所述支撑结构(4)包括对称固定在已施工电梯井壁的安装板(41),所述安装板(41)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限位支座(42),所述限位支座(42)内部可拆卸转动连接有支撑牛角(43),所述支撑牛角(43)伸出限位支座(42),所述施工平台的宽度尺寸大于两个相对称的支撑牛角(43)之间的宽度尺寸,且所述施工平台的宽度尺寸小于两个相对称的限位支座(42)之间的宽度尺寸;S3:安装水平防护所述安装水平防护包括拆除支撑牛角、搭设安全平网和搭设硬质防护;拆除支撑牛角:在操作平台吊升至上一作业层后,拆除前一作业层支撑结构(4)的支撑牛角(43)。拆除支撑牛角(43)后的限位支座(42)设置钢管(8);在每层作业层交替设置安全平网和硬质防护;搭设安全平网:在限位支座(42)的钢管(8)上搭设横向钢管,形成一个矩形的框架;在矩形的框架中挂设安全平网;搭设硬质防护:在限位支座(42)的钢管(8)上搭设横向钢管作为次梁,次梁上侧铺设木模板;S4:电梯井混凝土浇筑电梯井混凝土浇筑包括测量放线、钢筋工程、预埋套筒、模板支设、砼浇筑和模板拆除;测量放线:测量内模和外模预设位置,并弹好墨线标记;钢筋工程:绑扎固定电梯井内的钢筋;预埋套筒:将金属套筒(5)尾端与钢筋焊接,金属套筒(5)另一端部与内模内壁齐平;模板支设:将电动缸(2)通电使操作平台四周一字模(31)推出,相邻两个一字模(31)之间螺栓连接有L形模(32)螺栓连接,整体形成内模,内模与外模配合形成电梯井内腔;砼浇筑:向电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利平孔亮艾浩然熊进龙王昭程田杨波冉华郑学军何启丁玉琦陈文林张洪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