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444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酰胺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聚酰胺树脂、复配热稳定剂、多羟基成分、无卤阻燃剂以及其他助剂;所述无卤阻燃剂为三聚氰胺氰尿酸盐阻燃剂;按重量份计,所述聚酰胺树脂、复配热稳定剂、多羟基成分、无卤阻燃剂的比值为(81~95):(0.2~1.5):(0.2~2):(5~15)。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具有高阻燃性能,而且抗菌性能优异,并且材料外观明显改善以使材料能够满足高外观需求。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酰胺(尼龙,PA),作为一种工程塑料,是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用途最广的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尼龙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耐热、耐磨损性、耐油、耐弱酸、耐碱和耐一般的有机溶剂,电绝缘性好,具有自熄性。其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电器、航天航空等行业领域。
[0003]传统阻燃尼龙通常采用溴系阻燃剂阻燃,但是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随着欧盟关于限制和禁止使用有毒物质的ROHS指令以及处理废弃电子设备的WEEE指令的发布,传统的溴系阻燃剂已经不能不能满足欧盟ROHS及WEEE指令的要求,而环保溴系阻燃剂也由于燃烧时烟气量大、产生腐蚀性气体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红磷阻燃剂由于自身颜色问题、磷化氢危害、金属腐蚀性等问题也限制了其在阻燃尼龙中的应用。就目前行业发展趋势看,阻燃尼龙材料无卤化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也是电子电器等行业对阻燃尼龙材料的一种发展趋势要求。在电子电器材料的应用领域,如应用在断路器,接插件和接线端子等领域,都要求无卤化。
[0004]申请号为CN202010461105.2,公开日为2020年08月28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溴系阻燃聚酰胺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其包括如下组分:聚酰胺树脂35~75份;增强材料0~45份;溴系阻燃剂5~30份;阻燃协效剂5~15份;抗氧剂0.2~1.0份;该专利技术提供的溴系阻燃聚酰胺组合物中的阻燃剂仍然使用常规的溴系阻燃剂。
[0005]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无卤阻燃剂由于其在非增强无卤阻燃PA66/PA6中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发烟量低和高相对漏电起痕指数CTI,其作为阻燃剂应用于PA66/PA6中制备得到的无卤阻燃PA66/PA6材料被广泛应用在连接器、接插件和接线端子等领域。但是,针对现有MCA阻燃尼龙生产的产品进行分析,在产品成型过程中由于MCA耐温性不足,易产生析出和模具沉积等问题,从而堵塞排气孔导致排气不良,引起材料的分解,从而导致产品外观不良,尤其在配色的浅色产品中,在熔接线位置往往有黑纹产生。这往往是对产品有高外观需求的客户所不能允许的,严重限制材料的应用。
[0006]另外,越来越多的客户不仅对材料的阻燃等级有要求,同时也对材料的抗菌,外观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聚酰胺塑料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制品表面会滋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细菌等微生物,然而聚酰胺本身并没有抗菌特性,这也限制了聚酰胺在高端家电的应用。
[0007]因此,市场上亟需一种兼具无卤化、高阻燃性能、抗菌性以及可满足高外观需求的无卤化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以满足实际应用中的各种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包括以下组分:聚酰胺树脂、复配热稳定剂、多羟基成分、无卤阻燃剂以及其他助剂;
[0009]所述无卤阻燃剂为三聚氰胺氰尿酸盐阻燃剂;按重量份计,所述聚酰胺树脂、复配热稳定剂、多羟基成分、无卤阻燃剂的比值为(81~95):(0.2~1.5):(0.2~2):(5~15)。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聚酰胺树脂包括PA66以及PA6;所述PA66与PA6的重量比为(80~90):(1~5)。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PA66的相对粘度为2.6~2.7;所述PA6为粒径80~200目的PA6粉末。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配热稳定剂包括卤化铜以及卤化钾;所述卤化铜为CuI,所述卤化钾为KI、KBr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配热稳定剂由卤化铜和卤化钾组成,所述卤化铜和卤化钾的重量比为(1:1)~(4:1)。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羟基成分为含有至少两个羟基官能团的化合物、含有至少两个羟基官能团的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羟基成分为二元醇、三元醇、羟基官能团数量不小于四的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多羟基成分为双季戊四醇。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其他助剂包括抗氧剂和润滑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PA66 80~90份,PA6 1~5份,复配热稳定剂0.2~1.5份,多羟基成分0.2~2份,抗氧剂0.2~0.6份,润滑剂0.2~0.6份,无卤阻燃剂5~15份。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抗氧剂包括抗氧剂1098以及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盐、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酰胺类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优选地,所述抗氧剂由抗氧剂1098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按重量比1:2复配而成。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00、按一定重量称取PA6粉末、复配热稳定剂、多羟基成分、润滑剂、抗氧剂进行打粉处理,制得均混的混合物M;
[0020]S200、将混合物M与PA66混合,得到均混的混合物N;
[0021]S300、将S200中得到的混合物N、无卤阻燃剂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在双螺杆挤出机经熔融挤出、拉条冷却后制得所述聚酰胺复合材料。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具有高阻燃性能,而且抗菌性能优异,并且材料外观明显改善以使材料能够满足高外观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
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26](1)按一定重量称取PA6粉末、复配热稳定剂、多羟基成分、润滑剂、抗氧剂进行打粉处理,制得均混的混合物M;其中,经过打粉处理后的原料组分可以混合的更充分,充分发挥微量助剂的功能。
[0027](2)将一半量的PA66和混合物M一起加入到高混机里面,高转速混合一定时间,最后将剩余另一半PA66在加入高混机里面均混一定时间,最终得到均混的混合物N;其中,通过分步混合以使混合更加均匀充分。
[0028](3)将得到的混合物N通过主喂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无卤阻燃剂通过侧喂料口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温度为(250~270)℃,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长径比为(40~44):1,螺杆转速为(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聚酰胺树脂、复配热稳定剂、多羟基成分、无卤阻燃剂以及其他助剂;所述无卤阻燃剂为三聚氰胺氰尿酸盐阻燃剂;按重量份计,所述聚酰胺树脂、复配热稳定剂、多羟基成分、无卤阻燃剂的比值为(81~95):(0.2~1.5):(0.2~2):(5~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树脂包括PA66以及PA6;所述PA66与PA6的重量比为(80~90):(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A66的相对粘度为2.6~2.7;所述PA6为粒径80~200目的PA6粉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热稳定剂包括卤化铜以及卤化钾;所述卤化铜为CuI,所述卤化钾为KI、KBr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热稳定剂由卤化铜和卤化钾组成,所述卤化铜和卤化钾的重量比为(1:1)~(4: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外观抗菌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羟基成分为含有至少两个羟基官能团的化合物、含有至少两个羟基官能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腾杨杰刘凯申应军
申请(专利权)人:金旸厦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