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分离回收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
,涉及一种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尤其涉及一种可分离回收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上世纪60年代首次报道的双金属氰化物(DMC)可以高效催化环氧烷烃均聚,得到的聚醚多元醇在性能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KOH催化剂体系制备的聚醚多元醇。之后有研究者用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成功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共聚,尽管催化效率较低,副产物较多,但是能够催化环氧烷烃聚合得到聚醚多元醇及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使得这类催化剂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0003]尽管后续的研究使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在制备聚醚聚碳方面有着越来越好的效果,但是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将其从高粘度产物中分离出来却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聚醚多元醇或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在用于制备高质量聚氨酯时都需要将催化剂提取出来,否则将严重影响材料的性能。然而,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使用后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分离回收的研究较少。从聚醚和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中提取出双金属氰化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离回收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包括聚合物酸和M/Co双金属氰化物配合物;其中,M包括Zn或F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酸与M/Co双金属氰化物配合物的摩尔比为(0.01
‑
10):1;优选地,所述M/Co双金属氰化物配合物中M与Co的摩尔比为(1
‑
10):2;优选地,所述M/Co双金属氰化物配合物中M与有机配体的摩尔比为1:(1
‑
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酸的分子量为500
‑
10000;优选地,所述聚合物酸包括聚丙烯酸;优选地,所述M/Co双金属氰化物配合物中的有机配体包括叔丁醇、异丙醇、2,4
‑
乙酰丙酮、2,5
‑
己二酮或3,4
‑
己二酮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4.一种如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混合M盐、有机配体和去离子水,得到第一溶液;(2)混合钴氰酸盐、聚合物酸和去离子水,得到第二溶液;(3)将步骤(1)所得第一溶液加入步骤(2)所得第二溶液中,得到中间浆液;(4)将步骤(3)所得中间浆液依次经过老化、固液分离、洗涤和干燥,得到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其中,步骤(1)和步骤(2)不分先后顺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M盐包括ZnCl2、ZnBr2、Zn(CH3COO)2、ZnSO4、Fe2(SO4)3、FeCl3或FeCl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国,曾宪强,李会泉,曹妍,贺鹏,陈家强,郑征,徐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