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钊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益生菌的发酵辅助投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440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益生菌的发酵辅助投料装置,涉及进料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盖板、驱动电机A和进料部;所述盖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益生菌的发酵桶上,且盖板上转动连接有辅助板;所述驱动电机A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辅助板上。因为辅助板底端面左侧呈线性阵列状焊接有三个辅助座,且辅助板底端面右侧也呈线性阵列状焊接有三个辅助座,并且六个辅助座共同组成了盖板的支撑防护结构,从而可防止盖板在放置时与地面上的硬物接触磕碰导致盖板的边沿处变形影响与发酵桶的密封,解决了原料以及添加剂在投料时容易粘黏在进料斗上导致进料不完整,而不能够在投料的过程中自动实现进料斗上粘黏原料的震落的问题。上粘黏原料的震落的问题。上粘黏原料的震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益生菌的发酵辅助投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进料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益生菌的发酵辅助投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从而产生有利于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在益生菌发酵加工时首先就需要投料装置将原料投入到发酵桶内,而后才能够进行发酵。
[0003]然而,就目前传统益生菌的发酵辅助投料装置而言,首先,在原料以及添加剂投料时不能够实现辅助预先混合,用以降低后续混合的难度;其次,原料以及添加剂在投料时容易粘黏在进料斗上导致进料不完整,而不能够在投料的过程中自动实现进料斗上粘黏原料的震落;最后,盖板在放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磕碰,进而导致了影响与发酵桶密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益生菌的发酵辅助投料装置,其具有进料部,通过这个进料部,首先,能够实现物料与添加剂的叶片时辅助预先混合,且通过挡板A和挡板B还能够实现物料的间歇式进料,最后,通过凸起与弹性伸缩杆的配合还能够实现进料斗内壁上残渣震落,从而保证了进料的完整性;
[0005]还具有辅助座,通过这个辅助座一方面,能够实现盖板的支撑防护,从而防止盖板在放置的过程中出现磕碰现象;另一方面,因为右侧中间那个辅助座与进料斗位置对正,那么这个辅助座就组成了物料的辅助混合结构,从而可实现物料的阻挡溅射,进而提高了进料时的均匀程度。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益生菌的发酵辅助投料装置,具体包括:盖板、驱动电机A和进料部;
[0007]所述盖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益生菌的发酵桶上,且盖板上转动连接有辅助板;
[0008]所述驱动电机A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辅助板上;
[0009]所述进料部由安装座、进料斗、挡板A、通孔A、挡板B、通孔B、架体、驱动电机B、转轴、叶轮、凸起和弹性伸缩杆组成,且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辅助板上。
[0010]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A的转动轴上安装有摩擦轮,且摩擦轮与盖板接触,并且当驱动电机A转动时辅助板呈转动状。
[0011]可选地,所述进料斗上焊接有架体,且架体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B;驱动电机B的转动轴上安装有转轴,且转轴上安装有叶轮,并且叶轮位于进料斗内。
[0012]可选地,所述安装座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进料斗,且进料斗上焊接有一块挡板A,并且挡板A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通孔A。
[0013]可选地,所述转轴上安装有挡板B,且挡板B的顶端面与挡板A的底端面接触;挡板B上开设有一个通孔B,且通孔B与通孔A位置对正。
[0014]可选地,所述辅助板底端面左侧呈线性阵列状焊接有三个辅助座,且辅助板底端面右侧也呈线性阵列状焊接有三个辅助座,并且六个辅助座共同组成了盖板的支撑防护结构。
[0015]可选地,所述辅助座为凹形杆状结构,且右侧三个辅助座中的中间那个辅助座与进料斗位置对正;辅助座截面为圆形结构,且右侧三个辅助座中的中间那个辅助座组成了物料的辅助混合结构。
[0016]可选地,所述进料斗内壁上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凸起;
[0017]所述转轴上安装有一根弹性伸缩杆,且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与凸起弹性接触,并且当驱动电机B转动时在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与凸起的连续弹性接触作用下进料斗呈震动状态。
[0018]可选地,所述凸起为半圆柱形结构;所述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为半球形结构,那么在弹性伸缩杆头端与凸起连续接触时可降低二者的摩擦。
[0019]有益效果
[0020]通过进料部的设置,在驱动电机B转动的时候能够实现物料的预混合,且还能够实现两种物料的间歇式进料,并且还能够实现进料斗的震动用来讲进料斗上粘附的料渣进行震落,保证进料的全面性,具体如下:
[0021]驱动电机B转动的时候,首先,通过叶轮可实现物料的初步混合;其次,在转轴转动的过程中挡板B也呈转动状,那么这个时候挡板B上的通孔B就会分别与两个通孔A依次对正,从而也就实现了两种物料的间歇式的进料;最后,因为进料斗内壁上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凸起;转轴上安装有一根弹性伸缩杆,且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与凸起弹性接触,并且当驱动电机B转动时在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与凸起的连续弹性接触作用下进料斗呈震动状态,那么通过这个震动也就实现了进料斗内残渣的震落,最终也就保证了进料的全面性,防止了物料粘黏在进料斗的内壁上造成进料不完整。
[0022]通过辅助座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实现盖板的支撑防护;另一方面,还能实现物料的阻挡溅射,从而提高进料的均匀程度,具体如下:
[0023]首先,因为辅助板底端面左侧呈线性阵列状焊接有三个辅助座,且辅助板底端面右侧也呈线性阵列状焊接有三个辅助座,并且六个辅助座共同组成了盖板的支撑防护结构,从而可防止盖板在放置时与地面上的硬物接触磕碰导致盖板的边沿处变形影响与发酵桶的密封;
[0024]其次,因为辅助座为凹形杆状结构,且右侧三个辅助座中的中间那个辅助座与进料斗位置对正;辅助座截面为圆形结构,且右侧三个辅助座中的中间那个辅助座组成了物料的辅助混合结构,那么当物料通过进料斗处排出时可与辅助座接触,那么在辅助座的阻挡下也就完成了物料溅射,进而提高了进料的均匀程度,也就减轻了后续物料的混合难度。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6]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在附图中: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盖板和进料斗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4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6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本专利技术进料部的轴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图9是本专利技术图8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列表
[0038]1、盖板;101、辅助板;102、辅助座;2、驱动电机A;201、摩擦轮;3、进料部;301、安装座;302、进料斗;303、挡板A;304、通孔A;305、挡板B;306、通孔B;307、架体;308、驱动电机B;309、转轴;310、叶轮;311、凸起;312、弹性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具有本领域通常的含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益生菌的发酵辅助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驱动电机A(2)和进料部(3);所述盖板(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益生菌的发酵桶上,且盖板(1)上转动连接有辅助板(101);所述驱动电机A(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辅助板(101)上;所述进料部(3)由安装座(301)、进料斗(302)、挡板A(303)、通孔A(304)、挡板B(305)、通孔B(306)、架体(307)、驱动电机B(308)、转轴(309)、叶轮(310)、凸起(311)和弹性伸缩杆(312)组成,且安装座(30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辅助板(10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益生菌的发酵辅助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A(2)的转动轴上安装有摩擦轮(201),且摩擦轮(201)与盖板(1)接触,并且当驱动电机A(2)转动时辅助板(101)呈转动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益生菌的发酵辅助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302)上焊接有架体(307),且架体(307)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B(308);驱动电机B(308)的转动轴上安装有转轴(309),且转轴(309)上安装有叶轮(310),并且叶轮(310)位于进料斗(302)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益生菌的发酵辅助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01)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进料斗(302),且进料斗(302)上焊接有一块挡板A(303),并且挡板A(303)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通孔A(304)。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钊
申请(专利权)人:蒋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