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心理干预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4397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心理干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输入的个体用户数据;将个人用户数据与预设的标准数据库及动态数据库进行匹配,澄清用户需求并进行测评分类;当用户为心理特征不良时,根据预设的心理特征不良干预计划通过人机交互进行心理特征干预;当用户为环境适应不良时,根据预设的环境适应不良干预计划通过人机交互进行环境适应干预;当用户的需求类别测评为无效需求,或者对用户的干预完成时,输出干预报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人机互动模式,认知训练模型,提升用户认知能力,重塑心理功能,维护心理的良好状态,从而有效的克服了职业心理师培养周期长、有效专业心理服务供应不足的问题。不足的问题。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心理干预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心理健康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心理干预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根据统计,目前存在着70%以上的心理亚健康人群以及20%以上的明显心理亚健康、不健康或者社会适应不良人群。心理困扰者的功能性认知失调、人格待健全和情绪不良等心理特征局限,加之部分国民中的“病耻感”阻抗及过度的隐私自我保护,导致该问题长期存在,并不断积累,甚至导致社会意外事件频发。心理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化解心理困扰,维护个体心身健康。但是受制于专业心理师培养周期长、心理干预的“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相融合的特点,社会出现严重的供需不匹配现象,导致大多数心理困扰者,未能被评估和得到帮助,甚至在被动接受过度或者错误的干预。
[0003]目前,现实的心理干预技术包括人工心理干预、心理咨询以及测量电子系统等。但是,上述心理干预技术均局限于某个局部、时空节点,对人格再造的影响深度、和与不良心理特征的连续谱系干预匹配等严重不足。尤其是对于大众来说,合格的职业心理师从业基数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心理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输入的个体用户数据;其中,所述个人用户数据包括心理特征数据与环境适应数据;将所述个人用户数据与预设的标准数据库及动态数据库进行匹配,澄清用户需求并进行测评分类;其中,用户的需求类别包括心理特征不良、环境适应不良与无效需求;当用户的需求类别测评为所述心理特征不良时,根据预设的心理特征不良干预计划通过人机交互进行心理特征干预;当用户的需求类别测评为所述环境适应不良时,根据预设的环境适应不良干预计划通过人机交互进行环境适应干预;其中,所述环境适应干预包括困扰分型、多维冲突识别与策略支持干预;当用户的需求类别测评为所述无效需求,或者对用户的干预完成时,输出干预报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心理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当用户通过人机交互进行心理特征干预后,对用户做人机交互心理特征状态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对用户继续进行心理特征干预或者转向进行环境适应不良干预;当用户通过人机交互进行环境适应干预后,对用户做人机交互环境适应状态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对用户继续进行环境适应干预或者转向进行心理特征不良干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心理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理特征不良干预计划包括心理特征图解动力干预、困扰特征动力链干预与认知训练干预中的一种或多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心理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理特征图解动力干预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将与目标功能障碍关联的诱导刺激要素S1的对话通过人机交互装置录入;步骤S102:接收用户个体对所述刺激要素S1的对话的交互确认,若确认为是,则转向步骤S103;若确认为否,则转向步骤S101;步骤S103:接收用户对所述刺激要素S1的要素特征的确认,并展示障碍模型结构图示;步骤S104:将与所述刺激要素S1关联的刺激要素SR2的对话录入;步骤S105:接收用户个体对所述刺激要素SR2的对话的交互确认,若确认为是,则转向步骤S106;若确认为否,则转向步骤S104;步骤S106:接收用户对所述刺激要素SR2的要素特征的确认,并刷新所述障碍模型结构图示;步骤S107:将与所述刺激要素SR2关联的刺激要素SR3的对话录入;步骤S108:接收用户个体对所述刺激要素SR3的对话的交互确认,若确认为是,则转向步骤S109;若确认为否,则转向步骤S107;步骤S109:接收用户对所述刺激要素SR3的要素特征的确认,并再次刷新所述障碍模型结构图示;步骤S110:将与所述刺激要素SR3关联的刺激要素SR4的对话录入;步骤S111:接收用户个体对所述刺激要素SR4的对话的交互确认,若确认为是,则转向步骤S112;若确认为否,则转向步骤S110;步骤S112:接收用户对所述刺激要素SR4的要素特征的确认,并再次刷新所述障碍模型结构图示;
步骤S113:接收用户对多次刷新后的所述障碍模型结构图示的确认结果,若结果为是,则转向步骤S114;若结果为否,则转向步骤S103;步骤S114:接收用户对所述特征模型结构图示中的与心理功能障碍的关联动力因素DH的交互确认;若结果为是,则转向步骤S115;若结果为否,则转向步骤S104;步骤S115:接收用户对所述障碍模型结构图示中的与心理功能障碍的动力行为要素DB的交互确认;若结果为是,则转向步骤S116;若结果为否,则转向步骤S101;步骤S116:接收用户对于干预体验的互动确认,若结果为是,则生成用户干预报告并结束干预;若结果为否,则转向步骤S10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心理干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困扰特征动力链干预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01:启动困扰智能识别循环干预系统的图解链En,n>1;其中,所述图解链En包括多个节点,记为P1

Pn,每个节点与一个困扰特征状态相对应;步骤S202:接收用户在主观体验与标准数据库的交互状态对困扰特征状态的确认结果;步骤S203:根据预设的困扰特征的S

R关联动力链预设逻辑,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展示困扰特征关联框架;其中,S为刺激,R为反应;步骤S204:接收用户在与标准数据库与动态数据库的交互情景下,对困扰特征状态Pn或上一刺激节点Sn

1的关联反应节点Rn的自我识别并录入;其中,n为自然数;步骤S205:接收用户对困扰特征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常春藤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