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39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包括收音体,连接在收音体一端的前盖,另一端的后盖,收音体与前盖、后盖合围形成了收音空间,收音空间内安装有导音器,驻极体声电转换器;导音器设有前端收音块以及与其相连的后端分散块,前端收音块为圆柱形,前端收音块的圆周设有外螺纹,前端收音块的上端面设有若干吸音柱,后端分散块设有支块以及均匀分散在支块的散音柱,散音柱呈L形,并呈环状分布与驻极体声电转换器的圆周相连;收音体设有喇叭形开口,中管以及尾管,喇叭形开口设有前端吸音板,中管的圆周外壁设有密封外壁,密封外壁和中管之间形成了真空层,密封外壁的圆周外侧包裹有吸音棉。音棉。音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压机物联采集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采集器
,具体涉及冲压机物联采集器。

技术介绍

[0002]冲压机在进行冲压时会产生较多噪音,当内部机械结构的运动状况处于正常状态时,冲压机发出的声音清晰规律,当内部机械结构的运动状况处于异常状态时,冲压机发出的声音嘈杂且混乱,为了对冲压机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避免冲压机异常状态下,还持续运行,因此提供一种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对冲压机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冲压机物联采集器。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包括收音体,连接在收音体一端的前盖,另一端的后盖,所述收音体与前盖、后盖合围形成了收音空间,所述收音空间内安装有导音器,驻极体声电转换器;
[0006]所述导音器设有前端收音块以及与其相连的后端分散块,所述前端收音块为圆柱形,所述前端收音块的圆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前端收音块的上端面设有若干吸音柱,所述后端分散块设有支块以及均匀分散在支块的散音柱,所述散音柱呈L形,并呈环状分布与驻极体声电转换器的圆周相连;
[0007]所述收音体设有喇叭形开口,中管以及尾管,所述喇叭形开口设有前端吸音板,所述中管内腔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中管的内腔圆周壁设有后端吸音环,所述中管的圆周外壁设有密封外壁,所述密封外壁和中管之间形成了真空层,所述密封外壁的圆周外侧包裹有吸音棉,所述尾管的直径小于中管的直径,所述尾管的外圆周壁设有紧固螺纹;
[0008]所述后盖设有散音过线孔,所述后盖位于尾管内腔端部;
[0009]所述收音体通过尾管处的紧固螺纹连接有后塞,所述后塞的尾部连接有可塑支架,所述可塑支架的尾端连接有带磁性底座。
[0010]进一步限定,所述前盖包括盖板、海绵、罩网,所述盖板设有若干梯形孔,所述海绵的形状与梯形孔的形状匹配并堵塞梯形孔,所述罩网与盖板连接并完全覆盖海绵,所述梯形孔按开口大的一端朝向罩网进行分布,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罩网提供保护,通过海绵提供防风功能,从而降低噪声,通过梯形孔来提供声音进入的通道。
[0011]进一步限定,所述盖板设有外环槽,所述收音体在喇叭形开口处设有内环凸,所述外环槽与内环凸设有相互匹配的螺纹,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外环槽与内环凸的相互匹配完成前盖与收音体的连接。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中管在内螺纹的末端设有限位环,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限位环来确定导音器的终止位置。
[0013]进一步限定,所述收音空间内部还设有中间连接轴以及转动架,所述中间连接轴的一端与驻极体声电转换器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连接轴的另一端为扁平状,所述转动架设有扁平内腔,所述转动架与中管内腔匹配的环形片,所述转动架的另一端设有六角形孔,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转动架带动中间连接轴旋转,从而使驻极体声电转换器在收音空间内旋转前进,完成外螺纹与内螺纹的相互锁紧,通过转动架的扁平内腔与中间连接轴的匹配完成同步转动,通过环形片限制转动架在收音空间内的自由度。
[0014]进一步限定,所述驻极体声电转换器为漏极输出型,所述驻极体声电转换器设有两根引线,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漏极输出型的驻极体声电转换器提高其灵敏度。
[0015]进一步限定,所述密封外壁设有吸真空缺口,所述吸真空缺口内安装有密封塞,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吸真空缺口对真空层进行排空处理。
[0016]进一步限定,所述可塑支架、后塞、带磁性底座的圆周旁侧均设有穿线孔,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穿线孔完成过线。
[0017]进一步限定,所述散音过线孔的一端直径较大,另一端的直径较小,所述后盖按照散音过线孔的小孔朝外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声音的逸散效率。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对冲压机运动声音的检测准确高效;
[0020]2.抗干扰性强;
[0021]3.便于安装以及调节收音方向。
附图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实施例去除可塑支架、后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实施例中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实施例中收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实施例中导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实施例中导音器和驻极体声电转换器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实施例中转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实施例中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实施例中A处的放大图;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实施例中B处的放大图;
[0033]图11为本专利技术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实施例中C处的放大图;
[003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35]收音体1、喇叭形开口111、内环凸1111、中管112、限位环1121、内螺纹1122、后端吸音环1123、尾管113、前端吸音板12、密封外壁13、真空层131、吸真空缺口132、吸音棉14;
[0036]前盖2、盖板21、外环槽211、梯形孔212、罩网22、海绵23;
[0037]导音器3、前端收音块31、外螺纹311、吸音柱312、后端分散块32、支块
[0038]321、散音柱322;
[0039]驻极体声电转换器4;
[0040]中间连接轴5;
[0041]转动架6、扁平内腔61、环形片62、六角形孔63;
[0042]后盖7、散音过线孔71;
[0043]可塑支架8、带磁性底座81;
[0044]后塞9。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46]如图1

10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包括收音体1,连接在收音体1一端的前盖2,另一端的后盖7,收音体1与前盖2、后盖7合围形成了收音空间,收音空间内安装有导音器3,驻极体声电转换器4;
[0047]导音器3设有前端收音块31以及与其相连的后端分散块32,前端收音块31为圆柱形,前端收音块31的圆周设有外螺纹311,前端收音块31的上端面设有若干吸音柱312,后端分散块32设有支块321以及均匀分散在支块321的散音柱322,散音柱322呈L形,并呈环状分布与驻极体声电转换器4的圆周相连;
[0048]收音体1设有喇叭形开口111,中管112以及尾管113,喇叭形开口111设有前端吸音板12,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音体(1),连接在收音体(1)一端的前盖(2),另一端的后盖(7),所述收音体(1)与前盖(2)、后盖(7)合围形成了收音空间,所述收音空间内安装有导音器(3),驻极体声电转换器(4);所述导音器(3)设有前端收音块(31)以及与其相连的后端分散块(32),所述前端收音块(31)为圆柱形,所述前端收音块(31)的圆周设有外螺纹(311),所述前端收音块(31)的上端面设有若干吸音柱(312),所述后端分散块(32)设有支块(321)以及均匀分散在支块(321)的散音柱(322),所述散音柱(322)呈L形,并呈环状分布与驻极体声电转换器(4)的圆周相连;所述收音体(1)设有喇叭形开口(111),中管(112)以及尾管(113),所述喇叭形开口(111)设有前端吸音板(12),所述中管(112)内腔设有与外螺纹(311)相匹配的内螺纹(1122),所述中管(112)的内腔圆周壁设有后端吸音环(1123),所述中管(112)的圆周外壁设有密封外壁(13),所述密封外壁(13)和中管(112)之间形成了真空层(131),所述密封外壁(13)的圆周外侧包裹有吸音棉(14),所述尾管(113)的直径小于中管(112)的直径,所述尾管(113)的外圆周壁设有紧固螺纹;所述后盖(7)设有散音过线孔(71),所述后盖(7)位于尾管(113)内腔端部;所述收音体(1)通过尾管(113)处的紧固螺纹连接有后塞(9),所述后塞(9)的尾部连接有可塑支架(8),所述可塑支架(8)的尾端连接有带磁性底座(8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机物联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2)包括盖板(21)、海绵(23)、罩网(22),所述盖板(21)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新任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微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