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反复疏通的渗透反应墙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4347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反复疏通的渗透反应墙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所示系统包括墙体、多个渗透管、储存腔、水泵、抽水孔和水位监控装置,墙体由反应介质填充而成,储存腔位于墙体底部或嵌入相对隔水层,多个渗透管竖向均匀布置在墙体内,每个渗透管的一端穿过反应介质并伸入到存腔,其另一端位于地面以上,抽水孔竖向穿过反应介质并与储存腔导通,水位监控装置设置在墙体内,用于监测地下水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当反应墙堵塞时,可通过往渗透管高压泵入冲洗液冲刷堵塞物以疏通可反应墙,能够有效的缓解反应沉淀导致的堵塞问题,疏通后的冲洗废液汇集在储存腔,通过抽水孔借助大流量水泵将冲洗废液抽出,防止废液污染下游地下水。防止废液污染下游地下水。防止废液污染下游地下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反复疏通的渗透反应墙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地下水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可反复疏通的渗透反应墙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采矿、冶炼以及制造工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周边水体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安全,地下水的污染修复已经成为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按照修复位置可划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和环境干扰小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技术是最具代表性的原位修复技术之一,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400座可渗透反应墙被安装以修复各种被污染的地下水。
[0003]基于实践经验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反应的发生,传统的可渗透反应墙往往出现墙体堵塞而地下水修复效率下降的现象。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对墙体填充材料进行改性优化,如多金属材料或零价铁与活性炭混合填充等,或者直接通过更换填料的方式进行处理。然而,这些方法都会显著增加修筑成本,而且仍然不能够确保墙体的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反复疏通的渗透反应墙系统,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由反应介质(2)填充而成,其置于待修复地下污染水含水层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墙系统还包括多个渗透管(3)、储存腔(4)、水泵(5)、抽水孔(6)和水位监控装置,所述储存腔(4)位于所述墙体(1)底部或嵌入相对隔水层,多个所述渗透管(3)竖向均匀布置在所述墙体(1)内,每个所述渗透管(3)的一端穿过所述反应介质(2)并伸入到所储存腔(4),其另一端位于地面以上,所述抽水孔(6)竖向穿过所述反应介质(2)并与所述储存腔(4)导通,所述水泵(5)设置在所述储存腔(4)内并与所述抽水孔(6)位置相匹配,所述水位监控装置设置在所述墙体(1)内,用于监测地下水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反复疏通的渗透反应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介质(2)为零价铁、海绵铁、沸石、麦饭石、生物炭、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反应介质(2)为海绵铁和麦饭石的混合物,其中海绵铁与麦饭石的质量配比为3: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反复疏通的渗透反应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管(3)为耐腐蚀管材,所述渗透管(3)管径为30~50mm,每个所述渗透管(3)的管壁上自上而下均匀布置有若干小孔,每个小孔的孔径为2~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反复疏通的渗透反应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孔(6)为由耐腐蚀材质制备而成的圆形或方向管结构,所述抽水孔(6)的孔径大于所述水泵(5)的外形尺寸;所述抽水孔(6)位于所述墙体(1)内下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反复疏通的渗透反应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监控装置包括水位传感器(7)、信号发射器(8)和为所述的水位传感器(7)和信号发射器(8)提供电能的供电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王红艳刘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元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