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434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电源部和一侧的壳体;壳体内设有转动部;壳体一侧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活动设有插接件,插接件内设有第二电连接件,转动部与插接件连接;第二连接件一侧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接口,接口与插接件之间通过止退结构相匹配,接口与插接件之间设有第一检测单元;接口内设有第一电连接件,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相匹配,且二者间设有导通检测单元;还包括与第二电连接件、转动部、电源部、导通检测单元以及第一检测单元连接的控制端;第一连接件一侧设有柔性适配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被充电设备与电源设备之间较好的连接效果,使得被充电设备实现有效充电。效充电。效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类工业场景中,往往涉及到被充电设备与电源设备之间的对接连接,以实现充电。例如在智能化场景中,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会通过自动控制手段实现与电源设备间的自动对接,但由于控制方案及设备自身结构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顺利实现被充电设备与电源设备之间的对接固定,最终难以实现充电作业。
[0003]尤其是在特殊的作业场景中,例如在易燃易爆环境中,被充电设备与电源设备之间的对接效果还涉及较大的安全风险,当设备需要在易燃易爆环境中进行通电时,若通电端与开放环境连通时直接进行充电,会产生极大的燃爆危险,而现有的充电设备无法适用于这些场景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被充电设备与电源设备因连接效果不好造成充电不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它实现了被充电设备与电源设备之间较好的连接效果,使得被充电设备实现有效充电。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充电装置,包括电源部,所述电源部一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转动部;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活动设置有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内设置有第二电连接件,所述转动部与插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与插接件之间通过止退结构相匹配,所述接口与插接件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插接件转动情况的第一检测单元;所述接口内设置有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相匹配,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导通检测单元;还包括控制端,所述控制端与第二电连接件、转动部、电源部、导通检测单元以及第一检测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一侧设置有柔性适配端。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端部设置有引导端,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引导端均与所述限位孔相匹配。
[0010]可选地,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套筒,所述导向柱和引导端均与所述套筒相匹配。
[0011]可选地,所述止退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接件上的凸起端,以及设置于所述接口上的环槽,所述环槽上设置有限位槽口,所述环槽和所述限位槽口均与所述凸起端相匹配。
[0012]可选地,所述转动部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定子,所述定子上设置有第一磁体组,所述定子内设置有转子,所述转子上设置有第二磁体组,所述转子与所述插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磁体组或第二磁体组与所述控制端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壳体靠近电源部一侧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转子上设置有若干轴孔,所述轴孔内设置有轴体,所述轴体与所述弧形槽活动配合。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所述接口上设置的磁体,所述插接件上设置有干簧管;或者所述接口上设置有干簧管,所述插接件上设置有磁体,所述干簧管与所述控制端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导通检测单元包括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上设置的第一导通单元和第二导通单元,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三导通单元和第四导通单元;所述第一导通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三导通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导通单元用于与所述第四导通单元连接;所述第三导通单元与所述第四导通单元连接;所述电源部还包括安全栅,所述安全栅与所述第一导通单元或所述第二导通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导通单元、第二导通单元和安全栅均与控制端连接;可选地,所述柔性适配端为波纹管。
[0016]一种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被充电设备的充电端口与第一电连接件导通,第一连接件通过柔性适配端与被充电设备连接,第二连接件与被充电设备上的第一连接件对接,控制器接收被充电设备的无线信号,控制转动部带动插接件转动至止退结构锁紧,第一检测单元进行插接件的转动检测,第一检测单元将信号发送至控制端,导通检测单元对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进行导通检测,控制端接收导通检测单元发出的导通信号后,控制电源部对第二电连接件供电;充电结束后,控制端控制电源部对第二电连接件停止供电,第二电连接件保持断电状态至第二电连接件与第一电连接件之间残余电荷消除,控制端控制转动部反向旋转,插接件反向转动至止退结构脱开。
[0017]有益效果
[0018]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针对被充电设备与电源设备因连接效果不好造成充电不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被充电设备与电源设备之间较好的连接效果,使得被充电设备实现有效充电。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第一连接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第二连接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配合示意图之一。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配合示意图之二。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第一电连接件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第二电连接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
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部,所述电源部一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转动部;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活动设置有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内设置有第二电连接件,所述转动部与插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与插接件之间通过止退结构相匹配,所述接口与插接件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插接件转动情况的第一检测单元;所述接口内设置有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相匹配,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导通检测单元;还包括控制端,所述控制端与第二电连接件、转动部、电源部、导通检测单元以及第一检测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一侧设置有柔性适配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端部设置有引导端,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引导端均与所述限位孔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套筒,所述导向柱和引导端均与所述套筒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接件上的凸起端,以及设置于所述接口上的环槽,所述环槽上设置有限位槽口,所述环槽和所述限位槽口均与所述凸起端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定子,所述定子上设置有第一磁体组,所述定子内设置有转子,所述转子上设置有第二磁体组,所述转子与所述插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磁体组或第二磁体组与所述控制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靠近电源部一侧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转子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岩卿邹明运于飞淼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科捷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