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细菌纤维素的电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催化材料制备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细菌纤维素的电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也逐渐减少和紧张,而且人们大力开发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不容小觑。因此,科学家极力寻找和研究清洁能源和新型能源。而催化剂能使能源被最大化的利用,自然也成为了科学家们主要研究的热点。
[0003]金属有机骨架(MOF)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多孔晶型材料,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以及可改变性强等优点。细菌纤维素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合成的多孔性网状纳米级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其不仅具有结晶度和聚合度都高,而且具有高精细网状结构,弹性好和抗张度强。细菌纤维素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已然成为了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
[0004]然而,MOF的稳定性一般,孔径有限,最重要的是导电性有限。因此,将MOF负载在细菌纤维素骨架上改善所形成复合材料的整体稳定性和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专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细菌纤维素的电催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a)将细菌纤维素放入沸水中煮沸15~40min,取出后冷却至室温;(b)在室温条件下,将三价铁乙醇溶液、水、乙醇和二甲基乙酸铵混合液在容器中混合均匀,得到水热溶液;(c)将经步骤(a)处理的细菌纤维素置于水热溶液中进行水热处理,温度为100~120℃,时间为20~23h;(d)反应完成后,取出负载有铁金属
‑
有机骨架材料的细菌纤维素,经洗涤、干燥后,在氩气饱和状态下进行煅烧,煅烧温度为600~800℃,煅烧时间为1~3h;(e)煅烧完成后,自然冷却即得所述电催化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催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细菌纤维素为面积3~5平方厘米的细菌纤维素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催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细菌纤维素与水热溶液的用量比为3~5片:50m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催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三价铁乙醇溶液为九水合硝酸铁乙醇溶液,浓度为0.1~0.2mol/L;所述二甲基乙酸铵混合液为二甲基乙酸铵与聚丙烯腈的混合液,二甲基乙酸铵的浓度为0.2~0.4mol/L。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催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水、乙醇、三价铁乙醇溶液和二甲基乙酸铵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2:1:1:35~4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催化复合材料,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明,李玲,赵晓辉,朱前程,李战雨,付超超,赵有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