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网络的互信评价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409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48
一种物联网网络的互信评价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物联网网络中,包括第一联网单元和第二联网单元,所述第一联网单元与第二联网单元在建立交互请求前,获取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三信誉评价,所述第三信誉评价包括所述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二信誉评价及信誉年龄得分的加权平均,所述信誉年龄得分正相关于所述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二信誉评分超过第二信誉阈值的连续的更新周期数。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用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二信誉信息,对其他联网单元在向第一联网单元发送请求之间针对合作的质量能够有相应的预期,从而达到量化物联网网络中各联网单元的相互之间进行服务交互的期望值的效果。进行服务交互的期望值的效果。进行服务交互的期望值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联网网络的互信评价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通信
,尤其涉及能够量化物联网内单元合作情况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物联网技术正在逐步走向多终端互联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如能够通过物联网实现交通运输管理、车路信息服务、车辆智慧化控制提供发展基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终端上可能搭载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智能网联系统、影音娱乐系统等日益增多,所暴露出来的物联网安全问题逐渐显著。例如智能网联汽车搭载的各类传感器承担了道路及行驶状态的数据采集与环境感知等功能。智能交通系统依赖于智能网联汽车所采集的驾驶信息、车辆状态信息及路况信息等。
[0003]物联网中参与的智能主体,具备相似特性、通过网络相互连接且具有相近价值观,属于网络群体。网路群体行为属于集群行为,具备社会性、分布式、鲁棒性和自组织性等。在网络内部各节点之间的各个体频繁交互且互相影响。因而,传统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无法解决网络群体行为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因此,需要对物联网网络中的各组网单位进行智能化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对物联网网络中的各组网单位进行智能化管理的技术方法,达到物联网组网中的个体之间的互信程度进行量化的技术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网络的互信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在物联网网络中,包括第一联网单元和第二联网单元,所述第一联网单元与第二联网单元在建立交互请求前,获取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三信誉评价,所述第三信誉评价包括所述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二信誉评价及信誉年龄得分的加权平均,
[0007]所述第二信誉评分为:上一更新周期中,物联网网络的所有与第一联网单元请求交互的各联网单元对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一信誉评分的归一化加权平均得分,所述第一信誉评分正相关于所述第一联网单元对其他各联网单元请求交互的交互时间与交互质量;
[0008]所述信誉年龄得分正相关于所述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二信誉评分超过第二信誉阈值的连续的更新周期数。
[000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三信誉评价小于第三阈值时,第一联网单元与第二联网单元不建立交互请求。
[00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时间衰减函数ψ(m),
[0011]所述第二信誉评价还受所述时间衰减函数调整,得到历史信誉评价
[0012][0013]m为当前周期与历史第二信誉评分γ(u
m
)的间隔的更新周期数,m增大则ψ(m)减
小。
[00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
[0015][0016]k为衰减常数。
[001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信誉年龄得分
[0018][0019]其中,Y
max
为最大年龄上限值,γ(u)为当前全局信誉评价,g为调整常数。
[002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誉评价还包括所述第一联网单元与所述第二联网单元的所在物联网网络属性关联度得分的加权平均。
[002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联网网络属性关联度得分
[0022][0023]其中,γ
C1
为物联网网络属性关联度调整值。
[002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誉评价还包括所述第一联网单元与所述第二联网单元的社会标签关联度得分的加权平均,所述社会标签关联度得分
[0025][0026]其中,γ
C2
为社会属标签关联度调整值。
[0027]一种物联网网络的互信评价系统,
[0028]包括物联网网络中第一联网单元和第二联网单元,所述第一联网单元与第二联网单元在建立交互请求前,获取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三信誉评价,所述第三信誉评价包括所述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二信誉评价及信誉年龄得分的加权平均,
[0029]所述第二信誉评分为:上一更新周期中,物联网网络的所有与第一联网单元请求交互的各联网单元对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一信誉评分的归一化加权平均得分,所述第一信誉评分正相关于所述第一联网单元对其他各联网单元请求交互的交互时间与交互质量;
[0030]所述信誉年龄得分正相关于所述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二信誉评分超过第二信誉阈值的连续的更新周期数,
[0031]当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三信誉评价小于第三阈值时,第一联网单元与第二联网单元不建立交互请求。
[003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誉评价
[0033][0034]其中ω
i
为不同评价维度F
i
(u
i
)的权重,不同评价维度F
i
(u
i
)包括:
[0035]历史信誉评价
[0036][0037]m为当前周期与历史第二信誉评分γ(u
m
)的间隔的更新周期数,
[0038][0039]k为衰减常数;
[0040]信誉年龄得分
[0041][0042]其中,Y
max
为最大年龄上限值,γ(u)为当前全局信誉评价,g为调整常数;
[0043]物联网网络属性关联度得分
[0044][0045]其中,γ
C1
为物联网网络属性关联度调整值;
[0046]社会标签关联度得分
[0047][0048]其中,γ
C2
为社会属标签关联度调整值。
[0049]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用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二信誉信息,对其他联网单元在向第一联网单元发送请求之间针对合作的质量能够有相应的预期,从而达到量化物联网网络中各联网单元的相互之间进行服务交互的期望值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50]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信誉评价方法流程图;
[0051]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信誉评价系统单元图;
[0052]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全局信誉评价方法流程图;
[0053]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全局信誉评价系统单元图;
[0054]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物联网网络的互信评价方法流程图;
[0055]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物联网网络的互信评价系统单元图;
[0056]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物联网网络的个体互助效用评价方法流程图;
[0057]图8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物联网网络的个体互助效用评价系统单元图;
[0058]图9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双向交互模式场景示意图;
[0059]图10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动态社会信任网络的建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61]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网络的互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物联网网络中,包括第一联网单元和第二联网单元,所述第一联网单元与第二联网单元在建立交互请求前,获取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三信誉评价,所述第三信誉评价包括所述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二信誉评价及信誉年龄得分的加权平均,所述第二信誉评分为:上一更新周期中,物联网网络的所有与第一联网单元请求交互的各联网单元对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一信誉评分的归一化加权平均得分,所述第一信誉评分正相关于所述第一联网单元对其他各联网单元请求交互的交互时间与交互质量;所述信誉年龄得分正相关于所述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二信誉评分超过第二信誉阈值的连续的更新周期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网络的互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联网单元的第三信誉评价小于第三阈值时,第一联网单元与第二联网单元不建立交互请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网络的互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时间衰减函数ψ(m),所述第二信誉评价还受所述时间衰减函数调整,得到历史信誉评价m为当前周期与历史第二信誉评分Υ(u
m
)的间隔的更新周期数,m增大则ψ(m)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网络的互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k为衰减常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网络的互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信誉年龄得分其中,Y
max
为最大年龄上限值,Υ(u)为当前全局信誉评价,g为调整常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网络的互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誉评价还包括所述第一联网单元与所述第二联网单元的所在物联网网络属性关联度得分的加权平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联网网络的互信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网络属性关联度得分其中,Υ
C1
为物联网网络属性关联度调整值。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世景陈弼梅韩其龙高腾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