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珊瑚砂改良基质、改良珊瑚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374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珊瑚砂改良基质、改良珊瑚砂及其应用;珊瑚砂改良基质包括改性吸水纤维棉、硅铝酸盐、絮凝剂、椰壳粉、土壤结构稳定剂、膨润土。改良珊瑚砂包括珊瑚砂改良基质和珊瑚砂。采用本申请中的改性基质对珊瑚砂改性后,珊瑚砂的紧实度显著提升,用改性后的珊瑚砂作为建岛材料建岛后,有利于保证桩基的稳定,而且所得改性珊瑚砂具有优良的脱盐性能和良好的保水性能。脱盐性能可以对入渗海水进行淡化,进而在人工岛地层内形成可以被植被利用的淡水,有利于促进地表自然植被形成;保水性能可以在降雨时将渗透进入的雨水锁住,进而加速人工岛地下淡水透镜体形成、提升地下淡水含量。改良珊瑚砂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岛礁淡水生态系统的形成。系统的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珊瑚砂改良基质、改良珊瑚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珊瑚岛礁土壤质地改良
,具体涉及一种珊瑚砂改良基质、改良珊瑚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各国向海域发展趋势明显,吹沙造岛成为人们有效利用海洋以谋求生存空间、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手段。我国南海诸岛主要为珊瑚岛礁,其表层为形成年代晚、松散未胶结或弱胶结的珊瑚和生物碎屑砂层,珊瑚砂成为了人工岛工程建设吹填材料的主要来源。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生物成因的珊瑚砂具有易破碎、多孔隙、高压缩等固有特性,给人工岛工程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利。例如,一方面,在风浪和潮汐作用下自然堆积表层的珊瑚砂具有高渗透性能,导致其承压性能较差,不利于桩基稳定;并且,造岛后由于常规珊瑚砂质地具有粗质多孔、易碎的结构特征,即使有丰富的降水也很难产生地表径流,加之砂土缺乏天然有机物,从而形成了结构性缺水、土地贫瘠、生态脆弱的海岛水土资源环境系统。另一方面,吹沙造岛时如果将大粒径珊瑚砂进行粉碎,颗粒过细又容易造成地面板结,不利于地表植被健康生长。所以,为促进健康的海岛水土资源生态系统形成,对珊瑚砂进行必要的改造就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珊瑚砂改良基质、改良珊瑚砂及其应用,以解决珊瑚砂承压性能和保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珊瑚砂改良基质、改良珊瑚砂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中的珊瑚砂改良基质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0005]改性吸水纤维棉10~20份,硅铝酸盐8~15份,絮凝剂1~3份,椰壳粉5~10份,土壤结构稳定剂2~5份,离子交换剂5~10份和膨润土20~40份。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的珊瑚砂改良基质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0008]改性吸水纤维棉15份,硅铝酸盐10份,絮凝剂2份,椰壳粉5份,土壤结构稳定剂3份,离子交换剂8份和膨润土30份。
[0009]本专利技术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改良基质专用于珊瑚砂改良,改良基质包括改性吸水纤维棉、硅铝酸盐、絮凝剂、椰壳粉、土壤结构稳定剂、离子交换剂和膨润土等组分。其中,改性吸水纤维棉通过对多孔纤维进行吸水改性得到,其具有较强的吸湿性能,能够锁住水分,使改良后的珊瑚砂具有良好的持水性;并且,改性吸水纤维以多孔纤维为基底,本身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可以储藏更多的水分,进一步增加改性后珊瑚砂的保水性能。硅铝酸盐对海水中的盐类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去除海水中的盐类,起到海水淡化的作用;并且,硅铝酸盐中存在开链的Si

O

Si键、Si

O

Al键,游离的Si

OH键等,其通过这些开链和游离的键,可以将珊瑚砂粘结在一起,进而提升珊瑚砂的力学性能,珊瑚砂
的承压能力增强,有利于桩基的稳定。絮凝剂可以将海水中的杂质和金属离子等去除,与硅铝酸盐协同作用可以实现海水淡化的目的。椰壳粉粒径较小,其能够填充进入珊瑚砂的孔隙中,并且吸水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起到填充支撑珊瑚砂的作用,珊瑚砂的承压性能得以提升。土壤结构稳定剂与硅铝酸盐协同作用,可以使松散的珊瑚砂胶结在一起,进而改变珊瑚砂所形成壤土的物理结构,壤土的力学性能、水稳性等得以提升,承压能力更强。
[0010]进一步,改性纤维棉经过以下步骤制得:
[0011]S1:将丙烯酸、聚乙二醇、聚氨酯乳液、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和水按8~12:5~8:4~6:3~5:25~35的质量比混合,拌匀后得改性液;
[0012]S2:将多孔纤维棉浸没于改性液中,以20~30kHz的频率超声处理0.5~1h,然后取出风干,即得。
[0013]本专利技术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改性纤维棉以多孔纤维为基底,在其表面和空隙内附着丙烯酸、聚乙二醇、聚氨酯乳液、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组分,这些组分含有大量的吸水性基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结合多孔纤维的孔洞,可以较好的锁住水分,提升多孔纤维的吸水能力,保水性能较好。
[0014]进一步,多孔纤维棉的直径为3~5μm。
[0015]进一步,硅铝酸盐按以下步骤制得:
[0016]S1:将硅酸钠和硫酸铝按2~4:1的摩尔比混合,然后将混合物与水按1g:3~5mL的料液比混合,并于35~40℃下以300~500rpm的速率搅拌1~2h,再过滤;
[0017]S2:将过滤后的固体物料加入碱液中,于45~60℃下晶化12~36h,即得。
[0018]本专利技术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以硅酸钠和硫酸铝为原料制得硅铝酸盐,原料容易获得;铝硅酸盐在形成过程中,由于铝是三价,硅为四价,两者均与氧形成正四面体结构,形成骨架,从而使骨架带负电荷,表面需要金属离子来平衡骨架负电荷,因此可以对海水中的金属离子进行有效吸附,降低海水中盐的含量。
[0019]进一步,絮凝剂经过以下步骤制得:
[0020]S1:将碳酸钠与丙烯酸按2~3:1的质量比共溶于水中,得反应原液;
[0021]S2:将丙烯酰胺加入到反应原液中,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至40~45℃,然后加入引发剂,拌匀后升温至65~70℃,并保温反应5~8h;所加入的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质量之比为2~4:1,所述引发剂由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钾按1: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0022]S3:依次对反应后的产物进行造粒、干燥、粉碎处理,即得。
[0023]本专利技术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絮凝剂为聚合物絮凝剂,其含有大量的抗盐基团,可以对海水中的盐类形成有效絮凝吸附,同时可有效去除海水中的金属离子,其与硅铝酸盐协同作用,可以产生;良好的海水淡化效果。
[0024]进一步,土壤结构稳定剂由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铵1:1~3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002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改良珊瑚砂,改良珊瑚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0026]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珊瑚砂改良基质10~20份和珊瑚砂80~90份。
[0027]本专利技术中的改良珊瑚砂具有良好的保水、海水淡化和稳定性能,能够满足人工岛建造需求。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申请中的改性基质对珊瑚砂改性后,珊瑚砂的紧实
度显著提升,用改性后的珊瑚砂作为建岛材料建岛后,有利于保证桩基的稳定。并且,所得改性珊瑚砂具有优良的脱盐性能和良好的保水性能,脱盐性能可以对海水进行淡化,长此以往,可以在人工岛内形成可以被植被利用的淡水,有利于形成植被的形成;保水性能可以在降雨时将渗透进入的雨水锁住,进而提升人工岛地下水的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一种珊瑚砂改良基质,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0032]改性吸水纤维棉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珊瑚砂改良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改性吸水纤维棉10~20份,硅铝酸盐8~15份,絮凝剂1~3份,椰壳粉5~10份,土壤结构稳定剂2~5份和膨润土20~4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珊瑚砂改良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改性吸水纤维棉15份,硅铝酸盐10份,絮凝剂2份,椰壳粉5份,土壤结构稳定剂3份和膨润土3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珊瑚砂改良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纤维棉经过以下步骤制得:S1:将丙烯酸、聚乙二醇、聚氨酯乳液、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和水按8~12:5~8:4~6:3~5:25~35的质量比混合,拌匀后得改性液;S2:将多孔纤维棉浸没于改性液中,以20~30kHz的频率超声处理0.5~1h,然后取出风干,即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珊瑚砂改良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纤维棉的直径为3~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珊瑚砂改良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铝酸盐按以下步骤制得:S1:将硅酸钠和硫酸铝按2~4:1的摩尔比混合,然后将混合物与水按1g:3~5mL的料液比混合,并于35~40℃下以300~500r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英黄真理王鲁海卢佳任家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