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废旧动力锂电池正负极片表面附着物的自动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370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旧电池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离废旧动力锂电池正负极片表面附着物的自动化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设置有进料输送带装置,进料输送带装置设置有多个等距排列的电池极片放置槽组件,进料输送带装置的上方设置有打磨装置,支架上固定设置有磨具进给装置,打磨装置的后方侧设置有吸尘装置,支架上固定设置有出料输送带装置,进料输送带装置的出料端设置有导向槽,出料输送带装置的出料端一侧设置有剔料装置,出料输送带装置的出料端另一侧设置有机械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待分离电极片的连续投料和电池极片表面附着物的连续磨除分离、分离物的负压吸附收集、分离加工后的电池极片的连续出料及自动翻面和上料。面和上料。面和上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废旧动力锂电池正负极片表面附着物的自动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离废旧动力锂电池正负极片表面附着物的自动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21世纪以来,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实现节能减排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到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已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量超过500万辆。动力锂电池在电动汽车上使用年限一般为5

8年,在2018年以后将会开始有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锂电池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
[0003]退役动力锂电池如果没有处理得当的话会对生态造成很大的危害,动力锂电池主要是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废动力电池正极中的铝箔、磷酸铁锂,负极中的铜箔等都具有极高的回收价值。如果采用直接丢弃废旧动力锂电池的方式处理,废旧电池中的所含有的钴、镍和锰等重金属元素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污染;残留电解液易与水反应释放有害气体,生成氟化氢(HF)等;
[0004]现有技术中,废旧电池极片的表层物与电池极片之间的分离多采用加热后机械震荡或撞击来实现,不仅分离不够充分彻底,还会造成电池极片自身的变形或损坏,给电池极片的回收利用带来不便;且分离得到的表层物颗粒大小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磨粉碎,才能实现表层物中不同组分之间的后续分离,增加了分离工作的劳动量。目前电池回收行业所采用的回收技术普遍存在回收纯度低、工作环境粉尘大,工人操作难度大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分离废旧动力锂电池正负极片表面附着物的自动化装置提供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离废旧动力锂电池正负极片表面附着物的自动化装置,实现待分离电极片的连续投料和电池极片表面附着物的连续磨除分离、分离物的负压吸附收集、分离加工后的电池极片的连续出料及自动翻面和上料,具备单面磨除分离和双面磨除分离双重模式,分离过程不会对电池极片造成明显的机械损伤,具有电极片表层物分离率高、工作效率高,且分离纯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分离废旧动力锂电池正负极片表面附着物的自动化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设置有进料输送带装置,用于送进待加工处理的电池极片;
[0008]所述进料输送带装置设置有多个等距排列的电池极片放置槽组件,所述电池极片放置槽组件用于放置待加工处理的电池极片;
[0009]所述进料输送带装置的上方设置有打磨装置,用于打磨分离电池极片表面附着物;
[0010]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有磨具进给装置,所述打磨装置固定设置于磨具进给装置的
动力执行端,用于调整打磨装置的位置;
[0011]所述打磨装置在进料输送带装置送料方向的后方侧设置有吸尘装置,用于收集电池极片表面附着物打磨分离后形成的粉尘颗粒;
[0012]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有位于进料输送带装置下方的出料输送带装置,用于送出打磨分离后的电池极片;
[0013]所述进料输送带装置的出料端设置有位于出料输送带装置上方的导向槽,用于翻转打磨分离后的电池极片并送至出料输送带装置上;
[0014]所述出料输送带装置的出料端一侧设置有剔料装置,用于推出出料输送带装置上需进行二次打磨的电池极片;
[0015]所述出料输送带装置的出料端另一侧设置有机械手装置,用于拾取需进行二次打磨的电池极片并放至电池极片放置槽组件中。
[0016]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极片放置槽组件包括固定于进料输送带装置上的固定底板、位于固定底板上方的电池极片放置板,所述固定底板和电池极片放置板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电热弹簧。
[0017]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极片放置板的顶面开设有放置槽。
[0018]进一步的,所述打磨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安装板、固定安装于安装板上的第一驱动电机、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安装板之间的主动同步轮和从动同步轮,所述主动同步轮和从动同步轮的外侧套接有同步磨带,所述主动同步轮的轴端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传动连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端部开设有滑槽,所述从动同步轮的转轴端部位于滑槽内,安装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滑槽开口处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套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端部与从动同步轮的转轴端部螺纹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磨具进给装置包括垂向设置的第一线性模组、固定安装于第一线性模组动力执行端上的气缸固定架、固定安装于气缸固定架顶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打磨装置固定连接于连接块的底部。
[0021]进一步的,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固定于支架顶部的负压风箱、固定安装于负压风箱顶部的负压风机组件,所述负压风机组件的进风口通过管路与负压风箱连通,负压风机组件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粉尘收集箱连通。
[0022]进一步的,所述剔料装置包括水平固定设置的第二气缸、固定安装于第二气缸活塞杆端的推板,所述推板活动设置于出料输送带装置的顶面上,所述出料输送带装置远离第二气缸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推板相对应的暂存槽。
[0023]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装置包括垂向设置的第二线性模组、固定安装于第二线性模组动力执行端上且水平设置的第三线性模组,所述第二线性模组的动力执行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气爪安装板,所述气爪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负压吸盘。
[0024]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装置位于出料输送带装置远离剔料装置的一侧。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1.本专利技术利用磨带磨削和弹簧的缓冲作用相结合,使得对电池极片表面附着物进行磨削时不会过多的切削电极片的金属部分,不会对电池极片造成显著的机械损伤,减少了电极材料回收时的损失,提高了回收纯度,同时在传送过程中电热弹簧的加热作用使得
电极片的粘结剂粘结度降低,使得分离效果更加充分,提高了分离效率,且便于电池极片的直接回收再利用;
[0027]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进料输送带装置实现待分离电池极片的连续上料,通过设置导向槽及出料输送带装置实现已分离电池极片的自动翻面和连续下料,在打磨分离操作的过程中可同步完成上下料工作,节省了非必要的工作间隙,连续化生产作业,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高;在双面打磨分离工作模式下,通过设置剔料装置,可将出料输送带装置上需进行二次打磨的电池极片推出,并通过设置机械手装置将需进行二次打磨的电池极片重新摆放至进料输送带装置上,通过设置磨具进给装置调节打磨装置的高度,可自动适应单面打磨和双面打磨两种模式下打磨位置的要求,从而实现双面打磨分离;
[0028]3.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吸尘装置实现打磨分离工序产生的电池极片表面附着物粉尘颗粒的收集,可有效且充分地将粉尘颗粒集中收集,避免污染环境,更加便于电极片的表面材料的收集和后续处理和再利用。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0]图2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废旧动力锂电池正负极片表面附着物的自动化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输送带装置(2),用于送进待加工处理的电池极片;所述进料输送带装置(2)设置有多个等距排列的电池极片放置槽组件(3),所述电池极片放置槽组件(3)用于放置待加工处理的电池极片;所述进料输送带装置(2)的上方设置有打磨装置(4),用于打磨分离电池极片表面附着物;所述支架(1)上固定设置有磨具进给装置(5),所述打磨装置(4)固定设置于磨具进给装置(5)的动力执行端,用于调整打磨装置(4)的位置;所述打磨装置(4)在进料输送带装置(2)送料方向的后方侧设置有吸尘装置(6),用于收集电池极片表面附着物打磨分离后形成的粉尘颗粒;所述支架(1)上固定设置有位于进料输送带装置(2)下方的出料输送带装置(7),用于送出打磨分离后的电池极片;所述进料输送带装置(2)的出料端设置有位于出料输送带装置(7)上方的导向槽(8),用于翻转打磨分离后的电池极片并送至出料输送带装置(7)上;所述出料输送带装置(7)的出料端一侧设置有剔料装置(9),用于推出出料输送带装置(7)上需进行二次打磨的电池极片;所述出料输送带装置(7)的出料端另一侧设置有机械手装置(10),用于拾取需进行二次打磨的电池极片并放至电池极片放置槽组件(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废旧动力锂电池正负极片表面附着物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片放置槽组件(3)包括固定于进料输送带装置(2)上的固定底板(301)、位于固定底板(301)上方的电池极片放置板(302),所述固定底板(301)和电池极片放置板(302)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电热弹簧(3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离废旧动力锂电池正负极片表面附着物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片放置板(302)的顶面开设有放置槽(30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废旧动力锂电池正负极片表面附着物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4)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安装板(401)、固定安装于安装板(401)上的第一驱动电机(402)、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安装板(401)之间的主动同步轮(403)和从动同步轮(404),所述主动同步轮(403)和从动同步轮(404) 的外侧套接有同步磨带(405),所述主动同步轮(403)的轴端与第一驱动电机(402)的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炳平开朗胡翔宇汪磊张春晨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