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活性炭吸附成套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368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活性炭吸附成套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处理低浓度化工尾水的反应塔,与所述反应塔连接下端连通的臭氧发生器,与所述反应塔上端连通的加药装置;所述反应塔包括反应塔本体,设置在所述反应塔本体内部上端且与加药装置连通的雾化喷药装置,设置在所述反应塔本体内部下端且与臭氧发生器连通的布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反应塔本体内部且位于布气装置上方的填料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填料层、雾化喷药装置之间的喷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成套装置药剂和化工尾水混合更均匀,同时还延长了活性炭、臭氧气泡与低浓度化工尾水的接触时间,有利于活性炭吸附富集有机物和深度氧化过程,在低浓度化工尾水深度处理中颇具优势。处理中颇具优势。处理中颇具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活性炭吸附成套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深度处理
,具体是涉及高效活性炭吸附成套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面临资源、能源的严峻挑战,尤其是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制约;化工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常年占据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第一位;对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化工废水通常是通过物化、生化工艺等工艺进行处理,然而经过处理后所产生的化工尾水仍会含有低浓度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这些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随着时间累积最终造成环境危害,而集中收集至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置则可能由于排放量较大以及污染物含量波动等因素,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造成冲击。因此,有效处理化工尾水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化工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低浓度化工尾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化学氧化法,处理工艺包括以下特点:1)由于污染物浓度低,通常采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富集;2)污染物难以降解,迫切需要提升处理系统的氧化能力;3)为了保证出水稳定达标,通常采用过加药的方式。而现有低浓度化工尾水处理装置存在废水与药剂混合不够充分、吸附富集能力较差、氧化降解时间较短等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工艺处理效果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活性炭吸附成套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处理低浓度化工尾水的反应塔,与所述反应塔连接下端连通的臭氧发生器,与所述反应塔上端连通的加药装置;
[0005]所述反应塔包括反应塔本体,设置在所述反应塔本体内部上端且与加药装置连通的雾化喷药装置,设置在所述反应塔本体内部下端且与臭氧发生器连通的布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反应塔本体内部且位于布气装置上方的填料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填料层、雾化喷药装置之间的喷淋装置;
[0006]所述反应塔本体包括上端盖、下端盖,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端盖、下端盖之间的中间处理段;
[0007]所述上端盖上设有进水口,所述下端盖上设有排水口;
[0008]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端盖内的安装环,两组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环内部的旋转喷淋环;
[0009]所述旋转喷淋环包括旋转设置在安装环内壁且与进水口连通的环形管,均匀且水平设置在所述环形管内环壁上的出水喷头;所述出水喷头与环形管的径向夹角为50~66
°

[0010]所述雾化喷药装置包括设置在反应塔本体上端且位于反应塔本体中心的升降杆,安装在所述升降杆下端的旋转轴,多个均匀且水平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的雾化管,以及均匀安装在所述雾化管上且开口朝下的雾化喷嘴;
[0011]所述填料层包括位于中间处理段中上部分的第一处理区、位于中间处理段下端的
第二处理区;
[0012]第一处理区包括均匀交叉设置在所述中间处理段的隔板A、隔板B,设置在所述隔板A一端的第一连通孔,设置在隔板B另一端的第二连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内的第一气泡切割模块;
[0013]所述隔板A、隔板B之间填充有吸附材料。
[0014]进一步地,中间处理段两侧对称设置有垂直安装的U型槽;
[0015]所述第一气泡切割模块包括设置在U型槽内且贯穿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的第一切割转动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切割转动轴上且位于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处的切割扇,以及设置在所述U型槽上端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通过第一切割转动轴能够驱动切割扇进行转动,实现对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处通过的臭氧进行气泡再分割,使气泡粒径减小;通过使气泡分散确保臭氧微气泡与活性炭的接触面积增大。
[0016]进一步地,所述切割扇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处的切割转轮;多个切割转轮的设置能够增强对臭氧气泡的分割效果,使臭氧大气泡能够被有效打散成微气泡,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
[0017]进一步地,所述布气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下端盖内壁上的布气环形管,设置在所述布气环形管上的气流喷嘴,以及连通所述布气环形管、臭氧发生器的连接管;
[0018]所述布气环形管均与下端盖的中心重合;布气环形管的设置能够使臭氧发生器提供的臭氧均匀分布在下端盖上,在升力作用下均匀进入低浓度化工尾水;使得臭氧能够更好的氧化降解低浓度化工尾水中有机物,同样增加了低浓度化工尾水与第二处理区改性活性炭的接触面,增加了吸附时间。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下端盖内设置有第二气泡切割模块;所述第二气泡切割模块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下端盖中心的第二切割转动轴,安装在所述第二切割转动轴上端的气泡切割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切割转动轴下端的动力电机;
[0020]所述气泡切割片上设有切割孔;第二切割模块能够对布气环形管产生的臭氧气泡进行分割打散,确保臭氧微气泡能够与改性活性炭充分接触,增强处理效果。
[002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中间处理段连接处设有布水格网;布水格网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低浓度化工尾水均匀落下,确保其与第一处理区最上端的吸附填料均匀接触。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处理区内填充有改性活性炭;
[0023]所述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为:用去离子水将粒径为3~5mm的活性炭颗粒清洗2~4次后,将活性炭颗粒放入0.5~0.8mol/L的硝酸铁溶液中,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0.05~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通过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pH至6.0,持续搅拌30~45min后过滤,干燥后得到改性活性炭;
[0024]其中,硝酸铁溶液与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比例为1:1;改性活性炭能够进一步推进深度处理的效果,通过改善活性炭、臭氧的净化效能,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深度处理。
[0025]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上设有排气孔;排气孔的设置能够实现泄压排气,确保臭氧气泡顺利排出。
[0026]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口上接通有反洗装置;反洗装置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第一处理区、第二处理区的高效清理,有效避免堵塞吸附材料,提高净化效能。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活性炭吸附成套处理装置,通过第一处理区、第二处理区的设置能够实现两次吸附富集,其富集效果远优解决传统装置单一吸附区富集效果不佳的难题,同时第二处理区通过填充氧化还原驱动改性活性炭,其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吸附位点能有效解决传统活性炭吸附效果不佳的问题,进而有利于有机物与羟基自由基接触,进而提升处理效果;此外在改性活性炭下端设置布气环形管以及第二气泡切割模块能够对低浓度化工尾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其底部的臭氧氧化剂微孔环绕布气,增加了臭氧与低浓度化工尾水的接触面积,填料层降低了臭氧上升速率,进一步增加了臭氧与低浓度化工尾水接触时间,从而保证有机物深度矿化。
[002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处理区通过隔板A、隔板B、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的设置能够使低浓度化工尾水的上下流动改变为水平的S型流动,有效延长低浓度化工尾水与吸附材料的接触时间;通过第一气泡切割模块的设置能够有效将在水平流动过程中聚集的臭氧气泡再一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活性炭吸附成套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处理低浓度化工尾水的反应塔(1),与所述反应塔(1)连接下端连通的臭氧发生器(2),与所述反应塔(1)上端连通的加药装置(3);所述反应塔(1)包括反应塔本体(10),设置在所述反应塔本体(10)内部上端且与加药装置(3)连通的雾化喷药装置(11),设置在所述反应塔本体(10)内部下端且与臭氧发生器(2)连通的布气装置(12),设置在所述反应塔本体(10)内部且位于布气装置(12)上方的填料层(13),以及设置在所述填料层(13)、雾化喷药装置(11)之间的喷淋装置(14);所述反应塔本体(10)包括上端盖(100)、下端盖(101),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端盖(100)、下端盖(101)之间的中间处理段(102);所述上端盖(100)上设有进水口(103),所述下端盖(101)上设有排水口(104);所述喷淋装置(14)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端盖(100)内的安装环(140),两组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环(140)内部的旋转喷淋环;所述旋转喷淋环包括旋转设置在安装环(140)内壁且与进水口(103)连通的环形管(141),均匀且水平设置在所述环形管(141)内环壁上的出水喷头(142);所述出水喷头(142)与环形管(141)的径向夹角为50~66
°
;所述雾化喷药装置(11)包括设置在反应塔本体(10)上端且位于反应塔本体(10)中心的升降杆(110),安装在所述升降杆(110)下端的旋转轴(111),多个均匀且水平安装在所述旋转轴(111)上的雾化管(112),以及均匀安装在所述雾化管(112)上且开口朝下的雾化喷嘴(113);所述填料层(13)包括位于中间处理段(102)中上部分的第一处理区(136)、位于中间处理段(102)下端的第二处理区(135);第一处理区(136)包括均匀交叉设置在所述中间处理段(102)的隔板A(130)、隔板B(131),设置在所述隔板A(130)一端的第一连通孔(132),设置在隔板B(131)另一端的第二连通孔(13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孔(132)、第二连通孔(133)内的第一气泡切割模块(134);所述隔板A(130)、隔板B(131)之间填充有吸附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活性炭吸附成套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处理段(102)两侧对称设置有垂直安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路桂敬云郭志成徐敬生
申请(专利权)人:恩宜瑞江苏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