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357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6
一种多个结构体要素绕轴配置而分别构成的多个结构体在轴向上连接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其中,结构体要素具有构成为由多个纤维捆扎而成的纱线包围其内侧的包围部,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在轴向上连接第一结构体的结构体要素和与第一结构体相邻的第二结构体的结构体要素,包围部具有纤维彼此以在结构体的绕轴方向上具有扩展口的状态分离的间隔部,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具有通过树脂覆盖包围部和连接部的覆盖部,覆盖部具有在结构体要素负担外力时能够进行使间隔部变窄的纤维的移动且在外力被解除时能够使移动后的纤维的位置复原的弹性。通过使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耐漏血性优异且容易处理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入件。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医疗用筒状埋入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血管等医疗用筒状埋入件。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医疗用筒状埋入件的一例的、埋入人体的人工血管(移植物)由聚酯等合成纤维通过织造结构或编织结构形成。
[0003]编织结构(也称为编织物)是通过用线制成环并在该环上缠绕下一个线而连续地制成环,从而相互接合而形成的。编织结构的人工血管由于多孔度高,因此耐漏血性低。
[0004]因此,虽然使用了在外周面的整体涂覆有聚氨酯弹性体的人工血管,但由于聚氨酯弹性体形成的涂覆层而容易损害人工血管的多孔性,在外周面的整体覆盖聚氨酯弹性体,因此难以将针向设置于纤维彼此之间的孔选择性地穿刺。因此,在利用缝合针、注射器进行穿刺时产生的涂覆层的针孔容易产生针尖的边缘切断线而成的孔,针孔容易残留。作为实现这样的多孔性的有孔性和防漏血性的兼顾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形成织眼或线迹的位置的线的接合部的一部分进行熔敷的血管修补材料。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4

39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但是,在使用引用文献1的血管修补材料作为人工血管的情况下,由于残留有在纤维彼此之间产生的孔,因此针尖容易进入该孔,但拔出穿刺的针后的针孔由于纤维彼此的缠绕而维持为打开的状态,难以提高耐漏血性。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漏血性优异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是多个结构体要素绕轴配置而分别构成的多个结构体在轴向上连接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
[0013]所述结构体要素具有构成为由多个纤维捆扎而成的纱线包围其内侧的包围部,
[0014]所述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在所述轴向上连接第一结构体的结构体要素和与所述第一结构体相邻的第二结构体的结构体要素,
[0015]所述包围部具有所述纤维彼此以在所述结构体的绕轴方向上具有扩展口的状态分离的间隔部,
[0016]所述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具有通过树脂覆盖所述包围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覆盖部,
[0017]所述覆盖部具有在所述结构体要素负担外力时能够进行使所述间隔部变窄的所述纤维的移动且在所述外力被解除时能够使移动后的所述纤维的位置复原的弹性。
[0018]专利技术效果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耐漏血性优异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的外观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的表面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的背面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是简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的表面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5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的表面穿刺有针的状态的图。
[0025]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0027]<医疗用筒状埋入件1的动作>
[0028]图1~图3所示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1是埋入人体等生物体而使用的筒状部件。医疗用筒状埋入件1例如可以代替食道等消化道这样的生物体管而使用,或者作为分流器来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医疗用筒状埋入件1应用于也包含支架移植物的人工血管的情况进行说明。
[0029]医疗用筒状埋入件1由纤维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医疗用筒状埋入件1通过编入纱线而整体形成为筒状。纱线是将多个纤维捆扎而构成的。
[0030]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1中,纱线形成为环状而形成结构体要素3。结构体要素3在医疗用筒状埋入件1的绕轴方向上连续地形成而构成第一结构体2

1。另外,结构体要素3在与第一结构体2

1相邻的位置上,在绕轴方向上连续地形成而构成第二结构体2

2。在此,构成第一结构体21的结构体要素3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第一结构体要素3

1,构成第二结构体2

2的结构体要素3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第二结构体要素3

2。在第一结构体要素3

1中,分别以第二结构体要素3

2中的纱线形成为环状而被钩挂的方式,相对于在绕轴方向上配置的各个第一结构体要素3

1分别编织有第二结构体要素3

2。第二结构体2

2和第一结构体2

1具有相互通过缠绕而连结的结构。第二结构体2

2相对于第一结构体2

1在轴向上连接。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1具有所谓的针织编织(原文:
メリヤス


)结构。
[0031]医疗用筒状埋入件1构成为,多个结构体要素3绕轴配置,而分别构成的多个结构体2在轴向上连接。
[0032]结构体要素3通过在绕轴方向上连续地配置而构成环状的结构体2。在本实施方式中,医疗用筒状埋入件1在轴向上连续地设置有由多个结构体要素3环状地构成的结构体2。
[0033]多个结构体要素3由纱线31形成。
[0034]纱线31例如使用聚酯、聚酰胺、聚氨酯等纤维,将多个合成纤维31a、31b捆扎而构成。
[0035]结构体要素3具有以纱线31形成规定的内侧空间的方式包围内侧而构成的包围部
32。包围部32在其内侧可以包含纤维,也可以具有空间。
[0036]构成包围包围部32的纱线的多个纤维分别在绕轴方向上具有扩展口,以能够防止液体从医疗用筒状埋入件1的内侧泄漏的间隔配置。即,包围部32被包围其的纱线31的多个纤维分别堵塞,虽然液体难以从包围部32泄漏,但设置有纤维能够移动的间隔。此外,在图6示出在医疗用筒状埋入件1的表面上纱线的纤维在绕轴方向上扩展的状态的一例。
[0037]在此,使用图4,对医疗用筒状埋入件1中的各结构体2的结构体要素3彼此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图4是简略地表示医疗用筒状埋入件的表面的具备放大图,是简略地表示图2所示的结构体要素3的纱线彼此的连接的图。
[0038]在结构体2中,在轴向上相邻的第一结构体2

1及第二结构体2

2中的第一结构体要素3

1及第二结构体要素3

2相互不熔敷而通过连接部5连接。
[0039]连接部5是在轴向上相邻的第一结构体2

1及第二结构体2

2中的第一结构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医疗用筒状埋入件,是多个结构体要素绕轴配置而分别构成的多个结构体在轴向上连接的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其中所述结构体要素具有构成为由多个纤维捆扎而成的纱线包围其内侧的包围部,所述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在所述轴向上连接第一结构体的结构体要素和与所述第一结构体相邻的第二结构体的结构体要素,所述包围部具有所述纤维彼此以在所述结构体的绕轴方向上具有扩展口的状态分离的间隔部,所述医疗用筒状埋入件具有通过树脂覆盖所述包围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覆盖部,所述覆盖部具有在所述结构体要素负担外力时能够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岚伸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