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软体材料复合系统的复合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354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软体材料复合系统的复合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一次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调试选择、一类调试、二类调试、三类调试、四类调试、二次试验、多次试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一次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调试选择、一类调试、二类调试、三类调试、四类调试等工序的配合,从而对第一复合输送带与第一复合平台之间的速比进行试验控制,以采用尽可能少的试验次数来实现海绵完美复合的目的,减少调试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软体材料复合系统的复合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复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软体材料复合系统的复合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绵的主要成分大多是聚氨酯,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会造出不同的东西,例如海绵床垫等等。而目前,在海绵床垫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发泡后的海绵整体先通过切片机切割成多个单独的海绵片,然后再根据需海绵床垫的厚度,选择对应数量的海绵片通过粘胶的方式进行复合。而传统的复合的方式,采用的是人工复合的方式,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率低,不能实现自动生产。
[0003]而现目前有采用机器人复合,但机器人复合的缺点是:加工成本高,维护成本高,对场地要求也高,不利于实现更大规模的场景应用,如在专利CN210821306U中提到了一种全自动海绵滚胶复合流水线,包括一复合机架,在复合机架上沿着海绵的输送方向依次分布有滚胶工位、复合工位、压合工位、转接工位,所述滚胶工位包括滚胶输送、海绵滚胶机,复合工位包括复合输送、检测机构、海绵抓取机构,其中,复合输送包括设置于复合机架上的主海绵输送以及设置于复合机架旁侧的副海绵输送,压合工位包括压合输送、海绵复合压机,转接工位包括转接输送平台。
[0004]上述的这种复合流水线,其在进行复合时,只能实现两层海绵的复合。针对上述现象,在专利202111039552X中又提出了一种软体材料精准复合系统及其复合方法,包括一复合支架,在复合支架上沿着海绵的输送方向依次分布第一复合平台、第二复合平台,在第一复合平台上安装有第一复合输送带,在第二复合平台上安装有第二复合输送带,所述第一复合平台沿着复合支架进行水平往复移动,从而靠近或远离第二复合输送带,所述第二复合平台沿着复合支架进行上下升降。
[0005]上述的这种复合系统及复合方法,通过对传统的复合模式进行改进,采用水平移动的第一复合平台与上下移动的第二复合平台的配合来对海绵进行复合,这样的一种复合模式能够对不同数量、不同厚度的海绵进行自由复合,不受传统复合模式的两层海绵的限制,复合更方便,适用场景更广泛。
[0006]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进行复合的过程中,其是需要通过第一复合平台的水平移动以及第二复合平台的上下升降的配合来实现多层海绵的复合的,在这一过程中,海绵在由第一复合平台上的第一复合输送带输送转给第二复合平台上的第二复合输送带或是第二复合输送带上的海绵时,此时会需要涉及到第一复合输送带与第一复合平台的同步反向动作,现有的设计中,会将第一复合输送带的输送速度与第一复合平台的移动速度设计为同样的速度,从而来实现海绵的转运,而实际操作中会发现,由于机械构造的影响会造成一定的摩擦,进而导致两者实际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最终导致上层的海绵会出现滞后的现象,而最终成型的产品也会出现上下层错位的现象,而这种错位的偏差是比较大的,为不合格品,整个海绵产品就需要直接报废,增加
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软体材料复合系统的复合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上下层海绵复合时的偏差。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软体材料复合系统的复合控制方法,软体材料复合系统包括一复合支架,在复合支架上沿着海绵的输送方向依次分布第一复合平台、第二复合平台,在第一复合平台上安装有第一复合输送带,在第二复合平台上安装有第二复合输送带,所述第一复合平台沿着复合支架进行水平往复移动,从而靠近或远离第二复合输送带,所述第二复合平台沿着复合支架进行上下升降,其创新点在于:复合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 一次试验:首先,设定第一复合输送带的输送速度S
初1
为400m/s,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S
初2
为400m/s,然后进行各种海绵的复合试验,并将最终复合的产品进行试验分析;S2 试验结果分析:经过对复合的产品的检测,若发现每一层海绵都比上一层海绵滞后,说明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过快,则进入步骤S3;若发现每一层海绵都比上一层海绵超前,说明第一复合平台的后对速度过慢;若发现每一层海绵都和上一层海绵完美的复合,说明第一复合输送带的输送速度与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的速比相匹配,则进入步骤S10;S3 调试选择:对海绵滞后的距离进行判断,若滞后的距离在50mm以上,则进入步骤S3,若滞后的距离在50mm以内,则进入步骤S4;对海绵超前的距离进行判断,若超前的距离在50mm以上,则进入步骤S5,若超前的距离在50mm以内,则进入步骤S6;S4 一类调试:降低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设定在进行一类调试前的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为S
前1
,进行一类调试后的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为S
后1
,S
后1
=S
前1

S
初2
/40,再次进行各种海绵的复合试验,并再次进行步骤S2;S5 二类调试:降低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设定在进行二类调试前的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为S
前2
,进行二类调试后的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为S
后2
,S
后2
=S
前2

S
初2
/80,再次进行各种海绵的复合试验,并再次进行步骤S2;S6 三类调试:提高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设定在进行三类调试前的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为S
前3
,进行三类调试后的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为S
后3
,S
后3
=S
前3
+S
初2
/40,再次进行各种海绵的复合试验,并再次进行步骤S2;S7 四类调试:提高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设定在进行四类调试前的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为S
前4
,进行四类调试后的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为S
后4
,S
后4
=S
前4
+S
初2
/80,再次进行各种海绵的复合试验,并再次进行步骤S2;S8 二次试验:设定第一复合输送带的输送速度为300m/s,然后根据步骤S2中实现完美复合的第一复合输送带的输送速度与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的速比来设定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再次进行各种海绵的反复试验,并进入步骤S2进行结果分析,验证复合速度的速比;S9 多次试验:根据步骤2中第一复合输送带的输送速度与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
度的速比来任意设定第一复合输送带的输送速度及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再次进行各种海绵的反复试验,并进入步骤S2进行结果分析,验证复合速度的速比;S10 正式复合:按照完美复合的第一复合输送带的输送速度与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的速比进行海绵的正式复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各种海绵包括不同品种、尺寸、密度的海绵。
[001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通过一次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调试选择、一类调试、二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软体材料复合系统的复合控制方法,软体材料复合系统包括一复合支架,在复合支架上沿着海绵的输送方向依次分布第一复合平台、第二复合平台,在第一复合平台上安装有第一复合输送带,在第二复合平台上安装有第二复合输送带,所述第一复合平台沿着复合支架进行水平往复移动,从而靠近或远离第二复合输送带,所述第二复合平台沿着复合支架进行上下升降,其特征在于:复合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 一次试验:首先,设定第一复合输送带的输送速度S
初1
为400m/s,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S
初2
为400m/s,然后进行各种海绵的复合试验,并将最终复合的产品进行试验分析;S2 试验结果分析:经过对复合的产品的检测,若发现每一层海绵都比上一层海绵滞后,说明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过快,则进入步骤S3;若发现每一层海绵都比上一层海绵超前,说明第一复合平台的后对速度过慢;若发现每一层海绵都和上一层海绵完美的复合,说明第一复合输送带的输送速度与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的速比相匹配,则进入步骤S10;S3 调试选择:对海绵滞后的距离进行判断,若滞后的距离在50mm以上,则进入步骤S3,若滞后的距离在50mm以内,则进入步骤S4;对海绵超前的距离进行判断,若超前的距离在50mm以上,则进入步骤S5,若超前的距离在50mm以内,则进入步骤S6;S4 一类调试:降低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设定在进行一类调试前的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为S
前1
,进行一类调试后的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为S
后1
,S
后1
=S
前1

S
初2
/40,再次进行各种海绵的复合试验,并再次进行步骤S2;S5 二类调试:降低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设定在进行二类调试前的第一复合平台的后退速度为S
前2
,进行二类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海峰倪张根吴晓宇朱亮亮丁海成沈安祥王力吴鹏翔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恒康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