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345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组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及其应用,标志物包括氧化型谷胱氨肽、还原型谷胱甘肽、甲基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组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涉及一组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以颅内动脉局部瘤状突起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涉及到多种环境和遗传因素。颅内动脉瘤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5%,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但其手术的风险性、术后的致残率、致死率远高于脑梗死和高血压脑出血,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在破裂出血之前,90%的颅内动脉瘤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只有极少数病人因动脉瘤影响到邻近神经或脑部结构而产生特殊的症状,如头痛或眶周痛、视力障碍、眼睑下垂、一侧脸麻木或面瘫等。颅内动脉瘤病程的隐匿性导致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存在困难,而一旦动脉瘤破裂发病,其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压力。据国外研究显示,颅内动脉瘤的总体年破裂风险为0.95%

2%,至少80%以上的颅内动脉瘤没有破裂风险,属于稳定型颅内动脉瘤,只需定期观察即可,过度治疗引发的术中风险及并发症反而会增加患者负担。对于此类颅内动脉瘤,关键在于及早检出并进行定期监测、随访,对其破裂风险做出准确的预测。
[0003]目前,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筛选主要依赖脑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CT血管造影(CTA),上述三种方法均存在费用昂贵和假阴性高的缺点,且往往需要患者住院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的预测,也主要借助影像学的方法,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建立评分方法,进行判定。从动脉瘤的发生到最终破裂的过程,是组织力学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相互作用引发的一系列血管壁内部的组织生物学变化。因此,除了通过影像学的监测,还迫切需要筛选出一组特异性强、精确度高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动态监测、破裂风险预测。早干预、早治疗,可减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给患者带来的巨大风险。
[0004]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细胞、有机体分泌出的小分子代谢物解析被研究对象的生理、病理状态及其与环境因子、基因组成等的关系,已在临床诊断、药物开发、毒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寻找疾病相关的代谢物是探究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及疾病风险预测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及破裂风险预测的血浆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报道。
[0005]针对现有颅内动脉瘤诊断生物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生物标志物类型主要为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如(TFF2/ZNRD1/ODAM/DMBX1/CXCL16/CD11a等)、micro RNA(miR

628

3p/miR

505

5p/miR

497

5p等)、SNP标志物(ARHGAP32)等。上述生物标志物主要以组织(动脉组织、动脉瘤壁、颅内动脉瘤组织、动脉瘤滑膜组织)及外周血作为检测样本类型。以组织为检测样本类型的生物标志物,为有创检测,无法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早期筛查、诊断。以外周
血为检测样本类型的生物标志物,需通过基因组DNA提取

测序/芯片检测、RNA提取

逆转录

扩增、免疫反应等完成,流程复杂,耗时长,对样本的保存要求较高。且上述检测方法大多以单一蛋白、单一基因为检测标志物,方法的特异性和精确度较低,无法满足临床更高的需求和大规模的人群精准筛查。针对现有通过质谱、芯片、高通量测序平台、试剂盒、试纸进行血清标志物—蛋白因子联合检测,以诊断颅内动脉瘤及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潜能的方法,该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创性检查的不足,但是针对大分子的检测方法对样本的保存条件要求较高且流程复杂,耗时长,极易受到血清高丰度蛋白的干扰,影响检测的特异性和精确度,因此此类血清蛋白因子检测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组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组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包括氧化型谷胱氨肽、还原型谷胱甘肽、甲基β

D

吡喃半乳糖苷、曲二糖、D

松二糖、多巴醌、吲哚乙醛、5,6

二甲基苯并咪唑、N

棕榈酰甘氨酸、尿嘧啶、吲哚
‑3‑
乙酸、1

乙酰吲哚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所述颅内动脉瘤相关为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及破裂风险预测。
[0010]优选地,所述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包括氧化型谷胱氨肽、还原型谷胱甘肽、甲基β

D

吡喃半乳糖苷、曲二糖、D

松二糖、多巴醌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为以上六种血浆代谢标志物的组合。
[0011]优选地,所述破裂风险预测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包括吲哚乙醛、5,6

二甲基苯并咪唑、N

棕榈酰甘氨酸、尿嘧啶、吲哚
‑3‑
乙酸、1

乙酰吲哚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为以上六种血浆代谢标志物的组合。
[0012]上述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及破裂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0013]上述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的检测试剂在制备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产品和/或破裂风险预测产品中的应用。
[0014]所述产品包括试剂盒或试纸。
[0015]所述产品含有特异性识别血浆代谢产物的试剂。
[0016]所述产品中含有标准品或阳性对照。
[0017]一种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试剂盒,包括氧化型谷胱氨肽、还原型谷胱甘肽、甲基β

D

吡喃半乳糖苷、曲二糖、D

松二糖、多巴醌或其组合的特异性检测试剂。
[0018]一种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试剂盒,包括吲哚乙醛、5,6

二甲基苯并咪唑、N

棕榈酰甘氨酸、尿嘧啶、吲哚
‑3‑
乙酸、1

乙酰吲哚或其组合的特异性检测试剂。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以血浆作为检测物,此类样本的获得具有无创性,且更容易获得,可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利于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给患者带来的巨大风险。
[0021]2、本专利技术以小分子代谢物作为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组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化型谷胱氨肽、还原型谷胱甘肽、甲基β

D

吡喃半乳糖苷、曲二糖、D

松二糖、多巴醌、吲哚乙醛、5,6

二甲基苯并咪唑、N

棕榈酰甘氨酸、尿嘧啶、吲哚
‑3‑
乙酸、1

乙酰吲哚中的一种或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颅内动脉瘤相关为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及破裂风险预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包括氧化型谷胱氨肽、还原型谷胱甘肽、甲基β

D

吡喃半乳糖苷、曲二糖、D

松二糖、多巴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破裂风险预测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包括吲哚乙醛、5,6

二甲基苯并咪唑、N

棕榈酰甘氨酸、尿嘧啶、吲哚
‑3‑
乙酸、1

乙酰吲哚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血浆代谢标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涛李昕段传志孙凯健王成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