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催化天然气裂解制氢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3446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催化天然气裂解制氢用反应釜,包括底釜和顶釜,底釜的一侧连通有甲烷进气管,底釜远离甲烷进气管的一侧连通有混合气进气管,底釜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底板,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隔板,底隔板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圆柱放置架,圆柱放置架的内部开设有六个放置槽,六个放置槽的内部均安装有放置框。通过设置的天然气裂解制氢是一种清洁制氢技术,天然气经催化剂高温催化裂解仅生成固体碳和氢气,生产过程中无二氧化碳排放,且固体碳可形成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等具有经济价值的副产物,结合化学链重整技术而提出的化学链甲烷催化裂解技术可实现高纯氢气的连续产出,并能实现自热运行。并能实现自热运行。并能实现自热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炭催化天然气裂解制氢用反应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氢
,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催化天然气裂解制氢用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发展清洁能源来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氢气作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因具有高热值,燃烧产物仅为水的优点而备受关注,发展氢工业是优化能源结构的战略选择。国内主要制氢的方式主要有:煤气化制氢、天然气重整制氢、电解水制氢等。煤气化制氢的特点是流程长、投资高、运行相对复杂,同时原料相对便宜、带来成本优势,但生产每千克氢气约产生19

29kg的二氧化碳,此外,煤制氢气中含有的杂质较多,对于纯化装置要求较高,从而抬高了其生产总成本。天然气重整制氢的特点是流程短、投资低、技术相对成熟、运行稳定。
[0003]但从碳排放角度看,通过天然气重整制氢工艺,每制得1kg氢气,将排放10.86

12.49kg二氧化碳。水电解制氢具备工艺简单、无污染、氢气产品纯度高等优势,缺点在于成本高、耗电量大、暂不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可能。从成本、规模、环保等三个维度来看,目前主流的制氢方式都分别存在不可避免的技术问题,未来必然会遭遇发展瓶颈,发展清洁制氢技术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炭催化天然气裂解制氢用反应釜,解决了水电解制氢成本高、耗电量大和暂不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可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催化天然气裂解制氢用反应釜,包括底釜和顶釜,所述底釜的一侧连通有甲烷进气管,所述底釜远离甲烷进气管的一侧连通有混合气进气管,所述底釜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隔板,所述底隔板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圆柱放置架,所述圆柱放置架的内部开设有六个放置槽,六个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均安装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底部均开设有通气孔,所述放置框的内部均安装有活性炭,所述圆柱放置架的顶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底隔板的顶部开设有组装槽,所述底釜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环,所述顶釜的一侧联通有氢气出气管,所述顶釜远离氢气出气管的一侧连通有混合气出气管,所述顶釜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接柱,所述顶釜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隔板。
[0006]优选的,所述底釜顶部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组装座A,所述顶釜底部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组装座B,所述组装座A的规格尺寸与组装座B的规格尺寸相同,所述组装座A和组装座B的内部均开设有规格相同的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可通过组装座B和组装座A之间的配合将底釜和顶釜组合在一起,并通过螺栓和螺纹孔进行螺纹紧固,另外组装座B和组装座A的接触面设置有密封涂料,接触贴合时具有一定的密封效果。
[0008]优选的,所述圆柱放置架的底部和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层,所述圆柱放置架的底部与底隔板的内侧相贴合,所述圆柱放置架的外侧与隔环的内侧相贴合,所述通气孔的直径小于底隔板的宽度,所述底隔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密封轴承,所述圆柱放置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柱,所述转柱固定安装在密封轴承的内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圆柱放置架的底部与底隔板的内侧相贴合可以使圆柱放置架和底隔板之间的接触处进行密封,可以对底隔板两侧进行隔绝,圆柱放置架的外侧与隔环的内侧相贴合使圆柱放置架和隔环的接触处进行密封,使隔环的上下侧进行密封隔绝,圆柱放置架可通过密封轴承和转柱之间的配合在底隔板的内部进行转动。
[0010]优选的,所述卡接柱的规格尺寸与卡接槽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且卡接柱的位置和卡接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顶隔板的横截面规格和底隔板的横截面规格相同,所述顶隔板的底部和底隔板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层,所述顶隔板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转轴位于贯穿槽的内侧,所述顶隔板底部凸起的规格尺寸与组装槽的规格尺寸相适配。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在将顶釜和底釜组装完毕后,卡接柱可以卡接在卡接槽的内部,驱动电机启动后,其输出端可以带动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卡接柱进行转动,卡接柱带动圆柱放置架进行转动,另外在将顶釜和底釜组装完毕后,顶隔板和底隔板可以贴合到一起,将底釜和顶釜组装后的内部空间隔绝层两个空间。
[0012]优选的,所述放置框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滑块,所述放置槽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滑槽,所述安装滑块的规格尺寸与安装滑槽的规格尺寸相适配,所述安装滑块滑动安装在安装滑槽的内侧,所述放置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层,所述放置框的外侧与放置槽的内侧相贴合。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可通过将安装滑块安装在安装滑槽的内部,从而将放置框安装在圆柱放置架内部的放置槽的内部,方便对活性炭进行安装。
[0014]优选的,所述底釜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有四个,且四个支撑腿呈圆周排布在支撑环的底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支撑腿和支撑环的作用是对反应釜整体进行支撑。
[0016]优选的,所述氢气出气管和混合气出气管与顶釜的连通处位于顶板的底部,所述甲烷进气管和混合气进气管与底釜的连通处位于底板的顶部,且位于隔环的底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从甲烷进气管进入的甲烷只能通过圆柱放置架内部的放置框进行上升,从而经过放置框内部放置的活性炭进行催化裂解形成氢气,然后通过氢气出气管排出,经由混合气出气管进入的蒸汽和氧气只能通过圆柱放置架内部的放置框进行上升,从而经过已经对甲烷进行催化裂解的活性炭,对活性炭进行升温恢复,而混合气会通过混合气出气管排出。
[0018]优选的,所述底釜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固定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的内侧。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电机固定架的作用是将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顶釜的顶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通过设置的天然气裂解制氢是一种清洁制氢技术,天然气经催化剂高温催化裂
解仅生成固体碳和氢气,生产过程中无二氧化碳排放,且固体碳可形成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等具有经济价值的副产物,结合化学链重整技术而提出的化学链甲烷催化裂解技术可实现高纯氢气的连续产出,并能实现自热运行。
[0022]2、通过明确活性炭的关键催化活性位点,探究活性炭表面上积炭的微纳特征及演变规律,阐明活性炭失活与炭黑催化性能自增强的机理,研究活性炭获得炭黑关键活性位点的理化处理方法,建立降低活性炭载体失活速率的控制机制,进一步提高甲烷催化裂解制氢的效率。活性炭催化天然气裂解制氢技术在经济与环保领域都显示出巨大优势,若工艺成熟使之工业应用,将对实现“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
[0023]3、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启动后,其输出端可以带动转轴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催化天然气裂解制氢用反应釜,包括底釜(1)和顶釜(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釜(1)的一侧连通有甲烷进气管(3),所述底釜(1)远离甲烷进气管(3)的一侧连通有混合气进气管(6),所述底釜(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底板(22),所述底板(2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隔板(13),所述底隔板(1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圆柱放置架(18),所述圆柱放置架(18)的内部开设有六个放置槽(24),六个所述放置槽(24)的内部均安装有放置框(17),所述放置框(17)的底部均开设有通气孔(23),所述放置框(17)的内部均安装有活性炭(20),所述圆柱放置架(18)的顶部开设有卡接槽(14),所述底隔板(13)的顶部开设有组装槽(15),所述底釜(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环(16),所述顶釜(2)的一侧联通有氢气出气管(12),所述顶釜(2)远离氢气出气管(12)的一侧连通有混合气出气管(9),所述顶釜(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30),所述转轴(30)远离驱动电机(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接柱(27),所述顶釜(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顶板(29),所述顶板(2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隔板(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催化天然气裂解制氢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釜(1)顶部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组装座A(7),所述顶釜(2)底部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组装座B(8),所述组装座A(7)的规格尺寸与组装座B(8)的规格尺寸相同,所述组装座A(7)和组装座B(8)的内部均开设有规格相同的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催化天然气裂解制氢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放置架(18)的底部和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层,所述圆柱放置架(18)的底部与底隔板(13)的内侧相贴合,所述圆柱放置架(18)的外侧与隔环(16)的内侧相贴合,所述通气孔(23)的直径小于底隔板(13)的宽度,所述底隔板(13)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娜王昆王留红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汉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