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续打孔的缠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341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连续打孔的缠绕机,包括有承载用的基座,在基座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切割后的条状的玻璃纤维并向前输送的前端输入机构;与前端输入机构相动,以接收前端输入机构输送的条状的玻璃纤维并进行打孔操作的连续打孔机构;以及与连续打孔机构相连,以接收经连续打孔机构打孔操作后的条状的玻璃纤维,并进行卷绕存放的缠绕收集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能在卷绕存放切割后的条状的玻璃纤维的同时完成打孔操作,避免现有技术中所需的两次卷绕操作,简化过程且效率非常高。且效率非常高。且效率非常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连续打孔的缠绕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缠绕机
,特别涉及一种可连续打孔的缠绕机。

技术介绍

[0002]缠绕机,也可称为卷绕机,其作用是将成型的玻璃纤维缠绕收纳。
[0003]针对切割后的条状的玻璃纤维,基于市场反馈,对于打孔后应用在特殊领域的玻璃纤维的需求较大。
[0004]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先将切割后的条状的玻璃纤维通过卷绕辊卷绕存放;然后再将卷绕辊移动至打孔设备处,经打孔设备打孔后再次通过卷绕辊卷绕存放。这样,需要两次卷绕操作,不仅繁琐且效率非常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连续打孔的缠绕机,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连续打孔的缠绕机,包括有承载用的基座,在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
[0007]用于接收切割后的条状的玻璃纤维并向前输送的前端输入机构;
[0008]与所述的前端输入机构相动,以接收前端输入机构输送的条状的玻璃纤维并进行打孔操作的连续打孔机构;
[0009]以及与所述的连续打孔机构相连,以接收经连续打孔机构打孔操作后的条状的玻璃纤维,并进行卷绕存放的缠绕收集机构。
[0010]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前端输入机构包括有前端壳体,所述的前端壳体纵向设置在基座的左端,该前端壳体的左侧延伸设置有延伸支架,于所述的延伸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切割后的条状的玻璃纤维的输入转盘;
[0011]在所述的前端壳体上设置有前端压固组件,所述的前端压固组件包括有第一引导轮、第二引导轮、连杆、前端压轮和复位弹簧,所述的第一引导轮通过轴销可转动的设置在前端壳体的正面,在该第一引导轮上连接有所述的连杆,且在所述的连杆上设置有所述的前端压轮,于所述的前端压轮下方设置有第二引导轮,所述的复位弹簧的一端通过固定环固定在前端壳体、另一端通过连杆上的固定孔固定在连杆上,由此通过该复位弹簧使前端压轮始终具有压向第二引导轮的趋势;
[0012]在所述的前端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三引导轮,该第三引导轮位于第二引导轮的右下方;且在所述的前端壳体的背面设置有分别用于驱动第二引导轮的第三引导轮转动的驱动电机。
[0013]进一步设置是:在所述的前端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获取条状的玻璃纤维长度的长度采集组件,该长度采集组件设置在前端壳体的右侧;
[0014]所述的长度采集组件包括有上固定座、下固定座、上螺纹筒、下螺纹筒、反射面和
红外传感器,所述的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纵向设置,且在两者之间隔开设置有供条状的玻璃纤维输送出的行程间道,于所述的行程间道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的反射面,所述的反射面由可反射红外线且颜色为白色的材质构成,于所述的反射面的上方纵向设置有所述的红外传感器,该红外传感器始终朝向反射面;所述的上螺纹筒和下螺纹筒的内周壁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且两者通过螺纹固定在上固定座的下方,所述的红外传感器从上固定座的上方向下依次穿过上固定座、上螺纹筒和下螺纹筒,直至伸出下螺纹筒。
[0015]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基座的中部具有向内凹陷的内陷区,所述的连续打孔机构位于内陷区,所述的连续打孔机构包括有第一输送道、第一承载柱、第二承载柱、第三承载柱、第四承载柱和打孔执行组件;
[0016]所述的第一承载柱纵向固定在内陷区,在所述的第一承载柱的背面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在所述的第一承载柱的正面固定设置有第一传动轮,该第一传动轮与第一电机相固定并在第一电机的带动下同步转动;在所述的第一承载柱的正面还固定设置有辅助架,所述的辅助架内开设有一内槽,于所述的辅助架上固定设置有横向板,在该横向板上转动的设置有伸入至辅助架的内槽的第二传动轮,该第二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一传动轮相连动;所述的第一输送道的一端接在前端输入机构、另一端接在辅助架,所述的第二传动轮的外沿可与位于第一输送道上的条状的玻璃纤维相触来带动其向前输送;
[0017]所述的第二承载柱纵向固定在内陷区并位于辅助架的右侧,在所述的第二承载柱的上端设置有所述的打孔执行组件,所述的打孔执行组件可对位于第一输送道上的条状的玻璃纤维进行连续打孔操作;
[0018]所述的第三承载柱纵向固定在内陷区并位于第二承载柱的右侧,所述的第四承载柱纵向固定在内陷区并位于第三承载柱的右侧,于所述的第三承载柱和第四承载柱的上端共同支撑设置有第二输送道,所述的第二输送道与第一输送道相连,并用于接收进行连续打孔操作后的条状的玻璃纤维。
[0019]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打孔执行组件包括有大转盘和第二电机,所述的第二电机纵向固定在第二承载柱上端,所述的大转盘固定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并在第二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所述的大转盘的下端规则设置有若干打孔件,于所述的大转盘下方还设置有辅助转盘,所述的辅助转盘对应每一个打孔件均向外延伸设置有安装凸块;
[0020]每一个所述的打孔件均包括有打孔杆,所述的安装凸块开设有主安装孔和次安装孔,所述的打孔杆从大转盘向下穿过主安装孔,并通过固定夹块将打孔杆固定在主安装孔内,所述的固定夹块的上端向上延伸设置定位杆,所述的定位杆插入至次安装孔并与次安装孔的内壁阻尼固定;在所述的主安装孔的上端设置有套在打孔杆的外周的密封柱,所述的打孔件位于密封柱内,于所述的大转盘上端设置有与密封柱相通以驱动打孔件纵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
[0021]在所述的密封柱外壁套设有缓冲用的缓冲弹簧;
[0022]于所述的打孔件的下端设置有与所需孔形状相配对的打孔头。
[0023]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缠绕收集机构包括有与所述的第二输送道相接的后端壳体,于所述的后端壳体上设置有朝向第二输送道设置的第一压块,所述的第一压块具有下压延伸段,于所述的下压延伸段上设置有压向第二输送道的第一压轮,所述的第一压轮与第二输送道之间形成有第一压固间隙;于所述的第一压块上端纵向设置有移位块,且在后
端壳体的背面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位移块移动的第一气缸;
[0024]于所述的后端壳体上设置有下压部,所述的下压部与第二输送道之间形成有第二压固间隙,该第二压固间隙的截面高于大于第一压固间隙;
[0025]于所述的后端壳体上还设置有压板,所述的压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压向第二输送道的第二压块,于所述的压板的侧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压板纵向往复移动的第二气缸。
[0026]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缠绕收集机构还包括有设置在后端壳体正面的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第四转轮、挡板、转杆、第二压轮和卷绕辊,所述的第一转轮靠近第二输送道,所述的转杆铰接设置在后端壳体正面,且该转杆朝向第一转轮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的第二压轮,所述的第二压轮与第一转轮紧贴;所述的第二转轮设置在第一转轮的右上方,所述的第三转轮设置在第二转轮的右上方,所述的第四转轮设置在第三转轮的左上方,所述的挡板设置在第四转轮的下方,所述的卷绕辊设置在后端壳体的上端;
[0027]于所述的后端壳体的正面还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的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穿至后端壳体的背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连续打孔的缠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承载用的基座(1),在所述的基座(1)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切割后的条状的玻璃纤维并向前输送的前端输入机构;与所述的前端输入机构相动,以接收前端输入机构输送的条状的玻璃纤维并进行打孔操作的连续打孔机构;以及与所述的连续打孔机构相连,以接收经连续打孔机构打孔操作后的条状的玻璃纤维,并进行卷绕存放的缠绕收集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打孔的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输入机构包括有前端壳体(21),所述的前端壳体(21)纵向设置在基座(1)的左端,该前端壳体(21)的左侧延伸设置有延伸支架(22),于所述的延伸支架(22)上设置有用于接收切割后的条状的玻璃纤维的输入转盘(23);在所述的前端壳体(21)上设置有前端压固组件,所述的前端压固组件包括有第一引导轮(241)、第二引导轮(25)、连杆(242)、前端压轮(243)和复位弹簧(244),所述的第一引导轮(241)通过轴销可转动的设置在前端壳体(21)的正面,在该第一引导轮(241)上连接有所述的连杆(242),且在所述的连杆(242)上设置有所述的前端压轮(243),于所述的前端压轮(243)下方设置有所述的第二引导轮(25),所述的复位弹簧(244)的一端通过固定环(245)固定在前端壳体(21)、另一端通过连杆(242)上的固定孔(246)固定在连杆(242)上,由此通过该复位弹簧(244)使前端压轮(243)始终具有压向第二引导轮(25)的趋势;在所述的前端壳体(21)上还设置有第三引导轮(26),该第三引导轮(26)位于第二引导轮(25)的右下方;且在所述的前端壳体(21)的背面设置有分别用于驱动第二引导轮(25)的第三引导轮(26)转动的驱动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连续打孔的缠绕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端壳体(21)上还设置有用于获取条状的玻璃纤维长度的长度采集组件,该长度采集组件设置在前端壳体(21)的右侧;所述的长度采集组件包括有上固定座(31)、下固定座(32)、上螺纹筒(33)、下螺纹筒(34)、反射面(35)和红外传感器(37),所述的上固定座(31)和下固定座(32)纵向设置,且在两者之间隔开设置有供条状的玻璃纤维输送出的行程间道(36),于所述的行程间道(36)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的反射面(35),所述的反射面(35)由可反射红外线且颜色为白色的材质构成,于所述的反射面(35)的上方纵向设置有所述的红外传感器(37),该红外传感器(37)始终朝向反射面(35);所述的上螺纹筒(33)和下螺纹筒(34)的内周壁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且两者通过螺纹固定在上固定座(31)的下方,所述的红外传感器(37)从上固定座(31)的上方向下依次穿过上固定座(31)、上螺纹筒(33)和下螺纹筒(34),直至伸出下螺纹筒(3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打孔的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的中部具有向内凹陷的内陷区(11),所述的连续打孔机构位于内陷区(11),所述的连续打孔机构包括有第一输送道(40)、第一承载柱(41)、第二承载柱(42)、第三承载柱(43)、第四承载柱(44)和打孔执行组件;所述的第一承载柱(41)纵向固定在内陷区(11),在所述的第一承载柱(41)的背面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51),在所述的第一承载柱(41)的正面固定设置有第一传动轮(52),该第
一传动轮(52)与第一电机(51)相固定并在第一电机(51)的带动下同步转动;在所述的第一承载柱(41)的正面还固定设置有辅助架(53),所述的辅助架(53)内开设有一内槽(531),于所述的辅助架(53)上固定设置有横向板(54),在该横向板(54)上转动的设置有伸入至辅助架(53)的内槽(531)的第二传动轮(55),该第二传动轮(55)通过传动带与第一传动轮(52)相连动;所述的第一输送道(40)的一端接在前端输入机构、另一端接在辅助架(53),所述的第二传动轮(55)的外沿可与位于第一输送道(40)上的条状的玻璃纤维相触来带动其向前输送;所述的第二承载柱(42)纵向固定在内陷区(11)并位于辅助架(53)的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宝山刘兴月丁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